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灯塔】考研vs毕业就工作

 



考研vs毕业就工作
最近几天,小七在知乎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考研的文章,虽然觉得或许离我们有些遥远,但是希望在看了这篇文章后,我们能结合里面的一些观点,提前为未来的路做好打算。
首先,你一定要明白,考研还是工作这种关乎人生轨迹的决定,不该是其他人帮你做的,他们谁都不需要对你的人生负责,只有你才是和这个决定直接利益相关的人。所以你在这里收获的所有答案,都只是一种意见,而且并不是每个意见都有参考价值。


大部分人会说,我想当老师、做公务员或者去企业等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工作,我们又回到了找工作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就变成了:应该是本科毕业后找工作,还是读一个研究生后再找工作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投资回报率是一个很简单的经济概念,就好比我们去买菜,我们追求物美价廉,换个词就是说“性价比”高不高。

在读研究生这个的投资回报率公式中,我们投资的是我们最宝贵的三年光阴和相应的精力、学费等等。我们的回报就是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好”的工作,这个“好”可能体现在我们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公司、获得更高的工资、得到更好的发展前途。

我用一个坐标系来对这个投资回报率做个分析。横轴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时间长短,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纵轴是我们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学位认可程度。而读研的投资回报率就是中间的抛物线。这样一分析,我发现其实这个社会上存在4种类型的工作。
第一种是“高学位要求性工作”。最典型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大学教师,如果你想在大学做老师,最低要求也非得是个博士、硕士。所以这种情况下,你的本科学习ROI就是零,因为不可能成为大学老师,根本没有回报,非要到你读了博士以后才开始出成果。

第二条抛物线,我们发现它在硕士阶段明显比本科阶段陡峭,说明它的ROI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而升高。这类工作可能包括经济金融分析、市场研究、证券投资、IT软件和硬件开发、产品和技术研发(R&D)等等。这些工作往往对应聘者的研究分析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其中有些对学位最低要求也至少要硕士生。我们称它为“研究型工作”。

第三类工作,我称作是“普通型工作”。所谓“普通型”其实也是求职市场中最常见的工作类型,占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绝大部分。它的特点是用人单位一般在招聘信息中写明:求职者最低学历是本科就足够了。

相对前两者,我们说这类工作的“门槛”相对较低。它的那根抛物线一开始很陡,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变平,也就是ROI变低。当然这不代表用人单位不重视高学历,而是说相对学历而言,他们更加看重你的沟通技巧、学习能力、发展潜力等软件素质。这类工作包括大部分的人力资源、市场、销售、财务、行政等岗位。

最后一种是“低学历要求型”工作。这类工作的招聘负责人还生怕你学历太高,第一,如果你学历高,往往薪水要求比低学历的人要高,第二高学历的毕业生可能觉得自己在单位“屈才”,干了不久就辞职,单位还得再费人力物力招人。我就在网上看到过有招聘广告特别标明:“谢绝研究生,研究生对于此职位过于优秀”。这类工作多见于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比如饭店服务员、物理公司快递等等。

当然我要特别说明,社会上人人平等,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自己的教育程度对于每个工作的投资回报率显然是不同的。我们作为一个“经济人”,当然应该追求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

事实上,我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已经作出了不考研的选择。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越早做决定,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达成这个决定而做准备。所以我要引出第二个经济学概念叫做“人力资本”。

我们都知道你的学历只是你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一小部分因素,而你的学历加上其它因素包括你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处事态度、沟通技巧、相关经验等等加在一起,可以统称为你的“人力资本”。我们找工作就是要千方百计最大化你的人力资本,最后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使自己的人力资本增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大家尽早考虑应该读研还是找工作的问题,并且尽早决定,这样你就有足够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而不是等到大四了才仓促决定,临阵磨枪。

如今很多同学在大二、大三就开始实习了,我当然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这说明大家开始意识到实习对于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实习和专业学习。我不想讲应该怎么做,但是借用“木桶原理”: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想说,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专业学习”成为那块最短木板的可能性。

最后,我再讲一个经济学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它是指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比如说你今天晚上决定在寝室里聊天,就不能去教室自习;如果你决定了去教室自习,就不能去跑步锻炼。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机会成本,读研究生和就业都是如此。读研究生的最大机会成本在于和同龄人相比,你少了二、三年的工作经验。而对于不少工作,用人单位更看重你的工作经验而非你的学历水平。从这个角度讲,两年制的硕士学位比三年制的机会成本就会少一些。当然,研究生学习可能使你在人力资本的其它方面得以提升,也使你获得了进入高门槛工作的“入场券”。所以我们要分析的是这些收获和机会成本相比,孰大孰小。



同时,如果直接就业的话,你的机会成本在于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但是不要忘了,现在不读研究生,不代表以后不能读。工作几年后,当你发现自己的职业发展可能遇到了“玻璃天花板”,你不妨可以选择再回来深造。因为那个时候,读研的那根ROI抛物线可能又开始变得陡峭。

也有可能你本科四年无所事事、学得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专业知识平平、实习经验又是空白,对前途完全是一片迷茫。这个时候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就相对较小,因为你发现,你自己比你的面试官更加没有信心: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读研兴许可以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列举下大家在考虑“读研还是找工作”时常见的问题。首先很多人都误以为,就业市场上所有的工作都是“高学历要求型工作”或者“研究型工作”。而事实上大量存在的是“普通型工作”。

学历毕竟只是你人力资本的一小部分,当有些研究生毕业时发现自己还是找到了一个“普通型工作”时,他们就发现自己在研究生学习上的投入可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报。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错误地认为,读研的投资回报率在任何工作上都相同。

其次,很多人把时间都浪费在了考虑“读研还是这找工作”这个问题本身,而忽视了如何使人力资本得到增长,而无论是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这才恰恰是找工作的核心问题。

我估计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出一个答案,自己究竟应该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事实上,我也从未想过告诉每一个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只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实质上,这个问题对于每个人答案都是不同的。

但是我希望大家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能够自己用经济学的方法、或者是我们所学的管理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数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学……的方法,分析我们人生中所可能面对的每一个问题。

学以致用,我想这才是我们每个人读大学的唯一理由。

共勉。
编辑:微专小分队


    关注 洛理计算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