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陕理工 感恩相遇 一路有你

 

三十一年的岁月,你的模样已变,你的名字已换。三十一年的光阴,与你的相遇,才是我记忆中的幸事。...



1987年的9月,一位来自南郑的乡下女子,提着木箱子,带着简单的行李,在稻子即将收割的日子,携着一身的乡土味,穿越狭窄凌乱的汉中东关巷子,来到当时的“汉中师范学院”报到。不知怎样的缘份,让我与你相遇,从此,我的人生里有了你。
三十一年过去了,多少记忆已随风而去,多少人事已模糊,可沉淀了的往事,并未雨打风吹去,它仍在我的记忆里,仍然伴随我一路同行。



当年我们的班主任袁平夫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我们的宿舍比较特殊,是离饭厅不远处的一排简易平房。房前有院子有一排柏树,屋后有一片树林,真似农家小院。宿舍较大,住了十几个女生。因为宿舍地段的特殊性和舍友众多,两年间趣事颇多,记忆中的人物依然鲜活。
因为宿舍是两间平房,离饭厅不足二十米,常有舍友的同学或熟人在开饭前来小坐,经常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宿舍的布局也与众不同,四周架子床挨墙,中间的空间又有两个架子床,见缝插针又安排了一个独立小床。为了避免干扰,每个床上都支有小蚊帐,各自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自得其乐。我住架子床的上层,离宿舍门较远,过道里又支了一张床,每次从那张床边过,不是撞腿就是踩鞋。我当时就幻想,再有一间宿舍多好,我们这个大宿舍就不会这般拥挤嘈杂了。还记得安康一个女生,半夜做恶梦,吓得惨叫,吵醒整个宿舍,过后才知恶梦使然。还有睡在上铺的一个女生半夜坠地,坐地痛哭,几人搀扶才回床上,幸亏地面是泥土,否则后果难测。还有爱唱歌的杨清平同学,女高音总在宿舍回响。安放在过道整天撞我腿的那张床,拾掇得干净整洁,可被子与枕头呈八字摆放,我常帮她放端正,多次后才知人家如此是要造型,可怜我这个正统思想的人不解风情。

有一种缘份叫天意,此生不离不弃
  ◆  ◆


我的下铺是来自城固的丁彦荣,她身材很好,漂亮灵秀,恬静优雅。我刚上大学时又黑又胖又丑,每每与她同行,就想起法国作家左拉的《陪衬人》。可她喜欢睡懒觉,我为了减肥,常早起去操场跑圈,打水买饭回来时她们还在赖床。那时帮人买饭打水是常事,在“汉大”,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至今保留受益非浅。周末相互陪伴回家,彼此的老家都去过。并且我与丁彦荣的友情随时间推移而日深,记得毕业后无电话可联系,我们仍然用书信来往,参加彼此的婚礼。甚至我女儿出生那天,冥冥中她有感应,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前来探望,谁料我正在医院生产,她成了给我女儿“逢生”的人。有一种缘份叫天意,此生不离不弃。
有一种缘份就叫“我的世界你来过”
  ◆  ◆


我的教室是一座古老的教学楼,据说是苏联人修建的。在那里,我与来自西乡的同桌李琼成了终生的好友,我们同出同进,一路去阅览室读书。周末,同学相聚逛街购物,没钱没地方可耍的我俩将阅览室当成了容身地。在那里,我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如痴如醉,洋洋洒洒的读后感是当时的情感记录。又读《基督山伯爵》、《复活》、《茶花女》等外国名著,可以说外国文学的渗透是大学里的高层次收获。除了必修课要求完成的阅读量,我还凭着兴趣和课余时间,将自己爱读的书尽情翻阅。没有图书馆的大学就不叫大学,不去图书馆浸泡,上大学就是放纵自己。当年大学毕业后,我的同桌音信杳无,事隔八年后才偶然相逢,她从西乡高川中学调入南郑,新单位的公司竟然与我所在学校背靠背,隔路相谈!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的儿子与我女儿是中学六年的同学,每每别人问起,我们总说是“汉大”同学。她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何处读研犹豫不决。我因2003年参观过厦门大学,被那风景如画吸引,再加上良好的校风和师资,就推荐了厦大。谁料同学的儿子一见钟情后很快确定,更未料到,来自开封的才女在厦大等他呢!俩人现已谛结情缘,娇儿在怀。有一种缘份就叫“我的世界你来过”!一旦相遇了,给幸福指路,从此一路有你!



白天有同桌与我形影不离,夜晚有下铺好友与我对话,为了说话方便,我俩挤在一张床上窃窃私语。有时聊得忘记吃饭,有时睡意朦胧还在应和。现在想想,一顶蚊帐里,两颗共鸣的心,两个投缘的人,足矣足矣!记忆中我与同学散步时,常与一个脸色惨白的女士擦肩,传闻是化妆品毁容。那时我想,读书是最好的化妆品,不知那位女士容颜可改善?

那时,大学生谈恋爱也常见,因我的交友有限,在别人逛街谈恋爱时我常在图书馆,因此感情地带是空白。可我牵挂我的亲人,国家给的饭票吃不完,一月回一次家,就用饭票买油炸馒头花卷等带回去,曾用饭票在校门口的商场里,用2.8元饭票兑换了一条蓝色的小裙子送给8岁的堂妹,也有将老家好吃的带回宿舍与大家分享。
在“汉大”的两年时间里,还有一位同学与我有奇缘。当年她住小宿舍,离我们大宿舍较远,所以关系一般。毕业后不知去向,谁料三年后,她从勉县来我当年分配的学校演讲,邂逅甚欢,我在台下为她尽情鼓掌。当年一别再次相遇,竟然是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宿舍里,因为我俩女儿又是大学同学上下铺。如今优秀的苏烨同学是汉台区区委副书记,可我们的交集是今生无法回避的话题。

当年同宿舍的孟乔凌同学,现任城固县宣传部长,她的才情多人赞叹。当年班长曹力民同学,现是西铁一中滨河校区校长助理,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安康汉滨区的蒋平同学,还有散布在各校的同学们,都是有口皆碑的精英。



1989年的夏天,我毕业后分配回本县任教,破例分配在县城。等我报到时才知“汉大”的含金量,那时正规院校毕业生很少,我所在语文组,大多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正规专业的少之又少。离开了母校,可母校培育我带给我的美好情愫,一直陪伴我,影响我一生。

当年,我这个来自农村贫寒家庭的女子,除了大学文凭一无所有,没有父母可依靠,没有关系可凭借,只比别人多了一张毕业证。当看到别人有那么多嫁妆,我也曾羡慕,可今天我骄傲地说,我最昂贵的嫁妆就是母校“汉大”给我的毕业证书。因为你,我有了赖以生存的工作;因为你,我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的人生也别有情趣!



因为有早起锻炼的习惯,我的身体状况不错,曾经苦苦减肥而不得,后二十多年保持适中体型。那“汉大”的操场,见证过我一圈一圈奔跑的情景。因为喜欢读书写日记,我的爱好没有减弱,大学时写日记的习惯陪伴了我十几年,至今尚有七大本日记保留。爱思考爱写作的我,在教书闲暇钻研教材,有多篇论文获奖。2016参加南郑教体局工会举办的“一封家书”征文活动,获一等奖;2017参加“我与新华书店80周年”征文,获二等奖。值得庆幸的是,2018年陕师大“学子读写”报主编王智魁先生,征集了全国5位教师的文章,主编散文集《岁月深处》一书已出版发行,其间收录我20篇文章。这是春天给我的礼物,也是我给春天的礼赞。我多年来坚持写高考下水作文,以亲身实践给学生示范,探索高考作文乐此不疲,有40多篇教材当作写作素材的文章。满怀着感恩和善良,我为父母家乡歌唱,我与大自然对话,我用笔将内心的万千情态再现。母校“汉大”,你教给我“一切景语皆情语”,我要活学活用!



三十一年的岁月,你的模样已变,你的名字已换。当年的校门从北转向东,当年的宿舍没了踪影,当年的教室早已旧貌换新颜。可根植在我记忆里的同学老师,他们与我有一个相同符号:198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他们才是最美的风景,他们才是母校的代言人。无论走得再远,无论昨天怎样模糊,属于我们的心灵暗语,专属我们的不了情缘,都是母校汉大给我们牵线!

感谢你,从我与你相遇的那天起,我的人生从此改变,我的好运渐行渐见。是你,将一株苗子培植,给了沃土和滋润,让它在另一块土地上蓬勃生长;是你,将一只雏鸟训练飞翔,让它在另一片天空搏击风浪;是你,将一块璞玉雕琢,让它增值,从此人生有暖有光!
三十一年的光阴,与你的相遇,才是我记忆中的幸事。校舍越来越气派,名字更加响当当,足见昨天的你明天的你都是不可忽视的风景。虽然岁月剥蚀了我的容颜,工作让我的激情减淡,可我的青春年华你曾见证过,我的人生里你是重要一环。与你相伴的曾经,已渗进我的血液长成我的筋骨,你是我能挺立的坚强后盾!

母校“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一直在我的人生行囊里,也许我对你来说是一片森林里的小树,可你对我来说是从此岸到彼岸的桥梁,是我风雨人生中的保护伞。“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感谢母校,你开启了我一生的一扇窗,从此拥抱亮光。你的光亮伴我前行,从此不惧远方!相遇虽然短暂,可人生从此改变。感恩相遇,一路有你!

出品:新媒体工作室
文:1987级校友齐小平
编辑:宁晨昊 陶思雨
最权威 丨最及时丨接地气丨有担当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记忆陕理工”校庆投稿


    关注 陕西理工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