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记忆之卷首语

 

一座城市的历史是由一座城市里的人与物的记忆所串联起来,千年府城、人杰地灵、文物荟萃。府城古时已是海南的政治、...



一座城市的历史是由一座城市里的人与物的记忆所串联起来,千年府城、人杰地灵、文物荟萃。府城古时已是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琼台福地”的美称。自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琼州州治迁至府城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洗礼、一千多年的积淀,造就了府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盛誉。

提起府城,人们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琼台福地”。“琼台福地”的说法由来已久。相传海南地形极像一只缩头神龟,宋太祖怕它伸出头来威胁王朝的统治,便将州城迁来神龟缩头处。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府城设立琼管安抚司统管全岛政务,借此镇住龟头。因此,当时人们称此地为“琼台”。另外,据当时一位观象家的说法,华夏大陆的阳刚紫气,越海潜入南方,首先聚集于琼台之下,故又称“福地”。

府城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琼台福地,睡起吃咪”,说的是人们一觉醒来就吃东西的情景,而且平日里大家也都经常聚在一起喝喝老爸茶、聊聊天、拉家常。可以说,这就是府城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的最真实写照。

访遍府城,古城墙上的绿苔,斑驳的门板,朴实的青石,悠长的古道,分别讲述着各自的故事。这些故事里,蕴含着一份记忆,一种沉淀、一份厚重。穿梭在府城的大街小巷,聆听岁月的呢喃,感受光阴的沧桑,足以让我们流连忘返。


【琼台福地外景】


【琼台福地内景】


府城最传统的节日,莫过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换花节。每年一到此时,街头巷尾都挤满了前来过节的人群。从香火传续到换花传情,从街巷互动到政府引导,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全都涌向府城。换花、踏青、看圣姑巡行,场面热闹非凡,这是府城独特的民情风俗,是连接府城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淳朴的人民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足以让“换花节”永远传承下去,这种传承不会被时光的洪流冲褪、销蚀,换花节是府城人民的精神寄托。

【灯火辉煌的换花节】


【换花进行时】


若你是“老府城”,那必定对“一里三贤、一门七进士”的典故耳熟能详。“一里三贤”意指府城名贤很多,仅金花村一里之地就出了丘濬、海瑞和许子伟这样的才俊。“一门七进士”即指攀丹村唐氏宗族在元明两朝共出了七位进士,其中就有官至户部侍郎的名贤唐胄,可谓人才辈出,青史少有。

【海瑞和丘濬的精神仍引领着海南的莘莘学子】
若你是外地游客,府城就是你了解琼山乃至海口这座城市历史的窗口。琼台书院和西洲书院(简称“两院”),能带你领略昔日府城作为海南教育中心的辉煌。而丘濬故居、海瑞故居和吴典故居等名人故居不仅展示出了古代民居建筑的精美布局,更是人们凭吊先贤之地和执政为民、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此外,到了府城你不能不去谒拜“三庙”,即文庙(琼州孔庙)、武庙(关帝庙)和琼州府城隍庙。还有寓意在府城这块福地上生活无忧绵延不断的则是那三口泉井,也就是福泉、浮粟泉和竹根泉。漫步在这里,陈旧的古式门板和清灰的井口似夕阳残照,诉说着过往的沧桑和辉煌。

【琼台书院】


【海瑞故居】


在这座“七井八巷十三街”纵横交错的古城里,最让人难以忘怀、随处可见的就是宗祠寺庙,如黄忠义公祠、三圣宫、火雷庙等,当然最负盛名的要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五公祠。庙堂里一缕青烟,一块青砖,都包含着一个人的前世今生,一个朝代的沉浮兴衰。

【五公祠外景】


【浮粟泉】


古老的府城,其街道别有特色,如府前街、尚书街、马鞍街、绣衣坊等。这些古旧而悠远的街巷,没有大城市的熙攘热闹,车水马龙。有的是低飞的燕子,低吟的蝉鸣,清灰的砖墙,高翘的檐头。燕声绕耳,人声花影,草木扶疏,影影绰绰。而其中不得不提的三条路,便是忠介路、文庄路、中山路,分别得名于海瑞、丘濬、孙中山三大名人。它体现了古城人民放眼天下、敬仰国家栋梁的爱国情操。

这样的府城历久弥新,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恬静与亲切,承载着府城人民点点滴滴的感情寄托。府城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了斑驳的印记,这深厚的踏实感一丝一缕的渗进所有府城人的血液里。岁月变迁,斗转星移,不变的是我们对府城的记忆。这份记忆,伴随着时光,悠远绵长。


    关注 琼台复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