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被保健品“套路”致晕倒,医生发文痛批!谨记保健品三大套路…

 

细数保健品的坑...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大河微医”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观看更多有关健康的最新资讯,还可以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问诊,跟儿科大腕学小儿感冒、发烧、咳嗽、食积等症的推拿疗法!



鸿茅药酒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将保健品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由于保健品原料的特殊性,以及国人对食疗的无限崇拜,导致很多老年人极容易被保健品所谓的功效吸引。结果,常常有老人不仅钱财被骗,身心健康也造成极大危害。



近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通过走访和调查,梳理出保健品害人的惯用手法。


 轻信保健品功效
七旬老人突发晕倒
近日,郑州市心血管病专家张建卿,通过微信朋友圈发表明:“坚决与伪医学斗争到底。”

原来,张建卿的一名年逾七旬的患者,因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五六种药物。前段时间,老人听信推销人员的说辞,购买了近两万元的保健品后,没有继续按时服药,导致老人突发晕倒。

当老人再次前来就诊时,张建卿得知了此事。“老人的病情比较严重,属于高危患者,一旦停药或有其他意外,后果非常严重!”张建卿在老人的医嘱单上,特意加了一 条提示 : “ 与保健品(伪)和传销组织产品彻底断绝!”

无独有偶。今年4月初,新密一位老人因轻信保健品功效,将正在服用的降压药和降糖药停掉,导致脑出血入院抢救。
事后,老人的家人给记者来电称,因为老人购买保健品时,没有索要任何凭证,而且产品的所谓功效也没有任何书面证据,一时难以追究销售者的责任。


 
认清这些保健品的常用套路
加上稀有药材字眼
价格立马增长几十倍




“西洋参、鹿茸、野生熊胆……”一种保健品里,竟包含十几种名贵药材。

一名从事药品销售的业内人士说,曾有保健品经销商上门,推荐一种底价不到200元的保健品,通过药店销售,可明码标价

3000元,被其拒绝。

“虽然产品包装上,没有明确标示名贵药材的成分,但销售人员在宣传时,却声称产品中包含有这些稀有药材,给消费者造成误解。”该人士称,别说很多保健品中没有这些稀有药材,就算是有,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稀有并不一定对你就好”。

其实,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明令禁止在保健食品中,加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熊胆粉和肌酸,以及多种川乌、夹竹桃、朱砂、红豆杉、骆驼蓬、雄黄、蟾酥等物品。所以,消费者对于添加了稀有药材的保健品宣传,还是要多个心眼儿。
看准老年人多病共体“痛点”
产品往往“包治百病”




保健品抗癌、防中风、防心梗、防骨折……据专家介绍,目前很多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其中大部分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高发人群,又总有失眠、头痛、腿脚疼痛等小病小痛,平时主要依赖各种药片控制病情。

一些保健品营销人员却从中找到了“商机”。本月中旬,浙江绍兴监管部门在一处保健品商行检查时,发现当事人以赠送礼品的方式吸引中老年顾客。经调查,商行销售人员向现场老年人称,“藏源上草”酸奶粉可控制糖尿病、降血压、改善便秘睡眠、延长癌症患者寿命等。

去年年底,食药监部门发布的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典型案例中,洛阳九九龄维他醋官网宣称九九龄醋太神奇,并声称一卵巢囊肿患者服用其产品一段时间后,卵巢囊肿没有了。“无药胜药,屡见神效”。

食药监部门专家称,目前我国认可的保健品功能中,并没有防癌抗癌这一功能。专家同时提醒,保健品并不是灵丹妙药,它不能治病,切勿听信

“包治百病”的虚假夸大宣传。对于,凡声称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保健品,一律不要购买。
有些保健品“疗效”
其实来自心理暗示
“健康讲座”为名,借机向老年人夸大保健品功效,并让其免费试用,一步步使其陷入保健品营销陷阱中。

在这些环节中,“心理战术”也被营销人员应用得淋漓尽致。

“老年人内心愿意相信

所谓的保健品疗效。加上现场的心理暗示,和周围‘同伴’的相互回应,导致老人更加相信产品功效。”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胡雄教授说,保健品营销的会场就是一个心理暗示的催眠场,老年人大多不自觉就相信了产品的功效。

在此期间,受到心理暗示的老人,确实有疼痛减缓、内心舒畅等效果,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一般三五天过后“疗效”就会消失。

究其原因,这是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自然衰老时,寄希望于保健品延缓衰老的心理表达。业内人士提醒,所谓的会销模式,往往是流动作业、现场销售,不给老年人留下任何消费凭证。一旦老年人后悔时,销售者早已不知去向,且无从查找。


“保健品不能用作治疗疾病”


采访中,包括药监部门和业内人士都给提了醒:老年人请记清这些要点,防止再被保健品忽悠。

记住三个“一定要”购买相关产品一定要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一定要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一定要确认资质信息。做到两个“一律不要”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的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和广告中没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也一律不要购买。

做到一个“不盲目”不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所谓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活动。分清保健品和药品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人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保健食品与药品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保健食品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不能用作治疗疾病,只具有保健功能。

记者:魏浩 编辑:lyh



女白领夜跑后体内一半的血流没了!女性健身,有个时期一定要注意…

癌症治愈率达97%!朋友圈疯传的美国癌症疫苗到底靠不靠谱?

血型也分贵贱?科学家认准最强血型,患病率明显低于其它

(长按指纹,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大河微医”是百万大报《大河报》倾力打造的健康信息平台。
将为您提供名医挂号、在线问诊、就医推荐、中医养生


    关注 大河微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