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奋斗成浙大城院地标,他把肉夹馍卖出了情怀

 

详情请点击---x26gt;...





来源:浙江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从城院南校区的南门进来,走过保安亭直接右转,笔直往前走一两分钟,就能看到铁栅栏围起来的区域,我的新店就在铁栅栏里面。”

中午时分,36岁的李岩用头夹着手机,手上丝毫没有停歇,选肉加生菜剁碎,切开饼皮熟练地塞进馅料,浇上小半勺汤汁,装袋递给排着队的食客。

18年前,他推着一辆小车卖着肉夹馍,在诞生不久的浙大城市学院门口扎下根来,渐渐成了这里的地标之一。学生来了,学生走了,他的小摊变成了小店,也渐渐成了情怀的一部分。

但李岩却没有这样的自觉,所以那么多年下来,他还是只守着一家小店,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一个店名。

在他看来,这里只是他为生活而奋斗的原点而已。



切肿了手站麻了脚

他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支点

因为“五一”小长假,城院里的学生似乎比以往少了一些,但李岩的店铺门口,依然有着不错的人气。

给李岩打来电话的,是他的一名老客。虽然店换了新地方,但依旧有许多人,愿意为了这口不变的味道,特意多方打听找过来。

对李岩来说,这份认同,让他自己的职业多了一份自豪,也对扎根十多年的杭州,多了一份家的感觉。

其实说实话,李岩的肉夹馍店,味道并不是真的一成不变。

2000年,李岩和家人一起从安徽老家来到杭州,用手推车装着肉夹馍的各种食材。希望能在杭州站稳脚跟的李岩,开始在舟山东路,摆起了路边摊。

“当时身上一共就几千块钱,买了推车,进了食材,还要付房租,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回忆起创业之初,尽管十多年过去了,李岩依然历历在目。

撇开经济上的困难不说,李岩的肉夹馍一开始也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我做的是老家的肉夹馍口味,偏咸偏辣,口味比较重,也有不少肥肉。”李岩说,2000年的时候,肉夹馍在学生群体中间尚未风靡,江浙一带平时吃得偏清淡,加之一些女学生看到肥肉偏多,并不是很能接受。

怎么办?

李岩开始挨个向前来买馍的学生了解口味,根据学生们的口味来进行改良:开发口味偏清淡一些的馍,对瘦肉肥肉的比例进行调整。

除了开发,还有坚守。

李岩回忆起当初推着平板车的日子,摇摇头笑了起来:“那时候真是风雨兼程啊,一站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到家里,脚都是麻的,切肉的手都是肿的。那时候没有店面,大雨滂沱的时候也出摊,我就想着让大家都记得校门口有我的摊子。”

朴素的愿望、扎实的坚守,终于让他的肉夹馍慢慢有了回头客。

好景不长,又一个挑战出现在李岩面前。随着城市管理力度的增加,李岩用手推车在路边临时摆摊的模式,不能继续了。

“当时手头已经攒了一些钱,但很多跟我一样的摊主,比我抢先一步在舟山东路上租了店面。我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店面了。”

两个选择:离开舟山东路去别处找店面,这意味着三四年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回头客,将不复存在,一切都得再次从头开始;暂时等待,希望有店主转租店面,继续在舟山东路上把店做下去。

李岩选择了后者。因没有店铺而无奈休业的一两个月里,李岩天天在舟山东路和周边找店铺。

寻找店铺接连碰壁,李岩一度有些心灰意冷,就在绝望之际,城院南门外有一家店铺,店主要转让,李岩果断拿了下来。这家店铺,正是附近的学生和杭城的吃货们,后来熟悉的那个店面。

希望能把女儿接来杭州团聚

这么拼只为“更好地活着”

“再见舟东!再见青春!所有的故事都在馍里,在此祝福和感谢这生能够相遇相识的所有人。”这是去年3月31日,李岩发的一条朋友圈。

因为城市的发展,与舟山东路的告别,终于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当天下午,我和家人把店里面的所有东西一件件地搬出来,拉下卷闸门,才发现天色暗了下来。”

李岩站在店铺前,盯着眼前这扇不会再拉上去的卷闸门,发了好一会儿呆。“五味杂陈,对这家店,对附近的学生,对舟山东路,我有太多的感情了。”

那个三月,李岩记不清有多少毕业多年的学生们,从天南海北赶到店里,只为回味大学时熟悉的味道。回到母校,吃上一口李岩做的肉夹馍,在这些走上社会开始打拼的老客们心里,仿佛成了一种类似于仪式感的存在。

好在,离别后的再次重逢,并没有让大家等待太久。



去年9月22日晚上8点多,李岩发了一条朋友圈,宣布新店将于次日在城院南校区内再次与大家见面。平时不怎么玩社交软件的李岩,依然记得发完这条朋友圈后,留言回复的提示数字不断地攀升。

和以往的十多年一样,李岩依旧一早开始准备食材,不大的店铺主卖肉夹馍和凉皮凉粉。中午11点左右,前来购买的学生,逐渐开始排起了队伍。

在众多的食客中,有刚念大一就已被“圈粉”的新客,有从进校就一直吃肉夹馍即将毕业的大四“前辈”,也不乏一路从校外找来的老客。

“三个馍三碗凉皮,打包。”给李岩打电话来问路的老客梁小姐,在走错方向绕了一圈后,终于找对了地方。

“好嘞,馍记得趁热吃,凉了就不香了。”递上三个馍,李岩仍不忘叮嘱一句。

“知道啦,新店我认识路了,下次再过来。”

梁小姐一手拿着馍和凉皮,一手拿着手机给小姐妹们发语音,“肉夹馍买好了,别急,看你们馋的,下次我们一起来。”

“搬到学校里之后,除了城院外,附近其他学校的学生可能过来的没有之前那么多了,销量减了三分之一吧。”李岩表示,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把店铺重新开到几家学校的学生们都比较方便的位置。

这么拼,到底是为什么?

采访临近结束时,李岩告诉记者,自己的奋斗不是为了太高远的理想,只是简单地想要更好地活着。

2000年时,想要在杭州站稳脚跟的目标,算是实现了。接下来,李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在老家读小学的女儿接到杭州来,能在杭州有一个家。

“待了快二十年,杭州已经是我第二个家了。我也很喜欢杭州,喜欢每天和这么多有朝气的大学生们打交道。”












明天将有杭州重要人物推介



《杭州名人》公众号

微信号 :hzzao8

每日发布杭州知名政商人士,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关注 杭州早8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