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义明教授和陈璐璐教授专访 新时代下的糖尿病管理:早期联合,尽早获益

 

2017年11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发表了《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1];2018年3月,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正式发布。...





编者按

2017年11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发表了《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1];2018年3月,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正式发布。在当今中国,应采取怎样的糖尿病管理策略?新型降糖药DPP-4抑制剂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围绕相关问题,《国际糖尿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璐璐教授,邀请两位专家从这两份指导性文件角度来发表相关看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璐璐教授专访

新时代下的中国糖尿病管理特点及其影响

母义明教授: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所以糖尿病治疗越来越强调早期联合。对于新诊断患者,包括血糖、血脂、血压等在内的危险因素,需及早尽快达标。药物治疗需要合理,并非必须单药起始,很多新发糖尿病患者可能早期就需联合治疗,才能尽快达标。目前,中国糖尿病人群至少有1.2亿,糖尿病前期人群3~4亿,未来将会更多,尽早发现并控制血糖是遏制糖尿病的最根本策略。

目前糖尿病治疗达标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疾病认知问题,另一方面治疗模式需做出改变。慢病治疗应逐渐由单一因素向综合管理过渡,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和病情等的个体化管理。年轻患者未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更大,需更严格管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指出,对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及早采取严格的血糖控制策略。一般人群目标值可定为HbA1c


    关注 idiabete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