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模拟 《北京的春节》

 

所以说并不光是做题目,还要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人就会变得客观。x0ax0a客观性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客观地评价。x0ax0a——《龙樱》...



题目:《北京的春节》
人教版六年级(下)
试讲(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给文章分段落,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生:从腊八到除夕。

师:给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生1:如腊八粥里放了些什么原料,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

生2:年前的北京,街市的变化。“街上加多了货摊子一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

师:我们来看,老舍重点写了什么?

生:过小年。

师:没错,过小年是一个记叙重点。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生:“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师:一个生动的比喻,把人们对小年的重视描绘得活灵活现。除夕是年前的一个高潮,人人穿新衣、贴门联、挂年画、灯火通明、爆竹声声、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真是红火热烈,充满喜庆气氛。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课文哪些部分写的详细,那些部分写的简略 ?

生:时间顺序;课文中详写的有正月初一、除夕和元宵节,略写的有腊八、小年(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九。

师: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详略得当,突出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体现出了北京人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在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老舍用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年味非常地浓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地融洽,美好而健康。

六、布置作业

写作:描述春节时期自己的家乡的过年情景。
——END——
凡 事 预 则 立



    关注 艺心研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