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伤就流血不止的“玻璃人”,小时候不干预九成会出现关节病变

 

提起血液病,我们想到的多是白血病、淋巴瘤、贫血等,对于血友病则知之甚少。作为一种终身疾病,血友病患者常被...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起血液病,我们想到的多是白血病、淋巴瘤、贫血等,对于血友病则知之甚少。作为一种终身疾病,血友病患者常被比喻为“玻璃人”,即病人非常脆弱,一旦受伤,因凝血因子缺乏过度出血,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会造成残疾甚至是死亡。

每年的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共享知识,让我们更坚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徐卫群主任医师指出,血友病患者若在儿童时期开始综合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很大一部分长大成人后和常人无异,也就是正常的血友病人。
诊断率与规范治疗率偏低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特征是凝血因子VIII或IX缺乏,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会发生自发性出血。
徐卫群介绍,血友病可以分为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其中血友病甲占了六分之五,由VIII因子基因缺陷造成;血友病乙占了六分之一,因IX因子基因缺陷造成。“根据凝血因子在血液中浓度,可以把血友病分成轻、中、重三型。其中,重型和一部分中型的血友病患者出血会比较明显,会有自发性出血,另外一部分中型和轻型患者会在严重损伤或手术后出血不止。”

一直以来,血友病诊断比例偏低。根据统计,血友病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五到十万分之十,而实际上诊断出来的是十万分之三点几。一些轻型、中型,没有出血表现的往往未就诊也就未被诊断。

徐主任说,从2008年开始至今,在医院登记的血友病患者有300多例,在这些血友病患儿还有很大一部分治疗不充分。“我国血友病诊治近10年来有了飞速的进展,但诊断率和规范治疗比率仍有待提高,大家对疾病的了解不够、静脉注射困难是部分原因,更多患儿因为凝血因子昂贵、疾病家庭经济负担重,降低了治疗所需的凝血因子剂量。
小时候不干预   成年后九成会出现关节病变
血友病是以关节肌肉出血为主的出血性疾病,常表现为关节出血、肌肉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友病患者关节肌肉并发症发生概率会增加。年幼的孩子,若治疗不充足、不规范。成年后,关节会出现畸形、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等问题。通俗来说,就是残疾。

血友病的致残率极高,广州南方医院在2006年统计发现,92%血友病患儿(包括轻中重血友病患者),若没有早期干预治疗,到了18岁会出现关节问题。如果进行早期干预,规范恰当治疗,这群人可以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不但能正常生活,还能做运动员。2016年,世界自行车锦标赛一小时赛的冠军就是重型血友病患者。

徐卫群主任介绍,血友病患儿关节病变发展,一开始是反复出血,接着关节中的滑膜发生增生,引起慢性滑膜炎,导致出血次数增加。如此恶性循环后进入关节病变阶段,此阶段关节间隙缩小,周围软骨和骨被破坏,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受限,会引起关节毁损和屈曲畸形,也可以合并股骨头坏死、骨折等骨科并发症。
所以一旦有滑膜炎,需要立即开始预防治疗,阻止反复出血。

“2017年儿童血友病诊疗专家指导意见指出,血友病患儿每年的出血次数应在3次以下,最多只能有2次。如果达到这个目标,大多数孩子的关节可以保持健康,如果一年关节出血3-5次,可能有的家长觉得已经不太影响日常生活,但这样的孩子有一半将来会有关节病变。当膝关节丧失功能时,为了让患者重新站起来,需要做关节置换。关节置换要求成年后,关节稳定了方可进行。”徐主任说。
预防性治疗可以保护关节
上面一直提到预防治疗,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什么是血友病患者的预防性治疗?为什么要做预防治疗?

徐主任表示,预防性治疗就是给血友病患者定期补充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FVIII)或重组人凝血因子IX(FIX),来达到减少出血以及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的目的。通常,FVIII因子一周需要输注两到三次,FIX因子一周需要输注一到两次。“患者出血后输注凝血因子属于按需治疗,没有出血定期输注凝血因子便是预防治疗。及时的按需治疗是必需的,但仅有按需治疗对中、重型的血友病患儿是不够的,预防治疗才能保护关节。”

通常,建议三类患儿进行预防治疗:

一是重型血友病患儿;

二是有出血表现或有靶关节的中型血友病患儿;

三是严重出血之后的序贯治疗,如颅内出血、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单纯的严重出血需要判断是否有外伤等诱因,如有诱因,在治疗出血后,做好保护,进行3至6个月阶段性预防治疗即可。如果是自发性颅内出血,建议长期预防治疗。

徐主任提醒,按需治疗用足凝血因子对血友病患儿至关重要。

足剂量是按照孩子体重计算,一般关节出血患儿每公斤体重注射25-40单位,重度出血患儿每公斤体重注射40-50单位。举个例子,一位40千克的患儿关节出血,需要注射1000单位凝血因子,而血友病乙的用量是甲的2倍。预防治疗虽然早期凝血因子用量增加,费用增加,但会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另外,作为血友病治疗的新方法,基因治疗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在血友病乙中已有成功报道。将来基因治疗有望治愈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但目前安全性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
家庭护理时识别早期出血
徐主任说,血友病患儿除了规范治疗与预防治疗外,家庭护理非常重要。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1
识别早期出血,及时输注凝血因子

叮嘱孩子出现僵硬感、触痛、发热、肿胀、活动障碍、皮肤青紫皮肤温度表现时及时告知。若孩子不能言语,当孩子变得易哭闹,很烦躁,不像平时那样活动,如走路跛行,拒绝行走,拒绝使用一侧肢体,触碰某个部位时哭闹抗拒时,家长要提高警惕。
2
识别严重出血,一旦发生立即就医

后续治疗需要医生指导。
3
出血后参照PRICE原则及时处理

即Potection(保护)、Rest(休息,根据患儿出血程度,患肢休息48至72小时不等)、Ice(冷敷,时间一般是10至15分钟,每两小时一次)、Compession(压迫包扎,弹力绷带对出血关节部位用十字形包扎)和 Elevation (抬高患肢)。
4
预防出血

幼年患儿,建议家长在衣服中关节部位缝上保护垫;

孩子运动前让他戴头盔,使用关节保护装置;

让孩子选择安全性较高的体育活动,如游泳、慢跑、骑车等,未经凝血因子预防治疗的不要进行踢球、长跑等剧烈运动;

避免购买带锐利部件的玩具;

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因劳累诱发出血;

上学及入托的孩子,须与学校、班主任、体育老师沟通孩子疾病的状况,普及血友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保证孩子受伤时及时处理。

□本报记者 吴晶晶  通讯员 王雪飞


    关注 生活与健康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