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部份行業“請人難”?勞工局將縮短外僱審批時間至三個月

 

請人難?...

 
01
勞局:外僱審批縮短至三個月

澳門美容業商會一行六人日前在立法會議員施家倫陪同下,拜訪勞工局反映申請外勞程序繁冗、指引不清晰等問題。勞工局長黃志雄聽取訴求後表示,一直了解中小企業期望加快審批的訴求,局方希望盡量將外地僱員審批的時間由目前的四個月縮短到三個月。

施家倫表示,早前收到業界求助,稱對外勞審批指引及外僱法等法律未清晰令業界無所適從,希望協助其等向勞工局反映,為了更好地加強溝通,故今次與該會會長程麗顏、理事長勞玉娥等代表訪當局。會上,勞玉娥介紹由於美容業的特殊性及本澳就業環境,本地人甚少願意加入美容行業,美容業“請人難”,近年來問題越來越突出,無奈只能聘用外地美容師,但申請外勞的程序及等候時間較為漫長,令行業經營越來越困難。其他代表亦就離職補償、外地員工試用期等問題提出諮詢。



黃志雄表示,理解美容行業的困難狀況,勞工局近年盡量協助及配合中小企業主解決人手不足問題,亦希望業界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申請,局方會按實際需求加快審批。鼓勵美容業界提升專業形象,特別是局方專門為業界舉辦了不少培訓課程,提供給本澳人士學習,希望商會鼓勵更多從業人員參與考取專業資格,慢慢建立對美容行業的興趣,吸引更多本澳人入行。
2
澳器官移植填補空白

去年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與澳門衛生局在澳門簽署《關於澳門與內地人體器官共享合作意向書》,旨在推動澳門地區器官捐獻與移植的全面發展,目前協議細則正積極推進落實。在基金會的協調下,澳門已有多名醫護人員參與“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培訓課程,將為澳門器官捐獻與移植提供更多人才。截至去年十一月八日,在內地接受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移植例數的澳人達五十七人,等待器官移植的終末期器官功能不全患者還有廿七人。
赴內地西班牙培訓
去年十一月,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與澳門衛生局簽署《關於澳門與內地人體器官共享合作意向書》。根據兩地器官共享政策,基金會將協助澳門納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建立澳門人體器官的移植等待名單、匹配系統等,並提供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持,推動澳門地區器官捐獻與移植的全面發展。器官分配與共享協議後,澳門與內地就人體器官共享的行政、法律、技術等全方位的支持具體細節正逐步落實。



據悉,目前澳門參與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組織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課程共有醫護人員八人,其中兩人到西班牙參與國際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高級培訓班。另外,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器官移植科及相關科室參與器官移植專科培訓的醫護人員有十多人。
廿七澳人等候分配
儘管澳門地區器官移植,有基於一九九六年通過的《人體器官移植法》為基礎,但由於澳門沒有開展器官移植,更由於信息渠道不暢及坊間眾多不實的謠傳,社會對器官移植存在一定的誤解。儘管鄰埠香港有器官移植,卻只允許香港巿民輪候,對於澳門病人,只接受患者帶上自備的捐獻者進行活體器官移植手術;無適合捐獻者的終末期患者只能各尋門路。

根據二○○七年生效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人體器官移植優先對中國公民,包括港澳台居民。因此,澳門居民要接受器官移植的合法途徑,只能前往內地。二○一六年十一月七日,在國家衛計委協調、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移植團隊的協助下,澳門成功實施了首例本地活體器官移植,填補了澳門體器官移植事業的空白。

隨着澳門與內地人體器官共享合作意向書的簽署,有望顯著填補澳門地區器官移植的短板,為澳門地區終末期疾病患者帶來福音。澳門在內地接受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移植例數的數量達到五十七人,在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等待的還有廿七人。
冀常規服務惠澳人
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去年十一月在“海峽兩岸及香港澳門地區器官捐獻與移植學術研討會”上指出,澳門是內地通向世界的窗口,從器官移植事業長遠來看,合作協議簽署的意義,不單只是滿足澳門六十多萬人口的需要,更將通過發揮澳門平台作用,實現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在器官移植上的對接,同時實現“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器官移植事業,通過澳門向世界推廣中國器官移植模式。



目前,澳門民間也有自發組織進行器官捐獻知識的推廣及普及,相信在時機成熟時,器官移植可成為澳門的常規服務,惠及更多澳門居民。
3
檔主:休息限制不公無理

近年街市外圍開放售賣鮮活食品及禁止入口活雞,已令街市生意大減,如今修改街市管理制度,恐令業界雪上加霜。有熟食檔檔主批評休息限制不公,亦質疑民署只顧財團利益,一步步打爛市販飯碗。

已近六十歲的梁先生,其父當年在街邊賣豆腐花,十九年前新營地街市完工,檔口亦被遷入街市。他們再從零開始經營至今,建立了自身品牌,不少本地人、遊客都特意上來覓食。

說起街市管理制度,梁先生一肚火,他指各界以為檔口經營隨心所欲、“鍾意開就開、唔鍾意開就唔開”,其實不然,許多檔口均是全天營業,他們甚至在“五一”期間亦有營業,然而街邊店舖大吉,無人知道熟食中心有食肆開業,水盡鵝飛依然經營,有苦自己知。

他對於民署訂定的休息限制相當不滿,質問為何大家同處澳門,休息權竟然不一?僱員可享有薪法定假期、有例休,他們作為自僱人員,若不營業便手停口停,想休息一下,民署竟不允許?“政府部門就假期更多,係唔係我哋唔係人?應該公平公正合理先得,完全不合理,政府講晒。”該檔口每月最多休息不超過三天,但若有特別事情例外。他們是人,不是機械,也要旅行放鬆的,“小朋友常埋怨我只顧做嘢唔陪佢哋。”

街市冷清原因眾多
業界反映,營地街市人流少,故造成不少市販只營業半日。梁生提到,許多東西都講求相輔相成,該街市的設計有問題,僅得頭幾檔肉檔、菜檔有生意,後面的檔口自然無人租,政府應當承認錯誤,而不是將責任推給市販。
超市搶客生意大減
梁生一直與家人一同經營該熟食檔,政府則建議允許街市檔口新承租人不必親身經營,使人憂慮將出現集團式管理。梁生質疑,石排灣街市已開了專營批給的先例,直斥“大家都要開飯,點可以畀人全部壟斷。”過往街市外圍不會售賣鮮活食品,政府卻突然說解禁就解禁,超市頓時搶去街市不少生意,質疑民署只會顧及財團,漠視市販謀生,“呢個世界唔係有錢人就大晒、有錢就玩晒,要顧及市民大眾利益。”



他亦希望政府不要只口說“諮詢”,而是真正了解業界需要甚麼。營地街市的冷氣、升降機經常損壞,窗簾壞了也沒人維修,還有經常令從業員、市民摔倒的地磚遲遲未完成更換,設施不完善,提升街市競爭力從何談起?
注:部分素材來源於澳門日報、社交媒體網絡,經澳門online綜合編輯整理。


    关注 澳門onlin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