高手在民间(三十八):大平台也逾期?破刚兑后平台背景还有用吗?

 

现在这年头,你想往哪跑啊!...





近期P2P行业出连续现大牌平台产品逾期,包括SYD的密集逾期、LJS代销大同证券资管产品逾期……

再加上监管层对风险准备金持否定态度,大量平台已下架关于风险准备金的宣传甚至停止风险准备金。

现在是否在网贷投资时,大平台也靠不住了呢?    

一、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监管趋势与平台运营现实。

在监管趋势方面,核心思路在于通过银行存管隔绝平台与资金,防止平台挪用资金;同时限制平台对投资标的的兜底,保证债权债务一一对应,防止出现借新还旧;最终,实现平台回归中介属性,只负责投资标的筛选,只作为借款人与投资者的信息中介赚取中介费,而不能参与资金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监管出于使平台回归信息中介的初衷,要求平台取消风险准备金垫付与宣传,而不是禁止任何当事方对逾期项目进行兑付。如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关联方承诺逾期回购等措施是可行的,只要所投标的有类似的增信措施,万一逾期也是可以取得垫付,只是垫付资金来源不是风险准备金或平台,对投资者而言区别并不算太大。

在平台运营方面,现有平台产品粗略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自营产品

大部分平台卖的都是自营产品,即由自身业务团队开发借款人、运营团队打包成产品,上线募集资金。平台从中收取中介费、服务费等杂费,实质上变相赚取借款人付出的成本与支付给平台投资者利息之间的差额。

第二,代销产品。

常见的代销产品主要是基金代销,具有基金销售资格的平台代销金融发行的各类资管产品,LJS出现逾期的项目就是代销的券商资管,而不是自营P2P。需要注意的是,资管产品是不承诺保本的,需要先了解基金的投资标的,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相当一部分有资质的平台使用货币基金替代活期产品以实现合规,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买货币基金到处都能买,没必要非要在平台上买。

对于自营产品,平台赚取除投资者收益外的全部利润,利润相对较高,出了问题难以推卸责任往往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暗兜底。

对于代销产品,平台不负责产品设计与交易,只负责销售赚取代销费,从法律角度说,代销机构不承诺收益,也无法催收,产品管理人才是真正的负责人。第二、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所有平台均选择刚兑会发生什么?

平台创业,拥有1000万元启动资金,公司运营花了200万元;通过平台撮合1亿元借贷,坏账500万元,咬咬牙,兜底之后公司账面剩下300万元;平台慢慢扩张,撮合了3亿元借贷,这时候坏账上升到了1000万元,多出的500万元坏账靠300万资金兜不住了;

接下来有三种情况:

1、平台放弃兜底直接跑路

2、平台发布假标,借新还旧,开始自融,直到新增资金无法承接到期债权,跑路

3、平台继续发展,坏账率降低,开始盈利,补上窟窿停止自融

大家都希望是第三种情况,但现实往往让人失望。

尝过了自融鸦片,就很难踏踏实实做业务了。而无限制兜底,就很可能滑向自融,将部分标的损失扩大到平台整体炸雷。

那么,做平台运营数据透明度普遍不佳的情况下,投资人如何最大程度上避免平台整体炸雷呢?

    关键在于斩断坏账高企-无力兜底-滚动自融-平台跑路这一发展路径。

如何避免巨额坏账:平台团队优秀,风控严谨;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吸引资质相对较好的借款人……

如何避免兜底困境:平台或股东实力足够,拥有足够兜底实力;持续经营意愿强,不会因为坏账选择跑路……

如何避免滚动姿容:平台合法合规意识强,拒绝主动自融;平台业务能力强,借款端增速不慢于出借端……

是不是觉得这些标准很眼熟呢?

    是的,选择大平台,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不跑路”!

在去刚兑的大趋势下,根据平台背景奢求刚性兑付已经不合时宜。对于投资者来说,大平台仍然是首选,毕竟在现有巨大的合规成本与残酷的行业竞争下,大平台的“不跑路”才是最关键的。

大平台并不代表100%兑付,背景不是一切。作为投资人,在观察背景的同时,也要挑选平台业务与产品,尽量选择风控措施、担保措施充足的标,在“不跑路”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安全性,见标就投的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

本文来自公众号忠实读者的投稿,作者:

Ariel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大佛聊互联网金融(lsdf628)!       




    关注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