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又一万亿市场爆发:四类玩家厮杀B端

 

做科技还是做金融?2018年的金融科技公司,都面临着一道经典的“莎士比亚式”难题:“To B or not to B”?...



▲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做科技还是做金融?2018年的金融科技公司,都面临着一道经典的“莎士比亚式”难题:“To B or not to B”?

一方面,金融科技兴于To C(零售客户)。但如今,To C已经成为一片红海,而服务B端(金融机构客户),被认为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另一方面,金融监管趋严,“搞金融都要持牌,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金融科技公司需要严控自身的边界。

从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来看,金融科技也有向To B转移的明显趋势。从2017年蚂蚁金服强调“只做Tech,不做Fin”,到京东金融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提出全部业务转为ToB,金融科技新阶段的竞争核心已经转向深入服务B端客户。

从B端整个行业来看,包括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企业、新兴的民营银行、传统金融机构在内的四大类机构,都加入了市场的争夺。为什么各类机构都要抢占B端的生意?未加入战局却拥有庞大规模的中小金融机构,该如何借助金融科技找到快速发展的赛道?
B端竞技场上的四类“玩家”


近期,多家金融科技公司纷纷表态“不做金融”。这背后的重大转变,是不再和金融机构正面瓜分C端市场,而是回归科技服务、用科技赋能金融机构。发展To B模式有多大的空间?

在普华永道近期一份报告中指出,目前科技企业To C端业务已经经历了20年的野蛮生长,其创新空间在缩小,而ToB市场尽管相较于美国等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很快进入到井喷期,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

该报告预计,“T2B2C”一体化平台会形成“燎原”之势。其中“T”需要具有整合C端资源的能力, 围绕C端需求开发有效场景及产品,T向B开放融合C端数据的平台,由B调用T的技术、服务及渠道资源提升运营效率,进而提升C端体验以及粘性。

不过,放眼B端,这一万亿市场已经群雄并立,竞争走向白热化。要想“分一杯羹”,面临着更高的门槛和技术实力,以及更大的风险承载能力。根据轻金融的梳理,目前有四大类机构参与其中。

第一大力量来自BATJ互联网巨头们。蚂蚁金服在2017年6月宣布“只做Tech,不做Fin”,同时开放蚂蚁财富,当时就已经有十几家机构接入。

2018年4月份,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博鳌论坛期间表示,专注做ToB业务,即 B2B2C模式。今年京东金融正在加速对金融机构的开放,目前已经合作超过400家银行。

百度金融也于近期完成拆分,其智能金融在加速ToB业务的扩张,目前也已经为超过400家金融该机构提供智能金融服务。

第二大力量则是较早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专业金融科技公司们。比如,近期动作频频的品钛(PINTEC),其“B2B2C”的金融科技发展模式越来越清晰。

4月16日,品钛与大华银行在新加坡联合成立科技金融公司华钛科技(Avatec),利用品钛在科技壁垒与大量服务B端客户的经验,在东南亚将继续用科技赋能金融这样的合作模式,用B2B2C的方式服务广大的东南亚金融科技市场。

在国内,品钛也推出了智能场景分期消费、智能个人信贷、智能SME信贷、智能财富管理、智能保险经纪等多种解决方案。

第三类是新型的民营银行,其中以微众银行为代表。在成立之初,微众银行定位为“连接者”,2016年就建立了“微动力”金融科技开放平台,协助中小银行更快、更低成本地实现“互联网+”战略。合作银行可将“微动力”SDK(应用软件包)集成到自身手机银行中,从而快速获得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分析等科技能力。截至2018年4月底,“微动力”开放平台已成功连接了二十余家合作银行。

第四类是力量不可小觑的传统金融机构。招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有自己的金融科技平台,均以金融云为主。

例如,兴业数金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份,其主要依托金融行业云服务打造开放银行综合金融服务。2017年3月份,兴业数金推出 “数金云”服务,是第一家为中小银行提供科技系统输出的银行。截至目前,兴业数金金融行业云服务积累了超过350家合作银行和400余项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服务品种。

大型银行在金融科技上发力也越来越明显。就在4月中旬,建行迎来了行业首个金融科技子公司,以“新科技”的创新实力引领面向未来的“新金融”服务模式。这艘金融科技的“航空母舰”表示,在服务建行集团及子公司的同时,还会开展科技创新能力的输出。
中小金融机构“春天来了”?


当四类玩家入场,头号任务是如何抓住B端金融机构的痛点。

从金融机构的行业格局看,呈现了“金字塔”形状:在底端的上万家中小金融机构想做业务创新,大部分都无能为力,在金融科技热潮中面临巨大压力。

比如,大量中小银行都在尝试将金融科技融入到战略规划中,不过却不得不面临“缺人、缺钱、缺科技”以及僵化的机制所带来的桎梏。

根据《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调研,“应用场景被第三方占据,失去客户接触和数据”、“客户对服务和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和“客户特别是年轻客户流失”是中小银行认为金融科技带来的前三大挑战。

这些痛点,也导致针对B端市场的服务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难以出现线上市场的高集中度,每个细分领域都有较大的空间,精准布局才能构筑护城河;二是单纯的金融服务同质性高,难以建立壁垒,只有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能抓牢客户。

归根到底,To B业务最终的服务目标,是帮助企业客户To C,谁能够一手紧握C端市场,一手掌握金融科技能力,更容易建立自身优势。
品钛消费场景分期解决方案


最早给金融机构做技术赋能的品钛,在B端市场较早建立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其布局更有代表性。

早在2016年6月,品钛就定位为智能金融服务商,以BtoBtoC模式为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模块化的综合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包括智能信贷、智能投顾、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销售、金融产品运营等解决方案。

“我们自己想做的就是给大量中小体量的金融机构做产品化的赋能。让众多中小型商业与金融机构,像科技巨头一样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迎接中国消费升级的大潮。”品钛创始人兼CEO魏伟如此总结。

在B端,品钛打造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像芯片一样嵌入到客户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之中。在2015年,品钛推出智能信贷解决方案“读秒”,为金融机构与商业公司提供流量、运营、数据、初筛、产品、支付以及贷后等智能技术支持与服务。

另一端,品钛也手握场景,能够触达C端客户。品钛智能信贷解决方案已经嵌入金融、3C、旅游、教育等多种场景,合作伙伴包括新网银行、中国电信翼支付、唯品会、携程、去哪儿等。同时,品钛也自建流量平台,目前有20%的客户流量,就来自于自建流量系统。

“B2B2C”金融科技发展模式,让品钛为代表的中小金融科技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我不认为这是银行短时间内能做到的事情。”对于银行是否很快在占领积金融科技B2B2C的市场,魏伟分析称,银行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对C端市场快速迭代的能力。

当前金融科技与金融行业从交锋走向融合成为一大趋势,正是有这类金融科技企业推的ToB服务,才能让中小金融机构完美对标所需要的金融业务,例如消费金融、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智能信贷,中小金融机构有望迎来发展金融科技的春天。
作者个人微信
lianalove2013
,添加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
 


与20万金融用户一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轻金融精华干货合集


    关注 轻金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