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老男孩”卢志荣:我还是个孩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不能从年龄上来定义“青年设计师”,因为设计需要一颗年轻的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不能从年龄上来定义“青年设计师”,因为设计需要一颗年轻的心,创作需要青春期般的冲动。

米兰家具展已经落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华人设计师卢志荣先生的作品。卢志荣的展厅在米兰展里很低调,没有炫目灯光,也没有鱼贯的人流,他的作品不仅要远观,更需要近玩,否则你很难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可惜我们没有在米兰展厅里看到卢志荣的身影,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去他位于米兰市区的品牌门店去看一看。
卢志荣在香港长大,后来去美国哈佛求学,然后与妻子生活在希腊,但是设计的重心却放在了意大利。选择意大利不仅仅因为这里是欧洲设计中心,更因为他看重了这里的高级制造工艺。

卢志荣的人生颇有“传奇色彩”。上世纪50年代的他出生在香港一个渔民家庭,父母因为忙于生计,他从小就在“放养”的状态下长大。渐渐长大后他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毅然决定前往美国深造。回忆起儿时这段成长经历,他说:“我知道生活底层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生存,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事情都与奢华无关。”

从哈佛毕业之后,卢志荣与希腊籍太太回到雅典,在那里成家立业,联手经营建筑设计事务所。1993年,因为机缘巧合的关系,卢志荣与意大利著名家具品牌Giorgetti合作,意大利家具的精细加上卢志荣的细腻,一拍即合效果斐然,一合作便是二十多年。甚至如今,依然可以看到卢志荣为其设计的家具在市场上热卖。他追求所谓“永恒的时尚”,始终与主流设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坚持做实用且耐用的家具,从来不会为了哗众取宠而天马行空。

如今,卢志荣创办了自己的两个品牌:DIMENSIONE CHI WING LO和“一方”,创作领域涵盖了艺术、 建筑、室内、家具等设计。他的作品一直以对“理念的净化、诗意的诠释、细节的关注“而备受意大利及国际设计界的推崇,卢志荣以其充满诗意的家具、建筑及空间设计作品,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2015年被香港设计中心评选为“DFA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他的骨子里流淌着东方的血液,但是自小也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东西文明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说他并没有刻意地在作品中加入中国元素,但是外界却认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东方的智慧。
△△△


几经辗转,我们终于找到了卢志荣在米兰市区的品牌展厅,它位于一条狭窄老街的拐角处,旁边就是阿玛尼咖啡馆,这里是米兰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同时也是每年米兰设计周的热门观展景点。

当我推门进去的时候,看到他正在为几位来自中国的拜访者讲述每一件作品背后的玄机。他的穿着还是那件白衬衣,被希腊阳光晒得略显黝黑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爱笑的他总不时地露出洁白的牙齿。卢志荣是安静的,比起社交他更愿意和自己的作品待在一起,但是讲起自己的设计来却滔滔不绝,甚至手舞足蹈,俨然一位设计魔术师。当我们对他的创意表示惊叹不已时,他却说自己没有秘密,只因自己是一个生活有心人而已。



这件首饰收纳盒的灵感来自于广式小笼包


这件被模仿者抄袭过的储物柜
背后的制作工艺其实无人能及


他年过六旬却充满创作精力,这里陈列的所有作品均来自他自己的构思。他个性谦逊但言语犀利充满智慧,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设计界很多人三四十岁就成了大师,我从来不觉自己是大师,我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灵感,所以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事实上他早年的作品和现时的作品,并没有割裂的感觉,而是自成一体,搭配在一起毫无违和感。



这件可以自由组合的储物柜
包含许多不为人知的黑科技




这件非常中式的梳妆镜
包含很多物理力学原理




这件看似普通的床和床头柜
也蕴含着日常生活的小智慧


这件简洁的书桌很好地
解决了照明和收纳的问题


这件可以灵活开合的酒柜
灵感来自古代书卷


这件立柜每个抽屉都可以旋转打开
这件爱侣椅充满中式古典建筑之美
看卢志荣的作品会有这样一个印象:远看精致但普通,近看精巧不简单。他的作品充满了东方禅意,你几乎可以肯定这出自一位东方设计师之手,但是它里面应用到的技术和技巧又非普通中式家具所能达到的。卢志荣将东方的精神内核和西方的匠心工艺融合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地步,让抄袭者亦望尘莫及。

卢志荣至今仍保持着喝功夫茶、做中国菜的习惯,中式烹饪在他眼中亦是东方智慧的延伸,与设计一脉相通。他说自己除了设计师也是“家庭主妇”,正是因为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才知道人们的真正日常所需,而这些切身入微的生活需求往往成了他下一个作品的灵感来源。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生活艺术家,否则一切设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 卢志荣的设计哲学 /
关于设计,我没有什么秘密,也无需隐藏。我所有的作品都必须是谦虚的、安静的,达到一个不可加亦不可减的状况。

我从未刻意要做出中国感觉的设计,我只是在考虑什么才是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我离开了中国四十多年,可能是源于我血液里的东方DNA,我重在精神内核,而非东方符号。

设计应该是非常真诚的,它出自于对人类的一种美好而关切的爱。设计应该为创造美好生活方式带来灵感,目前有一个现状,设计了太多不同的东西,但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错误就是不懂设计,设计师应该很虚心的去改良。我不会为改变而改变,我所寻找的是一种永恒的经典。现今资源越来越少,我希望更有效应用人类智慧和技术,设计出持久的时尚,这份持久不仅指对美的追求,亦指作品实用和耐用。

设计不是简单的在纸上画两笔而已,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会考虑非常多的因素,而最终被人看到、被抄袭走的,只是形状而已。设计是需要时间来滋养的,我不担心有人会抄袭我的设计,抄袭一个产品的外观很容易,但抄袭设计的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

意大利设计并非他们所声明的那样好,但是他们确实有优势。事实上,意大利是设计界的一个工厂,大多数中国工厂有着意大利人都羡慕的技术和机械,却难以达到意大利工艺的水平,这是因为在思想上我们缺少追求卓越的理念。

在意大利,设计与制造是一体的,设计师、工匠以及机器设备的关系更像是三角形的三个点,任意两者之间都会有沟通。我们花在设计上的时间并不多,将设计呈现出来的过程更加重要,为了一个细节,我们常常要反复沟通、交流碰撞很多次,如果中国制造业未来能够诞生关注传统手工艺和产品品质的工坊,我将会考虑与他们合作。

中国制造的黄金时代是建立在订单基础上的,订单就意味着批量生产,不需要参与投入研发环节,这就是中国制造廉价的原因,在中国,到处都是巨大的工厂,大家都忙于谈规模,谈产能,却忘了不知不觉中,工厂陷入了被动的状态,市场订单决定着他们的生死,而这一天必将会到来。

跨界的说法只有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实际上,很多年以前,建筑师什么都做的。我从建筑到珠宝都做,因为建筑就好像大家具,家具就好像是小建筑,他们是相通的。现在分那么清楚是有坏处的,建筑师不会装修,装修的不会做家具,那么到最后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对的。如果一个人经常只做一件事情就变成没有灵感,变得很死板。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拉锯是长存的,正是因为执着和妥协不断交替,才磨平了我的棱角。我绝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已经妥协了很多,只是这些妥协在我的作品中少有呈现或少被发现。遇到尚未解决的设计细节,我选择了更易处理的方式。我不强求,也不放弃。现在的我,每一刻都在追求不完美之美。

我的每件作品,从完工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属于我。我给予它“生命”,附之功能,它将接受命运的安排,如果它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将物有所值。如果它在短暂的耀眼之后便消逝,我会祈祷它能随着时间获得新生,即使重生之前必须经历漫长黑暗。

你从一个设计师做出的东西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中国人给人感觉都是很谦虚的,有一种安静的美感,而在现在如此喧哗的世界,这种安静的感觉变得越来越被需要,所以我做的作品全部都是很安静的,等人家去发现。

我常常发觉,越是想要讨好市场的作品,反而往往越是不被市场领情。很多作品,有心征服市场,却被市场秒杀,毫无还手之力。设计不能只为让人购买,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反而会做不到。如今有多少设计师,就是因为追寻市场这条黄金法则,丧失于名声及淘金的狂热中。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问自己人生到底需要什么,这样往往能获得外界的共鸣与认可。或许,我们不应该追随市场的脚步,这样市场才能追随我们的脚步。

当工作变为一种娱乐时,我无法辨别何时在工作,何时在娱乐。对我而言,创造一直是我不停探索的游戏和谜题,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我来说,因为心存平静,每天甚至每分钟,我都可以收集灵感。创新的力量不像蓄电池会消耗耗尽,它会不断燃烧直至最后一刻。

注:本文系新浪家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新浪家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