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立场 历史中贸易战

 

对待贸易战,中国先人的智慧,绝不是祭起单边主义或保护主义那么简单粗暴。...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主|编|立|场
提纲挈领,为你提炼一周精髓
历史中贸易战

○ 刘忆斯
不久前刚读过涂睿明的《捡来的瓷器史》,

最近又读完了任双伟的《货币里的中国史》。

除了受教于这两本书的智识分享,

也非常喜欢它们的装帧设计以及图片运用,

不但长智补脑,而且赏心悦目。

更欣喜地看到术业有专攻的器物研究者们

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经验、成果,

与人文、社科的诸多学科联系起来,

既让自己的所得成规模成系统,

也让他们的研究专业

成为厘清历史脉络的独特主线,

成为一把把解开历史谜题的金钥匙。
《捡来的瓷器史》

涂睿明 著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8-3
《货币里的中国史》

任双伟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8-1
单说《货币里的中国史》,

中国历朝历代的货币

成为了主角与智慧之门,

作者简练而富有寓意的文字,

配上洋洋大观巨细无靡的各类货币图片,

以此作为历史的“索引”与“证物”,

再来对照原来史书中

那些难以参照难以弄懂的文字、词汇,

一些模糊而枯燥的历史马上就鲜活明了起来。

比如西汉初年高祖、吕后、文帝、景帝、武帝

一路推行的货币政策,

为什么会不断在民间铸钱的鼓励与禁止中改变;

所谓的“八王之乱”为什么是一场“货币战争”;

汉代铜钱的大小模样

实际上蕴含了政府与民间不休止的博弈

……
汉代铜钱
虽说读书是书斋里的私事,

却也难免会为变化的社会热点所影响。

近来“贸易”及其周边都成了热词,

读罢《货币里的中国史》,

又将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作延伸阅读。

说起来,

贸易角力自古便有,

不信请看三国时与军事战争同步的贸易战,

以洛阳以南荆州以北

这片三国交战的前沿地带为例,

魏蜀吴三方都在拼命争夺资源

——土地与百姓,

曹操为了收拢那些因战争

而成为闲置劳动力的百姓,

打算将他们迁往自己的势力范围

——北方,

然而司马懿却阻止了他,

仲达的建议是让荆州的百姓留在故土屯田。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郭建龙 著
鹭江出版社
2017-4
于是,

曹魏政府与屯民进行“合股”屯田

(生产收益按所占生产资料比例分成),

如此一来,

曹魏一方不仅降低了流民的威胁,

提高了边境的繁荣,

也给将来进军江南做好了铺垫。

面对蜀吴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并征收严苛的捐税,

司马懿仍是反其道而行之,

建议魏地先不要严管户籍,

不要拼命征税,

也就是说先不要“扰民”。

如此,

得到休养生息的曹魏百姓安居乐业,

政府并因此而富足。

近年来司马懿成为大IP,

以他为主角的影视剧持续热播。

看来,

司马懿不仅有沉稳阴狠的狼顾之相,

有作为一个战略家的鹰视眼光,

还有一个经济学家的头脑。
司马懿与司马昭相顾
魏与蜀的战争,

其实是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

在汪凌燕与汪通合著的《穿越历史聊经济》中,

司马与诸葛的斗智

也延伸到了两国的贸易战之中。

诸葛亮利用魏国人青睐的蜀锦

创造了大量“外汇”

——粮食,

获取了蜀魏贸易的绝对“顺差”。

《虎啸龙吟》中的诸葛亮


在当时,

一匹蜀锦就可以换取魏国三石粮食

(在蜀地自销只能卖两石),

诸葛亮就是利用这个贸易盈余

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训练成职业士兵,

以弱小的国力一次又一次主动出击,

北伐魏国,

从而获取战略上的主动与生存空间。

小小蜀锦,

有如此之功,

难怪诸葛亮会发出

“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感叹。
《穿越历史聊经济》
 汪凌燕、汪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9
不过,

即便有“资敌”的可能,

魏国也并没有禁止进口蜀锦,

或者对作为敌人的蜀国增加报复性关税。

原因是魏国虽然多出了粮食,

却也并没有吃亏,

因为从蜀国进口的优质蜀锦

不但可以满足国民需求,

还能让本国的织锦人改行成为种粮人。

这样一来,

虽然魏国每进口一匹蜀锦

要多支付一石粮食,

但更多国民参与耕种,

不仅能保证粮食产量不减,

还能有所增长,

从而使国力不降反增。

对待贸易战,

中国先人的智慧

绝不是祭起单边主义或保护主义

那么简单粗暴,

奉劝远方的那位总统先生,

不妨少发点推特,

多读读书。
《虎啸龙吟》中司马和诸葛阵前隔空喊话

一来一往 让人忍俊不禁
■ 《深港书评》
编 辑 |  邓晓偲


    关注 深港书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