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涛教授医案精选Ⅲ—病毒性心肌炎(心悸案23)】

 

案例二十三:张明艳,女,26岁,郑州市人,无药物过敏史,2012年8月28日初诊。主诉:心悸半月余,加重2天...



案例二十三:张某,女,26岁,郑州市人,无药物过敏史,2012年8月28日初诊。主诉:心悸半月余,加重2天。半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心悸,到郑大一附院就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症状稍缓解后出院,间断服药治疗。2天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今来诊,心悸,喜深长吸气,口渴,胃部不适,眠可,二便尚可。舌质红,尖红甚,苔薄白,脉沉弦细数。听诊:HR88次/分,心律齐。BP:112/70mmHg。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

诊断:心悸(气阴两虚,瘀热互结)

处方:党参15g 丹参15g 苦参12g 北沙参12g 郁金12g 百合30g 炒枣仁30g 莲子心3g 茯苓神各15g 芡实45g 回心草15g 老茶树根30g 桔梗15g 升麻10g 赤芍10g 砂仁12g 焦三仙各20g 隔山消12g 炒山药30g  甘草9g       7剂,水煎服



2012年9月12日复诊:诉服上述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仍偶有口渴,胃部不适感,善太息,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听诊:HR64次/分,心律齐,BP:110/70mmHg。

处理:8月28日方加黄芪30g,玉竹15g,知母15g,谷芽30g,去赤芍,丹参改为30g     12剂,水煎服

2012年9月25日三诊:诉服上述药物后症状基本消失,偶有休息时双脚发凉,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听诊:HR80次/分,心律齐。BP:110/75mmHg

处理:9月12日方苦参改为15g,去玉竹,加麦冬15g,木灵芝15g    14剂,  水煎服

按语:心悸应辨病辨证相结合:功能性心律失常多有自主神经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以快速型多见。辩证多为气阴两虚,心神不安,以益气养阴,重镇安神为法。器质性心律失常,临床以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为多见。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者,治疗不可忽视“病毒”“瘀血”因素,在益气养阴、活血通阳的基础上应常加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剂。依据症状、体征、舌脉及相关检查,本患者西医当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心瘅”范畴,证当为气阴两虚,瘀热互结,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清热之法,方用四参饮加减。方中党参补气,丹参苦寒清泄,入心肝两经除烦安神,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现代药理研究有抗室性早搏作用;沙参滋润上焦,其力虽薄,但不恋余邪,四药共为君药。赤芍清热活血;郁金活血通滞,两药合用对瘀热所致胸闷、心悸有较好的效果;百合、莲子心长于清心除烦;炒枣仁宁心安神,调肝安魂,是治疗虚烦惊悸不眠之良药,诸药共为臣药。佐以茯苓、茯神养心安神,健脾宁心;砂仁、焦三仙、隔山消、炒山药调和中焦脾胃。甘草养心和中,用以使药。患者诉喜深长吸气,其症状为大气下陷所致,故加入桔梗、升麻以升提举陷。诸药相合,益心气、滋心阴、安心神、缓心脉、通补兼施,升降通调,相辅相成,其效益彰。二诊时,患者上述症状明显缓解,诉有口渴、仍有胃部不适感,故加入玉竹、百合以滋阴,加谷芽调和脾胃,赤芍虽有活血之用,但用久易伤阴,故去之。三诊、四诊时患者所述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中药守上方略有调整,继服14剂以巩固治疗。


    关注 王振涛大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