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系”悉数离场 龙湖集团沽空比率高企吴亚军何日归来? 财报AlphaGo

 

有消息显示,吴亚军已长达9个月未在中国内地公开场合露面。...



有消息显示,吴亚军已长达9个月未在中国内地公开场合露面。期间龙湖集团遭遇“中海系”成员大规模离职潮。在2018年业绩下滑的同时,该公司还面临着机构看多股价不涨,以及投资者持续看空导致其沽空比例居高不下的尴尬境况



文 |《投资时报》记者  孟楠

“三年内的决策他定,三年后的战略我想”,对于继任者邵明晓与自己的分工,2011年8月,龙湖集团(0960.HK)董事长吴亚军在辞任CEO后如是说。

此时,距邵进入该公司不过五年光景。

这个重庆合川女子做事从来爽利,就像早年毅然辞去大学毕业包分配的工程师转行做记者又跳槽进入房地产业,又或者在48岁本命年之际,以200亿财产归属信托的代价与蔡奎离婚。

一旦决定,笑起来两眼呈弯月的吴,只会以线型疾进。

2014年年底,第一个三年到期。吴再次做出决策,而这一次,令业界更为震惊。

随着原中海地产投资部总经理徐爱国加盟龙湖集团出任投资发展部总经理一职,这家重庆标杆式房企来自中海地产的高管一度多达9人。

借脑——吴亚军的思路很明晰。

尽管同样以山城为总部,但隶属于央企背景中建集团的中海地产业内资历,远在龙湖之上。其不仅早在1992年即以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之名赴港上市,2007年更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当吴亚军还以“新丁”形象示人时,中海地产即联手香港九龙仓成为重庆市中心逾400万平米黄金土储的拥有者。

彼时,该公司逐渐开始融入以成本管控和工程管理闻名的“中海模式”。效果相当明显,在业绩多年停滞不前后,龙湖集团2015年的合同销售额首次突破500亿元。

然而,如同婚姻中执子之手却未必能与子携老,第二个三年过后,徐爱国将转投阳光城的消息不胫而走,龙湖集团“中海时代”逐渐落下帷幕。在此之前,中海系出身出任龙湖副总裁的颜建国,已于2017年6月回灶前东家,且董事长及行政总裁一肩挑。由于吴亚军曾给颜氏开出1393.5万元的现金年薪,市场人士笑称,后者“损失不小”。

好在龙湖集团正迎来高速增长的收获期。该公司2017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1560.8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营收720.75亿元,同比增长31.5%。



时隔6年再度进入行业销售额前十,并排在克而瑞2017年房地产行业销售额排名的第8位——面对这份靓丽的成绩单,龙湖集团大部分中海人却未能分享。事实上,在庆功宴之前,他们已纷纷离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龙湖集团年会上,吴亚军同样未在会场出现。她仅是通过屏幕在遥远的另一端以视频形式表达了问候。

这是吴亚军近年来第一次缺席集团年会。而据一些媒体透露,截至2018年5月,吴亚军长达9个月时间未在中国内地的公开场合露面,她最后一次现身,是在香港举行的2017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

这真空的9个月,恰是中海系“跳一跳”的高峰期。

吴亚军为何长时间隐身,这种局面还将持续多久?该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陆续离职又是否与此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关联点?尤其是当2018年1—4月,该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沽空指数居高不下时,投资者更是将上述诸多因素进行了排比式联想。

针对上述问题,《投资时报》记者发送采访提纲至龙湖集团媒体对接部和投资者关系部,截至发稿日均未收到回复。

中海系落幕龙湖业绩下滑

对于龙湖集团管理层持续变动,业内人士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龙湖集团与植入该公司的中海理念出现术后“排斥反应”;另一方面,“中海系”成员在龙湖集团的晋升空间、管理权限已十分有限。同时,随着部分区域业绩下滑,区域负责人承受着高速增长带来的业绩压力。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4月,龙湖集团启动了区别于传统版本的合伙人计划:每年根据业绩变化,从归属于股东的核心利润中提取3%—4%作为资金池,通过现金或者股票方式来激励合伙人。据悉,首批合伙人人选名单多达103位,其中不乏多位“中海系”成员在列。

但吴亚军的大方似乎并没有赢得喝彩。

作为中海高管转会龙湖集团第一人,曾任职龙湖集团副总裁并分管集团品牌及营销的袁春便是名单中的一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已任职长达七年的袁,一度被外界看作龙湖集团五年后下届CEO的第一人选,但袁最终“由于个人原因”选择了离开。上述人士表示,袁的离职或许不仅是五年时间长短的问题,更多缘于集团将非主营业务——物业服务以及相应的O2O技术平台交于其全权管理。

这,当然是某种信号。

至于南京和上海总经理李宏耕和张泽林的离职原因,与两个区域业绩同比下滑不无关系。据了解,二者已分别转投至同将总部迁至上海的融信中国(3301.HK)和协信集团。据业内人士透露,后者离职的另一层原因还与其被调至龙湖集团新成立且几乎属于业绩盲点的深圳分公司有关。

请神固不容易,送神或许也是一门“技术活”。

从该公司副总裁颜建国回归中海地产开启“中海系”的离职潮,到投资部总经理徐爱国二次转会阳光城,涉及了龙湖集团营销、土地拓展、战略发展、物业等多项核心业务的管理层变动,而龙湖集团的“中海时代”终告结束。

更耐人寻味的是,非“中海系”的战略部总经理王亚军也于2018年3月离职加盟中南置地。

人事地震势必冲击公司业绩。克而瑞数据显示,龙湖集团2018年1—4月房地产销售额为570.1亿元,同比下滑5.35%,且是销售额前十大房企中仅有的两家同比下滑的房企之一,另外一家为绿地控股。巧合的是,这对“难兄难妹”目前同处于“四大主业”并行的转型期。

除此之外,龙湖集团亦面临着90后员工的成长问题。近日,该公司一名仅三年工作经历、现已离职的90后员工,在内部论坛吐槽前东家的员工培养问题:“晋升太慢,成长太慢,薪资太低。”

对此,吴亚军千字回复该帖并重新对内部梳理了员工培养及管理体制。只是如今从上至下的人员异动,特别是因“不明原因”引发员工内心幽隐的波澜,恐非远离山城的吴可以运筹帷幄。

不寻常的两种极端

尽管龙湖集团2018年开年业绩未能延续2017年的强劲势头,但该公司依旧凭借之前靓丽的年报数据,受到众多海内外机构垂青。

Wind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1日至5月8日,中金、瑞信、大和、高盛等多家专业投资机构,累计发布增持龙湖集团的报告多达22份,且最高股价已预估至30港元/股左右。而截至5月9日收盘,该公司24.00港元/股的股价较52周高点回落13.36%,但仍较一年内12.84港元/股的谷值高出86.9%。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关专业媒体结合Wind数据及和讯网的研报信息统计得出结论:在剔除无效数据后,2013年至2017年间,券商研报累计发布85902份,覆盖多达3096家上市公司,其中涉及上市公司负面的研报只有区区199份,总体正确率——21%。

龙湖集团自然也难幸免。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股价在2月1日创出27.7港元/股的历史新高后,有关该公司的研报中逾8成报告相继发布,但该公司股价此后却长时间在23港元/股附近徘徊。

券商研报正确与否暂且按下不表,投资者选择的交易方向可以说明一切。

据港股沽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9日,在港交所地产板块上市公司的3天平均沽空比率和5天沽空比率排名中,龙湖集团分别以28.1%和24.23%的沽空比率高居第五位和第二位。

业内专业人士向《投资时报》记者分析称,龙湖集团业绩下滑和管理层的变动是导致投资者看空情绪加重的主要原因。

还记得7年前盛夏里的承诺么?事实上,吴亚军与邵明晓的分工周期早已发生变化:“五年内的事他都看看,五年后的事我去想想”,吴对外界表示。

这意味着,龙湖集团此前每三年一次的人事变动已延长至五年。无论未来是否寻找新中海式的职业经理人,龙湖集团类中海模式培养的本土派仕官生们都将逐渐走向管理层。

只是现在,他们心中也有一个疑惑:何日“军”再来?


    关注 投资时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