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打互联网造车 Y车评

 

“互联网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你同意吗?...

Y车评 yautoshow
|把事实带走 将观点留下|


“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若干年以前,因为纯电动汽车我在微博上跟“迪粉”大吵过一次,而较真的我用了两天时间遍查资料,弄出一篇5000字而文笔近乎论文的反驳长文。前阵子的北京车展上,李书福董事长发出“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的说法后,我决定借着巨人的肩膀阐述一下我对近段时间新势力造车的思考。

整体来说我可能不赞同李书福董事长的原话,但是我基本认同他的观点。至于我的个人思考,则与各位分享如下:

思考一、假设相关政府部门发出一纸公文,不允许新势力造车企业IPO登陆国内股票市场,请问洋洋洒洒的几十家新势力车企还有几家愿意继续干下去?

严格来说,这条思考是个很离谱的假设,不过细细思量我们只需要弄明白一个问题:新势力造车究竟是个属于制造业的创新还是资本熟悉的金融游戏?

思考二、200个亿的投入造电动车靠谱吗?

目前不管是蔚来、小鹏、威马或者是什么七七八八的新势力车企,融资数目大概都在200亿上下。参与投资的不乏老牌投行,比如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甚至还有投行大佬IDG和软银。

注: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
且不说前前后后200个亿的投资款需要卖掉多少台车才能回本,单单这些投资款产生的财务成本就足够夸张。更重要的是,传统车企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必须依托超大的投入,就比如博世的ESP供货、法雷奥的大灯总成供货,除了在传统主机厂排产前就需要确定供货数量,甚至部分强势的供应商还要提前支付部分款项。假设年产在10万至20万台,靠200多个亿能够彻底打通供应商体系吗?还是依靠新势力造车的OEM工厂来解决?

另外,做一个基本的科普,任何较为知名的主机厂,在开发一套完整的新平台时,投入的资金基本都在10亿美金以上,特别注意此处还不涉及具体车型的开发、工程样车试制、试装车捉虫、整车标定等等细节。

而在目前新势力造车集中的电动车领域,有一样高昂的硬成本需要支出,那就是电池的采购。所以也就不奇怪我们看到的新势力造车最多的新闻,一个是关于产品,另一个是关于融资。

说到根儿上,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资金远远不够。

思考三、商业模式真的是在创新吗?

目前大多数新势力造车,商业模式多半类似数码产品,好比苹果、锤子等科技公司。研发和生产完全剥离开,品牌只负责研发工作而生产交给代工厂。

这么做本质上是最大化的实现轻资产运营,毕竟真刀真枪的去砸一个主机厂是件特别烧钱还高风险的事。另外,不管是互联网销售还是依托低成本线下店来销售,本质上都跟传统车企建立渠道的方式不同,看似创新,其实扒开创新的“底裤”咱们就会赤裸裸的发现两个鎏金大字——省钱。要知道传统车企拓展渠道除了找投资人拿出真金白银建店,主机厂还需要拿出相应的建店补贴,而对于很多体量较大的主机厂这笔费用其实并不小。

思考四、特斯拉的异军突起与急转直下

不知道“钢铁侠”还记得自己的Model 3吗?这款“跳票”时间已经略显夸张的电动车,俨然要变成压死特斯拉的最后一根稻草。

注: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与MODEL 3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就是特斯拉的真实写照。当我们面对特斯拉异军突起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起若干既成事实:

1.北美地区强大的工业底子,说的直白点,特斯拉站在工业巨人的肩膀上,在技术的引入上可以真正做到“东边不亮西边亮”,能造车且有经验的人才太多。

2.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北美地区大概只有变速箱不够完备,而恰巧电动车对变速箱的要求又极低。

以上两个事实就促成了特斯拉能够迅速在全球车坛异军突起。

至于特斯拉的急转直下,只能归结到两个字——没钱。纵然Model X和Model S销量并不差,可是依然填不上“钢铁侠”自己的窟窿。大型民用工业产品,没有量就没有摊销,没有摊销就不能降低整体成本,更何况现在动辄不到10%的单车利润率,更需要大量摊销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本来摊销的工作指望着Model 3来实现,可惜难产了。

思考五、我们具备弯道超车的能力吗?

电动车被人夸的万般好,有几个硬伤中外企业都无法回避:第一是续航,第二是售价。



电动车续航里程有水分这件事情已经被广大消费者证实,特别是特斯拉的部分车主。号称400公里续航,实际跑下来大约300公里出头,有的可能还不到。

至于售价,真的就要归结于电动车的核心总成——电池系统。仅仅安装一个类似传统燃油车油箱差不多大小的电池,其电池本身的采购费用便居高不下。再来看看使用成本和续航里程,一个极其不成比例的效费比横在我们的眼前——同样大小的汽油/柴油油箱大概比同样大小的电池能多跑接近一倍里程。

电池密度是个大课题,全球科学家都在攻关,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弯道超车的问题,这本质上是全世界人民都翘首期盼的能源革命!如果电池密度足够高,能够大量替代石油,也许中东从此真的就再无战事了!

思考六、新势力的电动车和传统主机厂的纯电动区别很大?

从目前披露的各项参数、总成技术等等方面,完全找不到任何一台新势力产品在技术和产品力层面有重大突破。比亚迪已经把唐和秦做到了第二代,这个已经被市场洗礼过的主攻电动车品牌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值。

而我们回头看看新势力的产品,站在消费者角度看,到底有什么新东西呢?

思考七、研发、生产和量产是三件事

在汽车制造业中,研发、生产和量产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分拆成三个独立环节。

研发出来的车不代表能够生产,也许停留在图纸、油泥模型上,也许停留在设计方案中。目前大量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基本都在研发阶段能拿出看起来比较成熟的方案,有的甚至进阶到了试生产阶段。而更加厉害的诸如威马、蔚来等车企已经完成了生产阶段,即将开始量产。

注:某新势力品牌新车发布
大规模量产是考验一个车企制造水平的关键指标,这里面除了财务投入,还涉及到很多有经验的工程师、生产线工人等等。目前很多新势力造车企业都选择OEM(代工)厂来对产品进行量产,也就是考虑到了标准化量产的难度和重要性。

以上七个思考是从去年开始观察新势力造车运动以来始终没想明白的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新势力造车企业中,类似威马、蔚来这样的品牌已经进入到量产与铺货阶段,也算是言必有果。

目下这个时代,新东西越来越多,新鲜事物的迭代也越来越快,去年还风靡的共享单车今年似乎就没了声音,别忘了那时候的摩拜融资总量也接近百亿,估值超过50亿美金,而且摩拜还是个造自行车的企业。

文  |  李扬

责编  |  陈敏浩


    关注 Y车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