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马太效应明显,剧类分化,二三线卫视收视却逆向上扬?

 

这些卫视的收视率并没有那么差。...



《下一站别离》、《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日前正在一线卫视的剧集,要么是都市大剧,主演自带流量光环的同时还有一众老戏骨为其保驾护航,在品类及咖位上领先三四线卫视剧集好几个身位。



且不论收视何如,至少从品相上来看,一线卫视所选择的剧集都是日益精进的。与此同时,三四线卫视的剧集市场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奶奶再爱我一次》《姐妹兄弟》等家庭剧,《战地狮吼》《刀光枪影》等抗战剧成为这些卫视的主流选择。

剧集分化:卫视马太效应明显
2015年,“一剧两星”政策出台,以资源共享、成本分摊为基础的卫视买剧联盟逐渐解散。各大卫视开始独立门户,打造国内一流的卫视宣发平台。

从此一线卫视强者更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购入独家优质的剧集,形成题材百样、群星闪耀的剧集资源库。仅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湖南、东方、浙江、北京、江苏五大卫视就包揽了90%的上线新剧。

其中,《南方有乔木》、《恋爱先生》《老男孩》《美好生活》等现实题材一马当先,《和平年代》《凤囚凰》等年代剧、古装剧百花齐放,实现了各个题材的全覆盖。

五大卫视2018年待播电视剧统计表,来源:见图印
丰富的内容也为五大卫视带来了可喜的收视成绩。据统计,五大卫视每日的收视总和占到了全部卫视 的70%左右。有人欢喜也必定有人愁。在一线卫视和视频网站的挤压下,二三线卫视渐渐失去购剧话语权,成为单一的视频播放器,也就是滞销剧和二轮剧的消化仓。

分析近来二三线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可以将其大致归为以下三类:

网剧转台,良莠不齐

随着视频网站不断地垂直深耕,网剧数量呈井喷式爆发。小体量、微制作的特点与二三线卫视低风险、低成本的购剧策略不谋而合,于是部分二三线卫视以题材、受众及播放成绩为评估标准,引进一大批物美价廉的网剧。如:深圳卫视的《云巅之上》,山东卫视、天津卫视黄金剧场的《卧底归来》,四川卫视黄金剧场的《狐狸的夏天》等。



在这些网剧中,有的已经在一轮曝光中收获了口碑和播放量的双丰收,上星后成为卫视收视的“救命稻草”,如《云巅之上》一度为深圳卫视带来0.89的收视小高潮。而有的从上线伊始就吐槽不断,转台播出后更是无人问津,质量良莠不齐。

积压剧题材陈旧,内容单薄

最近,由蔡少芬、王雷、张檬等主演的现代都市剧《海上嫁女记》正在安徽卫视播出。但早在2016年,这部剧就已经制作完成。天津卫视播出的《我的继父是偶像》同样也是被挤压的老剧之一。

除了家庭伦理大剧,二三线卫视还是抗战题材的集中营,目前在播的《魔都风云》、《东风破》、《弹孔》《第一声枪响》《玉海棠》等抗战剧几乎占了省级卫视黄金剧场的半数排播。

如今,影视制作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阶段,只要有投资便可搭台唱戏,电视剧数量也越来越多。据广电总局电视剧备案公示统计:仅在2017年,全国电视剧备案总量就达到了1170部,46517集。



但在“提质减量”等大方向的引导下,一线卫视在购剧时越发谨慎,一些题材老旧、内容单薄的电视剧被积压,成为二三线卫视购剧时的无奈之选。

二轮剧再上线,热度大打折扣

对于二三线卫视来说,阵容强大、制作精良的大IP则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与卫视不过亿的年度购剧预算相比,《如懿传》动辄几百万的单集报价实在令人望而生畏。因此,一线卫视二轮剧就成了二三线卫视的固定排播模式。

目前在吉林卫视播出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深圳卫视播出的《人间至味是清欢》,辽宁卫视播出的《美好生活》,都是一线卫视首轮播出后的大热剧集。
二三线卫视的电视剧真的被放弃了吗
近年来,二三线卫视“零收视”的论调被大肆宣扬。那么,二三线卫视的电视剧真的死了么?大家先别急着盖棺论定:

就最新的CSM52城收视数据显示:排名省级卫视收视前十的除了五大卫视以外,山东卫视、金鹰卡通、黑龙江卫视、天津卫视、安徽卫视等卫视赫然在列,其中山东卫视更是力克浙江卫视,跻身前五。



图源:卫视小露电

在台网受众严重分流的当下,一些50后、60后观众群仍旧对卫视保留着绝对的忠诚度。相似的生活轨迹与审美倾向致使他们对抗战剧有着极深的依赖感,构成了抗战剧的主要生存基础。

因此,即使有“手撕鬼子”“石头砸飞机”等槽点满满的情节出现,抗战剧依旧没能走下神坛,占据着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

所以说,扎根在二三线卫视的雷剧也并非一无是处,有的甚至突破大热剧集的围困,取得了极为亮眼的收视成绩。

前段时间在山东卫视和天津卫视联合播出的《养母的花样年华》,虽然剧情架构与《暖春》《我的兄弟姐妹》等老套家庭伦理剧极为相似、演员知名度也比较低,但一直以0.6左右的平均收视稳居前列,《南方有乔木》《远大前程》等大热剧集也难以企及。



又如近日,一部老剧竟然碾压众多新剧,登顶收视冠军榜首。也不得不让人叹服非一线卫视的实力。



一方面是勉强尽意的收视率,一方面是不断收紧的预算,二三线卫视既不愿意放弃已有的市场份额,也无力消化价格昂贵的新剧、开辟新的市场。

两者相权,便形成了如今吊轨的尴尬局面,所谓的“一剧二星”,让电视剧市场繁荣的设想也最终落空。
出局or重生,二三线卫视如何突围
如今,优爱腾等视频网站背靠BAT带资进场,竞争越发激烈。传统媒体已经进入思变的十字路口,要么弃权出局,要么改革突围,涅槃重生。

那么,二三线卫视又当如何突围呢?

抱团取暖新角度:利益最大化

在风云突变的资本市场,抱团取暖已经成为卫视发展的关键词。然而,大多数人眼中的“抱团取暖”都只流于剧集资源共享、联播、联排等初级合作模式,仅凭浅层合作难以将合作利益最大化。

因此,二三线卫视应当寻求新角度,在整体战略、节目内容、营销宣传等方面达成全方位合作,打造强有力的利益共同体。



如今,广东卫视、河南卫视、湖北卫视、黑龙江卫视、四川卫视合体打造“五星联盟”合作计划,共同研发、投资、播出、宣传区域精品现象级节目,带来全新的“抱团取暖”模式。

巧用政策,大力创新

如果说观众是卫视发展的基石,那么政策便是卫视发展的风向标。作为主流宣发媒体,二三线卫视还可以巧用政策,大力创新,寻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陕西卫视就借“一带一路”政策的东风,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的指导下,与七家国内卫视、十八个国际主流电视台牵头成立“丝路国际 卫视联盟”。



此举不仅让陕西卫视获得 “一带一路”建设的大量媒体资源,而且使其手握“丝路IP集群”,为“广电内容+”产业转型蓄力。

社会资本入场,打造新IP

IP集群与营销矩阵仅仅是二三线卫视突围的机翼,资本加持才是其起飞的发动机。对于二三线卫视来讲,广告份额已经在一线卫视的挤压下所剩无几,而且零散的广告投资也无法填补资金缺口。因此,社会资本的注入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去年夏天,由姜文主演的历史正剧《曹操》将在河北卫视独家首播的消息传遍网络,7亿大剧与三线卫视的搭配让观众一片哗然。



事实上,这样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5年河北卫视就与当代东方合作成立了河北当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如今,双方渡过最初的磨合期,资本融合更加顺畅。如果真的斥巨资引进老搭档天意传媒出品的《曹操》,也算合情合理。

如今《曹操》落户哪家还尚不明确,但这样的消息传出,也从侧面印证了二三线卫视的存在感。就目前来看,卫视之间吊轨的现象依旧存在,二三线卫视虽然已经开始排兵布阵,但仍旧任重道远。
金牌舆情官已入驻
今日头条 | 新浪看腾讯新闻
大风号丨一点号网易号
大鱼号 | 搜狐号 百家号


    关注 金牌舆情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