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被针扎到,援非医生竟先做这件事……快看看这些不一样的人生

 

直击福建医生在非洲的日子...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通讯员 侯培锋 林鹏焘

今年3月,中国(福建)第15批医疗队
踏上了非洲大地。
此次,医疗队一行46人,
远赴博茨瓦纳,
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工作之余,这些医生喜欢写写日记,
记录工作、生活点滴。
本报推出“援非日记”,
直击福建医生在非洲的日子。
/日记1/
被针扎了,我失眠一夜
福建医科大学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骨科主任医师 郑煜晖

有我们的坚守,艾滋病病人才享有了和常人一样的就医权。

刚开工不到半个月,我被带血的针扎了!要知道,博茨瓦纳是世界上艾滋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约37%左右,医生染病的风险很高。

那天是4月13日,我要做6台手术,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下午5时许,最后一个病人是35岁的女患者,她的掌骨骨折。我把4根克氏针插入她的手掌,固定折断的掌骨。克氏针大约10厘米长,插入手掌后,仅留下一小截在指缝间。

不料,我翻动她的手,针一下子扎到我的右手,瞬间,穿破两层手套,血涌了出来。



手术中,郑煜晖医师被针扎破了手

同事让我赶快下台,我没答应,医生站在手术台上,病人总是第一位的。再说了,到非洲前,我们进行过专业培训,我知道,只要赶在2小时内吃抗病毒药,一般不会被感染。为此,我清洗、消毒后,继续手术。

手术后,我才去翻病人的资料,没发现艾滋病毒感染,但是,艾滋病的窗口期是3-6个月,她仍带有一定的威胁。我赶去急诊科,做了血液检测,马上吃了药。

药是有副作用的,得连续吃一个月,对肝、肾损害非常大,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副作用,还得持续观察6个月。也就是说,如果半年后HIV检查是阴性,我才能确认没被感染。



郑煜晖的手被扎破后,坚持做完手术,才到急诊科留血样

夜深了,我累瘫在床上,仔细想想,才觉得有点后怕。万一真的被感染了,怎么办?那晚,我失眠了。我担心以后不能做医生了,更担心对不起妻子,对不起两个年幼的女儿。

煎熬了一宿,我决定告诉妻子,这事是瞒不住的,与其等她听到传闻,不如我自己告诉她。她也是医务人员,我相信她能懂我,给我力量。

次日,我给她打了个电话,尽量轻描淡写,“伤口不大,及时吃药,应该不会感染!”果然,她很快镇定了,同为医务人员,出国前,我们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风险,只是没想到,危险来得这么快。她一再叮嘱我,以后要更小心。



现在,郑煜晖每天都要吃抗艾滋病的药

吃药后,我有点疲劳、头晕,同事都让我休息。但一休息,心里反倒没着没落的,我又上了手术台。在博茨瓦纳,医生奇缺,我们的医疗队也只有2个骨科医生、6个外科医生,工作特别多,总得有人做。

/日记2/
生活简陋,自己修屋种菜


闽东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梁辉声

来到异国,每天除了忙不完的工作,还得自己修房子,自己种菜,自己杀鸡宰鸭。

今天,我们来到博茨瓦纳已一个月,晚饭特别香,吃的是我们自己种的地瓜叶、自己卤的鸡爪。



驻地的蔬菜大多从南非供应,不太新鲜,队员们学着种菜

一个月前,我们搭乘着摇摇晃晃的螺旋浆小飞机,辗转来到这个内陆小国,发现一切都那么新奇。博茨瓦纳海拔比较高,约1000米左右,只有230万人口,号称“白云之国”。空气里散发着青草香,天空蓝到不像话,白云飘过来,好像就在我们的头顶,一伸手就可以抓到,公路边,牛羊悠闲地散步,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队员们到农户家买老母鸡,下蛋改善伙食,并解决房前屋后蚂蚁等害虫

第一晚,医院安排了特色晚餐:saseswa(牛肉碎)、papa(玉米糊)、炒米饭,还有草莓、西红柿。牛肉碎很嫩很香,水果个头很小,但也挺甜。美中不足的是米像没熟,又硬又涩。

但新鲜劲很快过去了,第二天抵达住所,我们打开四道锁、跨过电网包围的围墙,才看到一排平房,屋顶是漏水的,院子里,成山的蚂蚁、敏捷的蜘蛛、吐舌的蜥蜴,各种大小爬虫渐渐挑战着我们的意志。

更糟的是,博茨瓦纳是个内陆国家,海鲜、水果、蔬菜几乎都从南非空运过来,不但不新鲜,价格还很贵。当地人的生活很简陋,很多乡下人只用几块砖随便围一下,就在院子里生火做饭。为此,我们来到异国,每天除了忙不完的工作,还得自己修房子,自己种菜,自己杀鸡宰鸭。


驻地条件艰苦,队员们自己修缮房屋

当地人用的是“普拉”,大概10普拉可以兑6.5元人民币。在超市里,我们发现大蒜1公斤137普拉,约90元人民币,姜1公斤104普拉,约70元人民币,牛肉一公斤才40普拉,但炖一锅牛肉,姜蒜要花更多钱。米那么难吃,1公斤要20普拉,特价黄瓜一根要11普拉,而当地人的月均收入仅2000多普拉,约1500元左右。幸好,鸡爪1公斤才22普拉,据说本地人不爱吃这个,我们很高兴地买了一大堆鸡爪,自己卤成熟悉的味道。

到了周末,队员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到华人农场,讨教种菜技巧,买一些便宜蔬菜。回到宿舍后,我们自己开垦菜地,还养了几只鸡,一边下蛋,给大伙改善伙食,一边对付成山的蚂蚁等害虫。



队员们种起菜来干劲十足
/日记3/
 20分钟,中国医生救了一个男孩


福建附一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财铭

来到非洲,我被分配到公主玛丽娜医院。开工第2天,我只花了20多分钟,挽救了一台失败的手术,上周又救了一个13岁男孩,“征服”了当地医生,被他们尊称为“Specialist(专家)”。



陈财铭医生得到了当地医生的认可

3月28日,MO(住院医师)要动一个小手术,我刚开工,就站一旁参观。病人是一个35岁男子,患尿毒症多年,早期一直做腹膜透析,半年前因反复腹膜炎,改做血液透析。最近,他的左手动静脉内瘘闭塞,不能继续血透,MO想帮他建立新的血管通路,把一根20厘米长、5毫米粗的导管,从病人的颈静脉插入,直至右心房。

当时,MO做了彩超,发现病人的右颈静脉较狭窄,又曾置入一次导管,他决定从左颈静脉置入新导管。我委婉地提醒他,左颈静脉的径路是S型的,附近的血管又较复杂,置入导管失败的风险较大。但MO自信地说,他做过500多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是个老司机,不用担心!
陈财铭医生和当地医生的合影

他一上台,就给病人打了镇静剂,我问他“WHY?”他挥舞着双手说,这个病人以前做过手术,手会乱动。OK,听他的!消毒和局麻后,穿刺针很顺利地进入血管,导入导丝,但扩张器和撕脱鞘无法置入较深的位置,阻力很大,我也试了一下,确实阻力很大。

这时,MO坚持把导管顺着撕脱鞘置入血管,折腾了一个半小时,导管的双侧动静脉端都抽不出血。

我急了,那根导管价值6000元,如果手术失败,导管就废了,病人还得多遭罪。我主动提出“让我试一下!从右侧颈静脉置入!”MO也急了,他说,病人的右颈静脉超声看过去狭窄,很难置入!我坚定地说,让我试一次!

于是,我在床边重新做了超声定位,消毒后,手持穿刺针插入,一针见血!顺利导入导丝和扩张器,导入新的撕脱鞘,置入深静脉导管,回抽动静脉端,两侧血流通畅,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

“Perfect(完美)”!MO和护士欢呼起来,科室领导也竖起拇指,夸我“VeryGood!”。此后,我成了肾内科的“救火队员”,遇到疑难病例,大伙都会讨教我。  

4月20日,一个13岁的男孩要做肾移植,术前需要血液透析,MO想给他置入导管时,在男孩的右颈试扎了两针,男孩又怕又疼,挣扎了起来,MO没扎准,扎到了动脉,男孩咳个不停。

我一看,不好!动脉血肿,一不小心,男孩就会窒息!我赶紧帮着按压动脉。MO又想从左颈置入导管,折腾了2小时,导管才置入,但动静脉端又抽不出血。MO急了,一用力,导管竟破了。

我只得亲自动手,重新定位后,避开血肿部位,再次从男孩的右颈重新置入导管,只花了2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

其实,我在国内的肾内科工作才9年多,和MO的资历差不多,但不客气地说一句,中国医生的手术做得漂亮多了!就拿定位血管来说,当地医生全靠彩超引导,而在国内早期大多靠手感,做的病人多了,一摸一个准,经验自然更丰富。

在非洲两年,我希望把中国医生的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生,这才是我们援非的初衷。
海峡都市报社全媒体中心  出品

值班编辑:小丹

》福州依姐切除子宫,竟只在肚脐打个洞!没留一点疤!

》中国女性正被瑜伽毁掉身体?快听听福建专家怎么说!

》超全科学防癌治癌方法来了!管住嘴迈开腿,还要……快戳视频!

》世界读书日,医院院长邀您共读这14本书(内含赠书)






    关注 有医说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