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丝曙光

 

同时我也深深地质疑自己:是否应该为自己那似乎永远也不可能企及的梦想而继续付出努力?!...



写在前面:现在是没有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了。在世俗界,包括我自己的眼光中,没有工作即意味着失业,没有生活保障。事实上,我也一直在为即将迈入的中年焦虑而焦虑着:没有妻儿,父亲老迈,一事无成,等等等等。

进入正题。

人,是否应该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是当下每个人都在思考着的问题。

大至公司高管,小至流水线工人,从孩童到老人,无不被一一裹括在内。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有些人会觉得改变自己的梦想也无可厚非。

至于别人眼中的自己,那或许就真不是当事人认知中的自己吧。

关于自己是否应该为自己,成为哪一种自己的讨论,之前专文论述过,这里就不累赘。可以自行翻看之前的文章观看。

其实人之所以为人,成为自己就会是成长路上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之后的事情,基本就是细枝末节。所以,在我的认知中,就几乎没什么可以谈论的话题。

这,或许是我的学习还不够努力,或者是还没有找到新的发力点,就是所谓的内在驱动。

但,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存驱动力。共勉。

扯远了。

接着说梦想。我的疑惑之处,在于自己是否因为过于固执或者倾向于偏执的性格而导致了当下的这种局面。

原生家庭自不必说。成长经历的奖罚机制在深层次潜意识里,一直在告诫自己:坚持就一定会胜利;或者很享受自己的利益/能量被大量消耗的状态。

有些人把金钱当作人生当中最重要的目标,另外一些人会把荣誉、爱情/婚姻当成重要的价值观。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冲突,大概就是三观不合。

虽然三观不合,并不是不能通过沟通得到解决,然而更多的人或利益既得者会过分夸大这种间隙。只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利益:利益既得者会得到金钱,当事人会获得某种心理满足感(类似心理变态?)/情感归属。

事实上,这种隔离会慢慢加大人与人之间总体上的心理隔阂,应该是叫做“得利一阵子,失利一辈子”;或者“获利一小撮,失利全人类”。人性的趋利避害,有时候真的很要命,会要人命。

总结下来,梦想大概就是“失利而不可得,却得不到”“得利而更想要得到更多”“失利复又得利,复又失利(精神失常?)”“得利得利又得利(路径依赖)”,等等等等。

世上事有万千种,谁又能刚好在清晨目睹到第一丝曙光呢?或者那道光,只是更多黑暗来临的前兆呢?唯有自省,自知,自爱,自重一途了。


    关注 我是你的A同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