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12岁初中生发明空气净化灯 这所学校为何频出科学小达人?

 

o 如何订阅我们?x0a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一项小发明可能获得价值几百万的专利,而且这发生在一个小孩子的身上,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件事就发生在复旦二附中,主人公叫做戴佳峄,这个12岁的初中生在71岁的发明家徐迪生老师指导下,用了2个月时间就把梦想变成了现实,“鼓捣”出一款双重过滤空气净化灯,并且申请了专利。就在日前,已有企业提出,愿意出资几百万元购买这项专利。

脑洞大开:


为何不把空气净化器挂上天花板?



说起为什么会想到设计空气净化灯,戴佳峄笑称完全是因为家里的空气净化器太“碍事”了。

去年,搬入新装修的家后,由于父母担心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就特地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放在戴佳峄的床边。而这个“大块头”让小戴感觉非常不方便:“因为是在床边,每次上下床不是踢到就是碰到,还碍手碍脚拖着一根电线。”于是他就想:怎么才能让空气净化器变得更方便?

有一天,小戴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一个念头突然闪过:浴室里有浴霸,既能照明又能取暖,空气净化器也可以吸在天花板上呀!“现在基本所有的空气净化器都是放在地上的,非常占地方,而且拖着电线,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如果空气净化器能像吸顶灯那样吸在天花板上,这两个问题就都解决了。”

说干就干!当时正值“明日科技之星”比赛期间,学校也鼓励学生搞发明创造参加比赛,戴佳峄就把“空气净化灯”作为自己的一个项目开始“鼓捣”,对于戴佳峄的这个想法,父母给予了全力支持。



戴佳峄正在攻克设计上的难题

不过,对于一个12岁的初中预备班学生来说,现有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独自支撑一次发明创造,小戴找到了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专家徐迪生老师来进行技术指导。

攻坚:


两个多月完成设计



对于戴佳峄的空气净化灯的设计想法,徐迪生认为技术上完全可行,“这个的技术难度不高的,想法很重要,而且很关键的是实用性很强。”就这样,这一老一少一拍即合。

虽然有了最初的构思,也有了指导老师,但从构思到设计图仍有不小的距离。为此,戴佳峄把学习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研究空气净化器上。为了弄懂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他把家里的空气净化器拆了装、装了拆,还把空气净化器的过滤系统与空调、脱排油烟机的过滤系统进行了比较。

最终,在徐老师的指导下,戴佳峄用了两个多月完成了设计,确定了既能净化空气又能照明的“两用”功能,并确定了光触媒的过滤模式。



戴佳峄设计的空气净化灯示意图,小编不明觉厉!

“变现”:


力争暑假前做出样机



去年10月,小戴为这项设计申请了专利,并于当年11月1日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而得知小戴的设计思路后,已有企业提出,愿意出资几百万元购买这项专利。

在等待专利批复的日子里,小戴也没闲着,因为要把设计变成现实产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接下来要抓紧把样机做出来,之后还要完成技术标准和检测报告。”目前,小戴已经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为样机选材,“材料确定后还要裁剪,确定形状、找厂家,感觉时间不够用,暑假前能做出样机已经算很快了。”
一项坚持了11年之久的活动
记者了解到,在复旦二附中,像戴佳峄这样的科学小达人还不少。“第一教育”就曾经报道过斩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的孔天煜同学,就毕业于复旦二附中。要知道,这个称号全国每年仅授予三个人,这也是该称号多年之后再度花落上海。(点此回顾)



孔天煜斩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而在第十四届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复旦二附中也是硕果累累:共有七个项目获奖,其中有两个项目获‘明日科技之星’称号,一个项目获提名奖,一个项目获创意奖,三个项目获讲演奖。

这所学校为何频出科学达人?

这就要说到学校一项已经坚持了11年之久的活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孔天煜就回忆起在复旦二附中就读初中期间他和小伙伴做的两个“脑洞大开”的实验课题:分析不同蔬菜上的农药残留;研究可乐是否会让小鼠骨质疏松。正是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项目让他初尝自己做课题研究的乐趣,也让他在研究性学习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而他的这些课题研究正是来自于复旦二附中已经坚持了11年的学生探究性课题活动。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包括:
“短探究”——在复旦二附中,探究性学习排入学生日常课表,每门学科每位教师都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创新扎根日常课堂;

“长探究”——学校在7、8年级中普及实施时间长达一年之久的“长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在两年里至少完成个人或小组的两项探究课题,而上文提到的一批科学小达人正是在从这个“长探究”项目中开始了他们的科研和创新历程;不少同学升入高中乃至大学后,能继续自觉自主地在科创领域崭露头角。
在探究性课题活动中有哪些收获,不妨听听学生的心声——

“每个月中的一个周五,学校会在放学后针对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开展探究性课题活动。大家根据自己所选的课题类型分为十几个小组,每个课题都有一个指导老师。活动中,每组依次介绍各自的课题进展,互相交流方法,心得;老师也会分别给各组同学一些意见,一边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加以改进。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中期汇报以及终期汇报,邀请校领导以及一些专家,现场提问并评选出几个优秀小组加以表彰,这不仅模拟了正规比赛中的答辩场景,为之后比赛的从容应对奠定了基础,还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课题的兴趣。”

周一然

“曾经因为双休日要不停地完善作品而牺牲了玩乐时间想到过放弃,曾经因为作品要一而再、再而三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想到过妥协,然而,在学校科研室韩云松老师、班主任蔡英洁老师以及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和少科站科技辅导老师杨阳的帮助下,我终于坚持了下来并且也小有收获:先后获得了赛复创智杯特等奖、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杨浦区少年爱迪生一等奖等荣誉。同时,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科技创新过程中有付出的痛苦、更有收获时的快乐!我相信,我会一直爱好并坚持科技创新的。”

张驰

据复旦二附中校长杨士军介绍,近年来,学校一直倡导学生“经历的创新活动比别人多”,从2006年开始,学校以“长作业探究+短科目探究”的体系来落实探究型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全覆盖参与创新实践和项目探究过程。

为此,学校每年至少可以产生100多个创新类课题,经过筛选,每年有不少项目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创新大赛,并且得奖数量一直居于全市初中学校前列。目前,学校已连续诞生了8位上海市和全国的科学“小院士”。

近年来,复旦二附中在培养科学小达人方面有了“升级版”举措:学校在2014、2016年9月分别推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指导手册”1和2版,试图在对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初中学生的创新探究活动和实践经历,体现学校对于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和落实度的关注。



此外,学校对在探究活活动中崭露头角的“科学小达人”组成导师团队贴身指导也是学校推行的有效举措之一。目前,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质量,针对戴佳峄、周一然等同学专利市场化应用质效改进的校内外导师团队已经组成,帮助这些学生完成研究成果社会效益化的正常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理念和做法也将在全区进行示范和辐射,《听大师讲课》、《嗨,咱们和大师聊聊1、2》、《创意之旅——初中生创造力读本》、《春在枝头已十分》……,这些厚厚的书本,编录了师生活动的过程和收获,以期在区域层面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更上一层楼。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 第一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