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盲人摸象的故事——儿童成长,爱的供养

 

养育孩子是盲人摸象x0a了解事情是盲人摸象x0a盲人摸象是好奇虔诚x0a儿童成长需爱的供养...

儿童成长,爱的供养
新盲人摸象的故事




周五的晚上接到老师信息,说孩子在学校和别的同学发生冲突,孩子生气委屈得没有吃中午饭,老师好意让我引导孩子爱惜自己的身体,跟谁过不去,也不要跟自己过不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原本就瘦瘦的身体,更是不要跟午饭过不去。

了解到一点事情的原委,想在卧谈会中好好引导自己的孩子,我们从班上最受欢迎的女孩开始,试着了解孩子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与认知,孩子避谈中午发生的事,我也只好装宝,在漫天的聊天中,若隐若现的传递我想传递的信息,亲爱的儿子,无论在外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们不打回去,也不躲避起来,我们可以无视对方的挑衅勇敢的走开,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风度,继续自己的阳光和勇敢。

原本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第二天不小心看到孩子的检讨书,感受孩子的委屈,尤其还有他对同学因为维护他而受罚的自责……

这学期初听孩子们说到班上的事,纪律变差,暴力女多(老师表示暴力女已成社会现象,从海口到长沙),同学很嚣张,一直喜欢当太平洋警察的我,又想要蠢蠢欲动的为这个班级做环境建设。

一向行动力强的我,拍照孩子的检讨书,发给老师和当事孩子的家长,于是很快收到了来自三方的反馈,特别有意思,特别有价值,让原本以为的一些事变得立体有意思,这其中就是盲人摸象的过程。

老师告诉我,原来她也会常常听孩子们背后的故事,而那个当下,她也想借机整顿体育课的纪律,于是暂不想管事情经过,就当事的孩子各打几板,每个人提交一份检讨书。

负责扣分的同学A家长将她和孩子对话的视频发给我,孩子的目标是维护班级的课堂纪律,当下没有遵守纪律的孩子一律扣分,哪能顾得上同学的矛盾和情绪,这里给我的思考恰恰是,当我们带着情绪进入一个环境的时候,别人关注你关心你,那是别人的修为和礼貌,别人又凭什么对我们的情绪买单负责呢?就目前摸到的象之貌来说,首先这是体育课时间,以体育课这个集体的规则为前提,其他个人情绪和恩怨需要暂时放在一边,不论是孩子或是成人,在真实的社会环境里就是如此,这也是我们自以为委屈和冤枉的孩子需要学习的方向。

负责记分的同学A妈妈在视频中跟孩子说,她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事情的真相,以追求作为管理者的公平公正,和谐与同学的关系。愿望总是很美好,我们锻炼孩子的管理能力,可以在和大人或是同学朋友的交流中,换位思考,反思提升,而不只是停留在作为管理者的负责记分上。

检讨书中的另一主角B爸爸在收到我的信息后更是很慎重的打来电话,爸爸中午得知消息,她好端端的被同学撩,她在回击时的包包带子不小心打到我们家孩子,我们家孩子在身体躲避嘴巴反击的瞬间被同学A给抓住记分了,写检讨了。同学B也是一脸的委屈,被扣分了还要写检讨。听到这个原委的人也一定能明白她的感受,不开心。

目前有四个人在拼凑这个故事,原本故事里我们家孩子为同学因他受罚而自责,而我在别人的故事版本里听到的却是那个被罚的孩子C可能是事情的源头!故事或许还会几经复杂,这个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收集到的信息统统反馈给老师,老师说,在学校里每天上演的都是这样的版本,如果有时间写小说,一定很精彩。

我跟老师探讨,如果能组织一次这样的班会,将这样的故事在班会里还原,如果时光倒流,我们的孩子将会如何选择?

当我在了解这么多故事版本后,我试着继续跟孩子探讨,我们为别人自责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之前发生的故事,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一个面。圣经里说,太阳底下无新事,对于任何新的发现,改变的是眼光,而非事物本身。同样,对于盲人摸象的故事版本,还是那几个孩子,还是发现的那点事,每个人有在当下的情绪,然而,事过境迁,改变我们看待那件事的眼光,会改变我们的当下的情绪,至少不会陷入情绪中伤害自己。

孩子们在冲突中成长,在错误中学习,现在他们还只是孩子,没有太多成人世界里的利益冲突,更多的是本能的反应。没有成人的引导,相信有一天孩子也会在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中慢慢的领悟,但是,如果我们成人,能够带着孩子将还原场景,复盘故事,我相信每个参与者都会有新的思考和启发。原本需要多犯几次才会明白的道理,在没有情绪影响的体验中,更能明白,这些明白是自己体验后的明白,而非跟自己无关或是有点遥远的道理。

有了这样的场景体验,带给孩子换位思考或是深度思考,孩子也逐渐的学会深度立体的看人和事,少一点情绪的束缚,先遵守环境的规则,再考虑个体的原则。

在孩子的故事里,如果孩子懂得先遵守课堂的规则,先放下和同学的冲突,也许他也就避免了被罚和检讨。遵守规则,规则最终是保护了自己。

理清孩子们的故事,回归我们成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心境促使我有了这个盲人摸象的经历,因为孩子,在家里我会在各种生活场景里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展开讨论与思考,最后等孩子得出自己的经验总结。

我的孩子不只是生活在我的视野里,他的未来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如果不幸遇到一个麻烦的同伴,再开明的孩子也会有不爽的时候,更何况他们还只是孩子。

因为孩子,于是我想建设一个环境,邀请家长一起,引导我们的孩子调整看事物的眼光,大环境好了,才更有可能轻而易举的养育好孩子。

孩子不只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更是环境这片土壤养育的孩子,最终这个环境由他们传承,共建适合孩子学习成长的环境与土壤,我愿一直为此努力。

——两男孩麻麻的不烦恼


    关注 阅乐书苑中英文绘本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