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重构与贸易战(下)

 

时间的天平已经倒向我们这边,时间已不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没有看上篇的朋友请戳这里:世界秩序重构与贸易战

需要开白名单的公众号请留言

——————————————

上篇概括了美国通过一战二战+冷战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其基石有三样:石油美元、科技领先(知识产权)和军事存在。体量上赶超美国且触动这三者利益的,美国必然会启动碾压模式。

那么下篇,我们将从通俗的角度来分析贸易战背后的因子以及我们的消化模式。

——————————————————————

美国大使馆第二签证处,在北京的秀水街。去那办签证,不管刮风下雨,都得露天排队。包也不能带进去,只能存在颇有诚信的山东老太那。老太在门口做存包生意十几年了,我也曾给她写过一篇文章,想翻出来给大家看看那场景,翻半天没找到,只能作罢。

第二签证处的美国签证官,下了班走出来,对面便是闻名中外的秀水市场。这些老外,买的最多的是领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买领带,会一打一打地买。看官会问为啥这么买?买了给谁用?答案很多人都想不到——买了自己用,沾上点咖啡,就扔了,换一条新的。

这样的行为很奢侈是吧?做个数学题先。在拿纺织品换外汇的时候,10:1的汇率是常态,一条领带两三块钱,换成美金只是一个硬币quarter dollar,而1992年,美国人均收入18113美元。即使每天换一条领带,也只耗费年收入的0.5%。

一条领带用一下就扔掉,这事不对是不是?那么哪里不对?

首先我们可以一眼瞅到的便是10:1的汇率不对。这个汇率后面是强势的石油美元。

那么不公平不对等仅仅是10:1就结束了吗?

不!游戏才刚刚开始。

签证官走两步过来就买了便宜货,美国其他民众也想要便宜货对不对?

那么如果秀水的老板把2.5元一条的领带卖到美国,结果会怎么样?

会被判定成倾销!惩罚性关税等在那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卖到美国呢?

来一家美国牌子来中国设厂,中国原料中国员工中国环境成本依旧没有变,这条领带成本还是2元人民币,但是卖到美国后成了潮品(中间的利润都归了美国企业,却算成中国的对美出口额)。别以为这样的事情今天没有在继续,伊万卡的品牌不才被抖出来是中国代工。

那么如果我们想吃中间的利润,去仿造呢?对不起,不管你质量多么接近,你都触犯了各种知识产权。

所以,当我们本着最朴素的出发点去解构这一切时,就会发现:美元霸权、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制度限制等等枷锁,在一重一重锁下来,锁得你只能做血腥工厂的角色。这种变态的角色分工登峰造极的时候,我们要给人做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想想东莞的厂妹深夜还在人肉缝纫机,还会觉得这贸易公平?

TMD,每走一步前面都是发达国家制定的全是坑的游戏规则对不对?

那么怎么破局呢?

人民币没有国际化,汇率这关一时半会绕不过去,挨刀挨定了。但好在我们有一个超大的新兴消费市场,他们都想来玩。那么知识产权少挨一刀总可以吧?你要进来玩,设厂,必须我跟你合资。你要进来玩,设备和技术我要搞清楚。靠着这样的博弈手段,我们少花钱多攀了一段科技树。

在WTO的过程中,曾经产生过一派声音,便是全盘接受西方的议价,按照知识产权的西方游戏规则给钱。那会儿一个座机要千把块,如果沿袭这个路子,现在一个座机依旧是千把块,哪里会有中兴华为巨量的专利?所以,今天依旧谈这个套路的,不是蠢就是坏。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可以一对一地谈过去,勾兑过去,以使我们的高速发展期没有僵化地掉进知识产权这个坑里。

知识产权少挨一刀两刀,但是关税这一刀还在等着。

关税是最容易迷惑人的,脱离开产业水平聊关税,便是耍流氓。

要讲清楚,还是要解构,推倒重建。

比方说日本,他是一个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国家。那么他可以制定一个符合他利益的关税政策:进口原材料少(不)收税,进口工业品多收税。

假使我们回到本国工业体系很差的改开初期去和日本搭建贸易体系,日本自然希望我们是出口原材料,进口工业品。于是他在和中国的关税博弈中,会千方百计让中国降低进口工业品的税率,同时鼓励中国扩大原材料出口。这样久而久之,中国就成为原料输出国和成品倾销地。

这样的历史时刻有吗?自然有,我们曾经长期廉价出口稀土,然后进口门槛级的电子产品,比如电子表和随身听。像赣州,曾经大量私采稀土,以不到十万一吨,完全低于环境成本的价格出售。按照10万一吨的标准,也便是一个索尼随身听能换10公斤稀土。那么中国基于自己的利益,迟早是要推出高于环境成本的稀土税收(转嫁到进口方),并且限制初级电子品进口发展本国电子业。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说明要看产业再聊关税。套用到目前的产业现状上,如果中国和美国、德国之间采用对等的汽车关税,那么本土汽车工业将被碾压成渣渣(你卖不过去,他能倾销过来)。这就好像美国的钢铁工业没有关税保护,几年就被碾压成渣渣。所以,贸易战的关税之争,便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只有傻叉才会站到对方视角去讲不分产业关税对等。对这种人,我想举个例子:你爹是左撇子,隔壁老王用右手,现在掰腕子比赛,你要求你爹用右手和老王比,那老王一定是你野爹。

我们掰扯完了货币优势、知识产权、关税。现在要到贸易赤字了。

首先,美元作为主流货币,那么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货币供应就增加。美元实际上就是美债,是欠条,多印出来的欠条最终会通过买(赊)东西投放入市场。所以,经常性出现贸易赤字是美国的常态。这个赤字不仅和中国有,现在和中国之间多,以前也曾经无法忍受地出现在对德和对日贸易中。

拿欠条赊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这一点反馈在数据上便是:自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后,当年贸易就开始逆差,而且逐年增大,一直扩展到今年的5600亿左右。草略统计了一下,1971年后到目前,美国贸易逆差总和在13万亿+,而美债总量目前是21万亿。所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印出来的欠条,都换东西吃喝爽了(不禁想如果人民币也国际化成功,那么160+万亿的M2,花起来有多爽?)

所以贸易赤字的核心是“美国人要买买买”,而不是“中国人要卖卖卖”。或者说白一点:美国无法自给自足,美国是消费国,中国是生产国。用曹德旺的说法是:美国人加税不加税不要紧,你自己生产成本高,加税一样要买,你不会自己造。曹德旺为何说得这么自信,因为他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工厂。美国的工厂投入更多更现代,仅仅能扭亏平本。而中国的工厂天天都赚钱。成本在这摆着,制造优势在这摆着,所以心里有底。

到这里,货币优势、知识产权、关税壁垒、贸易赤字都通俗地捋了一下。

那么现在如果贸易摩擦开始,并且持续摩擦,我们怎么办?

首先是要坚持强势人民币的路数,继续推进一带一路。一定记住,用人民币贬值扩大出口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的出发点是不满于25美分一条领带,我们是要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不动人民币强势,又被加税,自然产业会受出口影响。紧张归紧张,但不要忘了我们本身在进行供给侧改革,如果美国限制低端产品的进口,客观来看,实际上也会加快我们的供给侧改革,加快低端产能的出清。比如一个手工工具的制造企业,被美国加税25%,用国内的成本必然要市场萎缩。这个时候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国内进行生产升级,制造智能工具。另一个是将原有生产线跟着一带一路战略搬到别的国家,比如成本更低的越南。便可以全面盘活了。

贸易战要看到被美国限制出口的负效应,也要看到国内进口替代的正效应。且不谈创新能力,仿制能力我们总还是一流的吧?贸易战如果真打起来,会有一大批的仿制企业,因为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空间变大而获得长足的发展。由此可能出现一些弯道超车的行业和企业。

除了一带一路扩展国际空间和进口替代趁机产业升级以外,为出口减量的企业扩大内需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与以往补贴式的扩大内需不同,我们正在经历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于整个国土重新规划的产能布局调整。无论是以雄安为龙头的京津冀一体化,还是自发性非常强的粤港澳大湾区,亦或涉及地域之广人口之多的长江经济带,都存在着巨大的腾笼换鸟空间。(这一部分有空时单独成篇)

综上,中低端随着一带一路向西向南走;进口替代和产能升级基于腾出的空间正面刚怼;基于经济一体化产能重新布局激发内生动力。这便是新的“大三线”。也是让我们可以从容面对贸易战的策略基础。

只要扛住一段时间,我们也会变成知识产权游戏的受益者(专利申请数量即将超过美国)、也将逐渐成为国际货币的铸币人(一家一家互换过去,最后自然流通)、关税议价也将从守变攻(进口量越来越大,议价能力日益增强)、也可能把多年累积的M2变成贸易赤字输出到国际市场。

时间的天平已经倒向我们这边,时间已不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


    关注 唐史主任司马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