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炫技大师一见《钟》情的完美融合!

 

帕格尼尼 x26amp; 李斯特 《钟》(La campanella)...



萨尔瓦托雷·阿卡多

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



据史书记载,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前,音乐家们都要自己制作乐器。我总是在想,如果这样的话,当年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子呢?

小提琴和钢琴出现在16、17世纪的意大利,随后在德奥地区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在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经过无数次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使其演奏性日益完善。到了18世纪后期,经过添加特定的材料且工艺标准化以后,钢琴的音质得以改善,渐渐受到人们赏识,演变成名副其实的“乐器之王”。听到过维也纳人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城市的钢琴比小汽车多”,不足为怪,这就是“音乐之都”的人们对自己爱乐情怀的一种颇为自豪的描述吧!



坐标滑向当今版图的意大利,今天要说到这位小提琴家,我第一次“认识”他是在中学时代某一期的《英语学习》杂志上。
帕格尼尼


关于他的故事,一种版本:他在演出中有意弄断小提琴的三根弦,然后扬起了琴弓,用仅剩的一根弦演奏出更难的曲子。他就是帕格尼尼,一位喜欢在游荡中边拉琴、边进行创作的“魔鬼小提琴师”。他在那次演出中利用这个自创的意外,将自己会甩两根弦,甚至是一根弦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本领展示给大家。他还拥有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的绝技!



·电影《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片段-酒馆断弦演奏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是浪漫主义早期的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在他的《人类的音乐》中对这位音乐奇才的评价,值得在此分享:

“在帕格尼尼的所有作品中(包括许多复杂的小提琴和中提琴协奏曲以及根据流行曲调写的变奏曲),最重要的小提琴作品也许是那组二十四首随想曲。它们都是小提琴家的必奏曲。帕格尼尼丰富的技巧想像力是前无古人的。在他奏出的众多效果中,他尤其将人工或指压弦产生的小提琴泛音的运用发展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对帕格尼尼来说,一次拉一个泛音已经不过瘾了;他同时要在两根琴弦上拉泛音。小提琴拉出的泛音有一种怪异的像长笛声的共鸣,一种像吹口哨的声音;帕格尼尼喜欢用这种声音来迷惑他的听众。”(梅纽因,《人类的音乐》,P.141)



·电影剧照-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帕格尼尼度过了五十八年的时光,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在1805年所写并公开发行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和在1812年完成的两部《前奏曲》。20世纪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也以小提琴家的随想曲创作出了他的《帕格尼尼狂想曲》,亦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焦点聆听
用“炫技”概括帕格尼尼的作品,也许能概括出这位浪漫主义初期的演奏家爱好艰深演奏技巧、追求旋律华彩效果的个性。他的这种魔鬼演奏技巧也给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李斯特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将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其中一个乐章中的“钟声回旋曲”降低难度进行重新改编,就像梅纽因描述的那样,“李斯特用花腔女高音版的炫目效果来装饰他那震撼的钢琴作品”。在1838年,经过李斯特多次修改完善后,最终将《钟》(La campanella)加入到他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中,成为众多练习者的好教材。“La campanella”是意大利语“钟”的意思,经过李斯特改编后时长缩短。当钢琴家在音乐会上自报曲目,念出“La campanella”的瞬间,观众常常会以热烈的掌声期待演出的开始。
基  辛

《钟》(La campanella)



文献索引:

·史料综述参考冈田晓生(日)的《极简音乐史》和梅纽因(美)的《人类的音乐》。

·乐器、人物部分的陈述参照石映照的《古典音乐小百科》和辛丰年的《钢琴文化300年》。曲目核实参见《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每日一句
外行无法模仿的演奏技术一个接一个地开发出来,这也是十九世纪音乐史的特征。
                     ——冈田晓生(日)《极简音乐史》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聆听回顾:
点击下列关键字可以阅读相关文章哦!
乘着歌声的翅膀,请随我前往音乐家聚会的天堂
爱泡咖啡馆的音乐家舒伯特和他的第九交响曲
聆听 | 音乐也会说话
聆听 | 手持《魔笛》的莫扎特
聆听 | 让贝多芬带你走向田园深处
乘着歌声的翅膀,请随我前往音乐家聚会的天堂
聆听 | 那些有故事的音乐
作者:聂小华
编辑:刘海明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央视音乐APP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更新内容


    关注 CCTV音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