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关注】家长如何给孩子做幼小衔接?

 

1.选择幼小衔接两个典型误区 2.为什么需要进行幼小衔接 3.如何正确的给孩子做幼小衔接...



很多家长选择幼小衔时,存在两个典型误区,同时不知道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正确的给孩子做幼小衔接?

A

选择幼小衔接两个典型误区
1、衔接内容的片面化

很多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单一强调课程知识的衔接,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多认字、多做算术题,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他们将上各种培训班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要方法,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顺利进行幼小过渡,反而会给孩子增加许多负担,同时,因为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让孩子一上学就不专注听讲,后果严重!而且严重忽视了孩子在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心理适应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衔接,造成孩子上学后各种问题不断暴露。



2、衔接时间的突击化

一些家长在儿童将要开学前的暑假,才开始做突击性的衔接工作,在入学前的最后时期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如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短时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忽视了孩子各种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日积月累,突击化的衔接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还会造成孩子的压力感和不适感



幼小衔接作为教育衔接中的第一个环节,关系到孩子整个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如何才能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正确的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呢?
B

为什么需要进行幼小衔接?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变,学习方式、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角色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出现断层,因此需要进行衔接。




那么,幼小之间的断层都有哪些呢?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的六个断层关系

  1. 主要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升入小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任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小学教师在生活照顾上的角色会逐渐减少,孩子在心理和生活上的依靠失去了,这使孩子感到有压力和负担。
  2. 学习方式的断层:小学中分科目、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课堂时间的延长、知识化程度的加深和游戏化程度的下降,孩子在行为、心理学习上都需要转变和适应
  3. 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会得到满足或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是要求遵守学校章程的,不再似幼儿园的随意和自由,可能会让孩子束缚、限制的感觉。
  4. 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小伙伴分离,进入一个新的人际圈,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 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小学的孩子给予了新的期望和压力,在学业上的要求增加了,减少了孩子游戏、玩耍的时间,孩子需要在学习上付出更多努力,从而可能会感到压力。
  6. 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园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产生学习障碍。
以上的六个断层关系总结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孩子所面临的转变,为家长进行有效衔接提供了着力点,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从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心理品质、行为规范、社会交往等多方面、全方位对孩子进行衔接,连接幼小之间的断层。

C

如何正确的给孩子做幼小衔接
家长可试着做到以下6点

1. 生活自理的孩子更适应小学生活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小衔接中的基础内容。实践表明,在小学阶段,能够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进入学校后在生活上对教师的依赖性更少,对关系人(教师)角色的转变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家长要坚持一个原则——“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学龄前就已经开始发展,家长要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像穿衣系鞋带、洗漱清洁、铺床叠被、整理文具、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摆放碗筷等生活技能,都是入学前孩子应该做到的。此外,家长要让孩子试着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如生活空间(房间、书桌等)的摆设、时间的规划(学习和游戏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长短等),尊重孩子合理的安排。

2. 储备知识不如培养好的学习品质

提前掌握一定的知识切记不要提前学习小学生的课本,而是采用独立系统教材,让孩子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这就是专业幼小衔接与非专业幼小衔接区别。这样能够增强孩子入学时的自信感和优越感,可能会让孩子在初始阶段较快进入学习状态,但长远而言,并不会带来学习成绩上很大的差距,而且避免提前熟悉了课程知识而产生上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学习行为。就提前掌握多少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好习惯而言,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学习品质的养成远比知识掌握更重要



对于将升入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注意能够集中的时间也不长,只有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如何课堂上专注,才能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家长在早期就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让孩子通过阅读、游戏、动手实践等恰当的方式,培养孩子爱提问、爱探究的品质,形成孩子学习兴趣。此外,孩子的专注力、规范书写、自觉预习与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孩子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业期待的核心内容。

3. 规则是社会性适应的基础

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幼小衔接的社会性,也将影响一个人终身适应社会的程度。



规则的培养本来要从幼儿抓起。父母平时必须有意识地让孩子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规则,比如在学校和课堂应该遵守的规则、在家应该遵守的规则、与人交往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规则等。在孩子触犯规则的时候,还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小惩戒,让孩子对一些规则产生明确的认知。从外在规范出发,逐步形成孩子自律意识,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4. 孩子也有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6岁前,是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作为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第一任老师”,要抓住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给孩子培养演讲与口才,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交往氛围,进行亲子互动和交往;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接触不同的小伙伴,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孩子在团体游戏或活动中锻炼人际交往的能看,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习解决冲突。这些都将有助于孩子迅速融入新的伙伴团体,适应新的班级生活。

5. 幼小衔接是一场持久战而非一蹴而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小衔接不是等到上小学前才开始做的,而是融入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些能力和品质在孩子进入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如果平时的不加以培养,只在最后关头进行强化训练,会使得孩子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会使孩子对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为难情绪。



6.社会实践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关键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应用是其它任何方法都不能比拟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学生在校外从事活动的类似形式进行教学,即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作为教育机构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天生好动的特点,从学生平时的生活或已有的知识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动手,以动启思,促使他们思维的发展,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从而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探究,进而在操作实践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究热情,自主获取知识。



但是很多幼儿园,没有社会实践课程,很多幼小衔接机构也缺乏能和课程匹配的社会实践课程。本元智慧实践课程每月一次分季节,有主题。与课堂知识同步,把教室搬到社会(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敬老院等)。知识实践:孩子走出课堂,学以致用。教学与社会相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货币、植物、动物等单元)。



本元智慧还开设《科学探索》探索自然揭示奥秘探索自然:四十个领域(动植物、物理、化学、自然、环保等)。揭示生命和自然的科学奥秘:小到微生物,大到宏观宇宙。如:叶子的形态、热闹的农场、疯狂的石头、火山、静电、天气、垃圾、环保、声音、月亮、太阳等。

让孩子顺利进行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和适应是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家长可做的还有很多,但无论怎么做,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意愿、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不变的原则

现接收2019、2020、2021年度入小学的学员预约报名
整学年班:每年9月--次年7月
半学年班:每年2月--7月
冲刺班:7--8两个月
咨询热线:400-838-9655    15901520982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本元智慧专业幼小衔接


    关注 本元智慧全脑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