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丨文人画的巅峰时期!宋代折枝花鸟画6大构图详解

 







宋代的花鸟画历经长期的人文化育及艺术淬炼,臻于光华灿烂之境,已形成了一套精工勾勒、重彩渲染、折枝构图的艺术“程式”。 然而,针对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进行详尽阐述的文献却甚少。因此将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程式的外形特点、图式结构进行归纳、对比、剖析,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折枝”

一词最早见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对边鸾的评价:“边鸾,京兆人也,少功丹青,最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近代折枝花居其第一,凡草木、蜂蝶、雀蝉,并居妙品。”另外《宣和画谱》记载:边鸾,长安人,以丹青驰誉于时,尤长于花鸟……又作折枝花,亦曲尽其妙。

可见在唐时花鸟画已具独有的取景角度,一种新的构图形态已基本形成,既有玲珑雅致的外形特点,又有简练含蓄的图式结构,即折枝构图。

宋代的折枝花鸟画的画幅形式有直幅、长卷,册页之分,册页又可分为方形、圆形、扇面等形式。且古人论画中常谈到“取势”问题,注重在小小的构图中巧妙地布置画面的均衡得势,以平稳为主,平中有势。宋代折枝花鸟画构图的内在结构是内敛的,重视法度,又以法度之外自出新意,具有鲜明的程式特点,并给观者带来强烈的可视可感性。

一波三折式
折枝构图往往截取树木花卉中最精彩的一枝加以描绘,以一枝联想全株,较大的木本枝杆在小小的画幅中尽显曲线美之变化。

如林椿的《梅竹寒禽图》,此图写红梅翠竹,一枝梅花从画幅左上侧入画,以一波三折之势向下横倚出枝,一气贯注,欲下垂而先上行,未梢又自然分出上下两小枝,一只寒禽刷羽伫立上行枝头,几朵梅花含雪点缀下行枝头,画面左上侧衬以几片竹叶,与小鸟、梅花遥遥呼应。

《梅竹寒禽图》
此构图贵在得势,即有物象富有生机的生长之势,又有画面的均衡之势,取势传情,生动自然,且画面疏朗,简约含蓄,以极其精炼的形式语言精心捕捉近景中所蕴藏的美,是宋代折枝构图中经典的构图图式,给人一种高贵典雅、严谨端庄的风格感受。

同一图式的画面还有《枇杷山鸟图》、《琼花翠鸟图》、《果熟来禽图》等等。

《枇杷山鸟图》
《琼花翠鸟图》
《果熟来禽图》
三线相辅式


佚名《荔枝黄鸟图》,这是典型的横倚出枝图式。一枝杆以平稳之势横向出枝并伸出画外,将画面一分为二,两杆小枝一上一下相辅而出,打破了这种单一,主枝上伫立的两只黄鸟与丰硕的荔枝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使画面显得秩然有序、平稳舒坦。再配以叶子禽鸟、草虫蛱蝶,丰富了画面的绘画语言,三线间精心布置的点与面,像乐谱上跳动的音符,谱写着一首轻松欢快的小调。

《荔枝黄鸟图》
同一图式的画面还有《霜筱寒雏图页》、《桑枝黄鸟图》等。

《霜筱寒雏图页》
《桑枝黄鸟图》
“V”字形式


折枝构图常截取一大一小两簇枝头入画,以“V”字形展开构图阵势,布局中具有多少、高低、疏密、前后、宾主之变化。构图多从画幅下边发枝起势,常常在上部留有大量的空白,安置禽鸟或花卉的主体部分。也有从画幅的左右两侧以“V”字形展开布势的。

同一图式的画面还有《层叠冰绡图》、《葡萄草虫图页》、《芙蓉锦鸡图》等等、《枯树鸲鹆图》、《碧桃图》、《梅竹双雀图页》等等。

《层叠冰绡图》


葡萄草虫图页》


《芙蓉锦鸡图》


《枯树鸲鹆图》


《碧桃图》


《梅竹双雀图页》
对角线式


当画面只取一枝较细的木本花卉或高大的树木时,往往以上插和下垂之势倾斜对角出枝,如《秋葵图》,一枝秋葵从画面的右下角以微小的弧度向画面左上角出势,枝杆两旁点缀富有大小、高低、向背、偃仰、正反之变化的花与叶,画面在变化与运动中寻求统一与均衡,此构图是最富动势与变化的一种图式。按康定斯基的说法,线条中弧线是最富张力的,对角线是以它最简洁的形式表现其运动的无限性,左上右下的对角线更具有“戏剧性”的张力,而画面中三角形摆布的面让构图得以均衡,并且从色彩的冷暖感知上,对角线是在其它任意直线中唯一能在冷与暖之间达到平衡的。

同一图式的画面还有《蔬荷沙鸟图》等等。
《蔬荷沙鸟图》
边角式
“剪头去尾,笔笔处处,皆以截断”(石涛话语录),此图式善用截取法,写其精英,不落全相,巧取景致一边一角。如马麟的《绿橘图》,从画幅右侧横出一小枝橘梗,枝头果实丰满多姿,与叶子虚实相掩,画幅上侧又有几片叶子从画外伸进画内,叶子穿插疏密得当,错落有致。画面没有主杆大枝更像是不经意间摄取的一小角,简单的绘画元素、恰倒好处的布局,巧妙的边角处理,使画面展现出空灵而又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让观者感悟画外更广阔的境界,体现以小观大之趣。正如潘天寿所言:“画幅的四边四角疏密虚实得当,使之与画外画材相关联,气势相承接,自然得意趣于画外矣。”

同一图式的画面还有《白头丛竹图》等。

《白头丛竹图》
四周凌空式


这是典型的折枝形式入画的构图,将花卉折枝后完全脱离枝杆由一侧倾斜发枝成图,形式单一却画面均衡,能详尽描绘枝、花、叶之形态,如宋人佚名作品《折枝花卉图》;也有将折枝后置于花篮等器皿中,花篮中间摆放,花篮中有数种花卉,繁复而不杂乱,花叶交错、深浅正反、生意具定,构图饱满严谨而不觉繁缛板滞,富有装饰意味。此种构图程式给人以平稳、单一之感,却不缺乏生动,形象上固然是折枝的,而其内在的生命却是和自然万物的生意、生机息息相关,贯穿一体。

同一图式的画面还有《秋果图》《花篮图》等。
《花篮图》
上述的这六种图式是宋代折枝构图中比较常见和典型的,其程式远不止这些,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自唐边鸾写生起至宋,折枝构图随着花鸟画的日益成熟逐渐赢得重要地位并程式化了,而这种重折枝的风气在文人画家中,便被发扬光大了。随着宋代文人画的兴起,水墨写意的技法也兴盛起来,促使了自元以来的文人画尤其是明清文人花鸟画,以意笔的率意画法取代此前工整的复合画法。意笔的率意画法,也就是今人所称的水墨大写意,追求的是水墨淋漓的渗化趣味,表现一枝一叶、一笔一画中的千变万化是其所长,而表现复杂的景物乃是其短。折枝构图已成为典型的构图程式贯穿于整个花鸟画史的发展历程中,成为一种审美的典范。
诗书入画、多种情趣、
动势丰富、变化复杂、
对比加强,自主新意、
折枝入画,生机勃然。
编辑 | 渔公子
图文 | 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相关内容,点击蓝字直达:

画画丨写意四君子技法,一窥中国文人的君子情怀

画画丨写意树木技法,勾勒山水画中的灵魂舞者

画画|工笔蓝蝶菊花图,一笔一画,高洁怡情


    关注 渔歌晚唱艺术沙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