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致敬!乐平那些即将消失的劳动者和职业,那些抹不去的回忆....

 

【原创】致敬!乐平那些即将消失的劳动者和职业,那些抹不去的回忆.......








爆料 求助 投稿 合作>>>添加微信:13407980886


岁月尘封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也留下几许让人感怀的印记。闲时我常追忆过去时光,想起那些抹不去的记忆。那段记忆或许因为年纪或因为地域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但他存在的那个年代却是老一辈乐平人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透过照片去看下那些即将消失的劳动者和老物件吧...


抹不去的记忆

文|摄:胡治平
四十多年前我还是生活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想买什么都得凭票排队才能买到。不像今天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年代,想买什么,只要有钱就可以实现。话又说回来,过去大家生活资源虽然贫乏,但生活还是过得有一定滋味的。

小时的我常拿着自己制作的纸飞机跟着父亲后面上街买年货等,不时街边“嘣”的一声巨响,把我吓蒙了,但从小黑炉里飘散出的爆米花香味给了我一丝安慰。当我被弥漫的爆米花烟雾包围时,好像到了天上人间,让人遐思,似乎闻到爆米花糖的香甜、爆米花肉丸的香美…...



逢年过节,父母总要找人把菜刀磨快点,常叫我们小孩到街边守候磨刀老人。大街热闹又嘈杂,我们一边贪玩,一边竖起耳朵。一听到那“磨剪子嘞,戗菜刀……”,我们就跑过去,把他领到家中磨刀。父母给我们的奖励就是“刀磨快了,可以切肉做红烧肉给你们吃了。”于是我们小脸上就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磨刀老人应该经历了许多,仍坚守这老手艺,说明他磨砺的人生是乐观的人生:不求富足,但求满足。这也正是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支柱。

逢年过节时我们穿着新衣,拿着零钱,到大街小巷去买点小零食吃。最吸引我们小孩的就是糖人孙悟空。即使没钱买也要挤进人群看那老人娴熟地做着栩栩如生的各种糖人。买了,有时还舍不得吃,一要欣赏一番,二要炫耀一下。



我家族是饮食业出身,解放前就开过当地很有名的酒店“太平春”(县志有记载),相对地就能品尝到许多美食和小吃。

令我无法忘记的小吃是我爷爷做的春卷,特别香酥脆,咬一口就满口香。在我后来四十多年里还没尝到比这更香美的春卷。记忆中可口的小吃还有小麻花,有着另一种的香酥脆。

每当我外地的表弟堂妹过完暑假离开老家时,爷爷总是要炸上许多麻花等,给他们带上乡愁。每当回想那场景,仍历历在目。如今可以买到麻花,却再也买不到那时的滋味了。



如今的面条绝大多数都是机制面条,很难买到手杆面。小时候家人很喜欢吃爷爷用木(竹)杆打压出来的碱水手杆面。幸好当今在老家还能找到一两家卖手杆面的,在外地工作的亲人有时还特意从老家带上好几斤去回味。



过去是没有成品衣服卖的,想穿新衣,要么到裁缝社加工,但价贵;要么父母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给大家缝制,按现在理念是叫上门私人订制。因经济条件有限,一般是一年或两年请一次。那时我们看见裁缝进家门,就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因这是我们添置新衣的难得的机会。

当年人们穿衣的消费观念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位老人已86岁高龄,曾给我家做过几次衣服。幸运的是我去年还找到了他,且还请他做了衣服,并做了影像纪录。这回我是找到了当年的感觉。



小时候老家橱房常用的清洁工具是竹制的筅帚,是生态环保又经济实用的工具。只可惜随着社会发展,筅帚在人们的记忆中已模糊了。童年时我家附近就有篾器社,对制作篾器司空见惯,如今难觅踪迹。



过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木制品,就像当今人们离不开手机一样。想拥有木制品不是随时随地能买到的,要请木匠到家里来做或到木匠那订制。

天气冷了,如今人们可以用空调或其他电器取暖,但是我童年时只能烧木炭或柴取暖,就得用上火盆或火桶等。大家围着火盆取暖,听父辈讲趣闻逸事,听得津津有味。



那年代做饭没有电饭煲和压力锅等,用的是鼎罐或饭甑(时下许多人不知其名,胡说成木桶)。



鼎罐常用来焖饭,而饭甑是用来蒸饭的,饭特别爽口。 在过去的生活中,铁匠与木匠常常是分不开的,甚至是相互联系的。



器材:Meizu MX4

光圈:f/2.2 焦距:4mm ISO:131

我读初中时就承担起到大河挑水饮用的家务。当年用的水桶(木制的)是用竹篾打箍的,可是没用几个月篾箍就烂了断了。后来就找到隔壁邻居杨铁匠打了个铁箍,就结实牢固多了。三年后因装上自来水,水桶就退居二线了,但水桶上铁箍至今已三十多年仍然那样结实。



铁匠也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靠一把铁锤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维持生计。

我家邻居杨铁匠坚持打铁也有二十几年,后来改行了,或许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很感谢他,不仅是因为他给我的水桶打了个铁箍,而且他说过一句令我难忘的话:人如铁,千锤百炼方成钢。这句话曾激励着我。



理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我小时候头发是由爷爷或叔叔在家里理的。因我老家当时有十几个男丁,爷爷为了节省开支,自学理发,还教会了两个叔叔。



爷爷或叔叔给我理发后母亲常给我掏耳朵的。掏耳朵是一种刺激,更是一种享受……



眼前浮现了许多传统手艺,如今老手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渐渐退出历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可是老手艺却留住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传承了历史文化,收藏了那抹不去的记忆。我们或许不能像理发师那样做天下头等大事,却可以理人间千丝万缕,理清昨天的记忆和今天的梦想。


    关注 乐平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