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梁上的燕窝

 

房梁上的燕窝“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传唱的《妈妈...





房梁上的燕窝

文丨刘海燕


“遥望家乡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可爱的小燕子可回了家门……”



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传唱的《妈妈的吻》第二段歌词的首句。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歌词和抒情缠绵的曲调结合得天衣无缝,经年轻歌手程琳的深情演绎,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从而成为一首被人们久久传唱的经典之作。歌曲以“小燕子回家门”形象地比喻游子归家之情态,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故乡之爱、恋母之情,使闻者无不怦然心动抑或泪流满面。

燕子,因其小巧灵活、身姿敏捷而被人所喜爱;同时,它是益鸟,人类的朋友。以捕捉蚊、蝇等昆虫为食。燕子的故乡在北方,而它又是典型的候鸟,一般在四至七月繁殖,每次产三至七枚蛋,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结成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子一般在树洞或岩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为巢,或在城乡楼道、房顶、屋檐等墙体和建筑物结构的交角处或突出部位垒泥做巢。习惯于在建筑物上筑巢的燕子被称为家燕。汉字的“燕”指的是“家燕”,小篆中“燕”字被描画得肖形无比、仪态万方,可见古人的心思。



细看燕子衔泥筑巢是一件极有趣的事——经过反复的飞旋、栖落于屋檐下寻访、选择“建房”位置,又多次往返周旋于宅院观察屋主一家人的秉性,最终确定后才开始“大兴土木”。

不知从哪里一次次衔来泥土,从底部一点点黏起,最后做成一个类如掬拢的手掌大小的圆形的巢,每次衔来的小泥巴会在外侧会留下一个小凸包,做好后的燕窝外面的小凸包大小均匀、细腻光滑,乍看去,既像菠萝的表皮,又像佛像上的发髻抑或古代宫门上的白铜乳钉……而内壁则被涂抹得很平滑,像一个缩小版的深底锅。垒好的巢穴里还得铺上一些细小而又绵软的草屑,以便比较舒适地安放它们小小的爱情。

我家大门门巷的房梁上就有一个好看的燕窝,那就是俺家燕的老宅。几年前翻修老家院南向一排的房子,按照经济且牢固的原则,我把原先的土木房改建成了水泥平顶房,依照乡下建房时某种习惯性的“风水学”心理——财门里外须有“影遮”,户外之气不可直入院中,更忌一无遮拦直冲中堂……

由是之故,我把门巷一间的进深延伸了一倍,这样,门巷的进深将近八米,进门后通过拐向的拱门进入院中。这样的设计在当时还有一个不便告人的心理企图:以后可以兼作车库……没承想短短几年过去,还真用上了!自然,这是后话。房子加宽了进深,中间就多了一道方形的横梁以承受屋面的压力。

房屋竣工没几天,我就发现有燕子在宅院里反复穿梭飞旋,甚觉差异,有一天出门时偶遇燕子从门巷里匆促飞出,抬头一看,才发现它居然在房梁的一侧垒窝!这让我倏然生出一丝小小的惊喜——民间观念中认为:燕子筑巢,家庭兴旺之象……于是,顿时有些稀奇起来。



我家正房的檐下偶为鸽子们的栖息之地,院中果树顶端稠密交混的枝杈间有几亭其它鸟类朋友的“空中楼阁”,而燕子在我家筑巢却是头一回!于是也就留意观察起来。

我发现时它只垒到三分之一的样子,每天往返七八次之多,每次增加豆粒般的一小点,它每天的工程进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过了一周左右时间,它的工程就告竣了,夫妇俩喜出望外地乔迁新居,顺利入住了。

以后的日子里,它们翩翩而出、翩翩而入,虽然我无法翻译出它们白天的鸣叫和夜晚的私语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但能感受得到它们幸福甜蜜的家庭生活。按照预先的建房计划,房屋竣工后打算一律用PVC材料做上顶棚,以图一个视觉上的整齐和廉价的美观。而燕子的捷足先登让我打消了这个慵常的念头。

泥巴垒就的燕窝看似小巧、简单,实则硬实、稳固,除非强烈的震动或人为的捣毁,一般不会轻易地剥蚀或掉落,会存留好多年。这是据说燕子会挑选、啄食一些细腻上好的黏土做原料,在口腔里用唾液搅拌、调和而成,其唾液也有粘合的功效,所以经过它们选料、制料和施工三个阶段才做出一个自己满意的窝。

从燕子垒窝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在自然世界里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面前,就是以燕子为代表的鸟类、包括所有的动物乃至昆虫等,都有着各自源于本能的生存智慧和技巧,甚或亦有人类自愧不如的地方。

到了盛夏五月,也就到了燕子产卵、孵育幼鸟的时候了,它们愈加忙活起来,分工愈加明确:燕妈妈负责产卵、育雏,燕爸爸负责觅食。

产卵后,经过燕妈妈数天的安心孵化,小燕子出壳了,张开小脑袋上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嘴巴“唧唧”有声要食吃,燕爸燕妈就投入到四处觅食喂养雏子的工作中,它们会从不同的地方捕捉到新鲜可口且有营养的昆虫来喂养自己摇篮中的孩子。五月长夏,花木参差、蜂蝶竞舞的庭院里,会看到它们忙碌往返的影子。
过一段时间后,雏燕可以出窝了,燕爸和燕妈开始导引它们开始在庭院里试飞,从院内到院外……从底处到高处……从村庄到田野山林……几天工夫,它们也就掌握了飞翔的本领,矫健自如地回归到本属于它们自己的蓝天上……
我的家燕先后在房梁上那个自营的巢穴里栖息、哺育了三代子女,每次也就一两只,此后也就再也没有回来过。面对空下来的燕窝,我有一点小小的失落;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也心怀一丝的隐隐的期盼,可是每每让我失望。触窝生情,心底不禁暗生出那句客套、庸常的问句:我家的小燕子,你在异乡还好吗......

虽然没有了燕子光顾,而随后更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燕窝居然成了“和尚雀”(常见鸟种,学名待考)的寓所!“和尚雀”黄腹黑背,形体大小也跟燕子差不多,但它不是候鸟,也飞不了燕子那样的高度。我自然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发现房梁下那个燕窝的,更没注意到它们是何时入住的……之,它们是“鸠占鹊巢”,坐享其成了。

鸟类结窝主要还是用于产卵和育雏,因为大多鸟类在鸟巢中完成孵育下一代的任务后就飞离鸟巢,不知所踪。所以,“和尚雀”入住后也就迅速进入了产卵阶段,一般也就四五枚左右,接下来就是孵育,过程与燕子大致相当,无须赘述。总之,“和尚雀”的莅临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我虚幻的想象里一个小小的空白。

较之燕子,我也看出了“和尚雀”的粗疏与笨拙——也许是对他人(它鸟?)寓所空间的不适应,它往往会把自己辛苦产下的卵不经意间挤出鸟窝掉到水泥地坪上摔碎,或者孵育出多个幼雏,在前呼后拥的嗷嗷争食中个别幼雏不幸被挤落下来摔死……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育雏活动中,它们都没有保质保量地完成过预定的育雏任务。

我在见怒于鸟妈妈过错的同时也为了提供些微的帮助,把一件从摩托车上换下来的盛物篮固定到鸟巢下方,并铺上一层绵软的草屑,这样,就是卵或幼雏不慎掉落,也就落在眼前的盛物篮里,至少完好无损,剩下的事情还是让和鸟妈妈和鸟爸爸两个自家大人想办法吧?!人事已尽,就听天命——在我们和谐相处的原则下,我能做到的也仅就这么一点。

一个小小的燕窝牵引出诺多故事,也不由得让人生发出一些另外的联想:那就是当下我们人类的生存。社会的飞速行进使人性中那个叫做“欲望”的怪兽张开饕餮之口,在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法则,人类自身把自己逼仄到日见困危的窘迫之境;冰冷的水泥钢筋构筑的棱角分明的城市森林,不但深深地刺痛了大地的神经,也划破了蔚蓝的天空;思想和情感被无情地切割成整齐划一的方块,以流血的代价在进行着艰难的挪移……



而诸如鸟类等以简单明了的生存方式恪守着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在自适其所的生生灭灭中自然地展示着生命的精彩、演绎着生命的奇迹。它们不必耗费毕生的心血去营建一个聊供栖身的居所,不必去冒太大的风险获取什么精美的食物,不必以高昂的物质代价去获得爱,它们不知道月供,不知道房租,不懂得按揭,不必去申请准备飞行的跑道和天空中的航线,更不会携带过多的果腹之物出逃……

燕窝中的鸟们次第飞走了,只留给我一个空空的鸟巢,而我又将走向何方?

河州文艺投稿邮箱:1486964560@qq.com
文章类别:临夏州地区文化
艺术、创业、励志人物等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报名“河州文艺”签约作家


    关注 河州文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