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好人卡“!(下)

 

以我所见,在治疗中有显著进步的当事人,可以更亲密的与痛苦共处,更强烈的感受狂喜,更清晰的觉知愤怒与爱,更深刻的体验恐惧和勇气。...



点击上方关注”王伶俐心理工作室

自我觉醒的平台
好我
坏我
都是我
图文 ∣ 小雨
最近,在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里,发现这样一个人,他积极努力,非常乐观和开朗,领导很器重他,与同事相处的也不错。

机缘巧合,我们在一起学习了几天,我很好奇他为什么每天都活力十足,非常有精神,于是我就问他。

他刚开始对我有些戒备,但随着逐步深入的聊天,发现在他六七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并且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他为了让自己从父母分开给她带来的痛苦和创伤中走出来,他告诉自己,不能消极,要积极振作,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一样可以过得很好。

这时我才意识到,他的乐观和开朗是在疗愈创伤。



越快乐,越悲伤,这件事在很多著名的笑星身上都有体现,比如沈殿霞、卓别林、憨豆先生,他们都得过严重的抑郁症。

崔永元曾经说过自己是“微笑型抑郁”,因为他脸上虽然有着招牌式的淡淡的微笑,但他却是一名抑郁症病人。

什么叫“微笑抑郁”?

“微笑抑郁”,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类别,它是一类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反应模式。

这是一种非典型的抑郁表现形式,他们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很开心,甚至很有幽默感,表面看起来非常外向积极,能力人际关系也挺好,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人很好。但在微笑和乐观的面具背后,却充满了无价值、残缺和绝望感。就像是很多人在朋友中很爱逗别人开心,但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却常常感到悲伤一样。虽然他们看起来在笑,但实际上每天都在低落的情绪中挣扎。

拥有这类“微笑型抑郁”状态的人,他们在生活中隐藏的很好,不容易发现,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觉知,而且这类人通常出现在“好人”中。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对“中国式好人”的看法,形容的非常贴切。

“中国式好人”,在善良忍让的同时,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在这样的“好人”身上,你会发现他们的外在命运的诡异之处。

大家对他们的评价,很容易竖起大拇指,说真是好人啊,但他们却普遍缺少知心朋友,并且还常常出现处理不好与伴侣和孩子关系的问题,这些按说最亲密的人,却会远离他们。

想到自己平时的状态,发现,好像我也是这样,典型的“好人”。

在家里,勤做家务;跟朋友在一起,照顾别人的感受;在工作中,乐于助人,乐于让步。

这么多年下来,就在我脸上就刻下了几个词:听话、懂事、善良、厚道。但同时,在与他人交往中,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所以知心朋友也不多。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类人有一个规律:

他们在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他们普遍自我感觉良好,有高道德感,也比较有活力。



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他们开始出现自我怀疑,并且发现做好人反而会带来人际疏远,被剥削等,这是自我改变的契机。



如果还是没改变,那么到四五十岁时,怨气会凸显在脸上,等到了六七十岁,这样的人会比较容易生病,而且身上散发着的怨气别人都能直接感觉到,于是更加疏远他们。





看到这个规律的结果,不禁后背发麻,冒冷汗,一种“恐怖”的感觉笼罩在周围。想到这类人们非常称赞、夸奖的“好人”,最终走向孤独,感到非常遗憾和惋惜。

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要去当这样的“好人”,只是,他们的本我被压抑,自我机体评价体系被外部评价体系给完全霸占,丢掉了自我。

这类“好人”应该觉醒了,不能再以满足别人的需求来满足自己,不能以追求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约束自己,要唤醒本真,想想自己的初心,学会为自己的需求承担,并且行动起来。

当你不亏待自己,真正的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才能迸发新的生命力,才能真正的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



最后分享一段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师卡尔·罗杰的话,他说:

以我所见,在治疗中有显著进步的当事人,可以更亲密的与痛苦共处,更强烈的感受狂喜,更清晰的觉知愤怒与爱,更深刻的体验恐惧和勇气。



志愿做一个有趣灵魂的高个子—小雨

往日文章精选:

拒绝”好人卡“!(上)

把两颗心画成一个同心圆

揪出压抑你的凶手

I See You!!!

碰撞出真知

重新成长,重新释放!

关系即命运

初心

母爱的忘我

特级三文鱼,给我来一打!

爱的饥渴

把爱找回来

价值条件过多

不要动我的奶嘴!!!

梦想?还是幻想?!

父母需要学习的心理课程

至尊宝能成为盖世英雄?!

助人技术简介

内在比赛


    关注 王伶俐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