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 孩子与父亲

 

三元关系,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源头。...



点击上方关注”王伶俐心理工作室

自我觉醒的平台
图文 ∣ 小雨
昨天我们讲述了关于孩子与母亲的一元关系和二元关系,从中我们得到了一些结论。

对六个月前的婴儿而言,母亲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所以如果这个世界被败坏了,那么婴儿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被败坏了,包括他自己在内。

他要非常努力才能守住一个感觉:“外部世界是坏的,而我还是好的”。

但正常情形下,孩子倾向于只意识到好妈妈和好孩子的存在,而忽略坏妈妈和坏孩子的存在。

当好妈妈和好孩子比较多,而坏妈妈和坏孩子比较少时,孩子就能完整地意识到好妈妈和坏妈妈是一回事,好孩子和坏孩子是一回事,妈妈和自己一样,都是有好有坏的。

这意味着整合,意味着关系中的两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完整存在也能呈现自己的完整存在,是很好的二元关系的境界。



实际上,二元关系也存在着严重的分裂,无论妈妈照顾得多好,小孩子仍然会有受伤的时候。

这时,孩子就会出现一个矛盾:妈妈有两个,一个是好妈妈,一个是坏妈妈;孩子也有两个,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

孩子为了和妈妈维持好的关系,会把妈妈看成是比她本人更好的存在,自己也对妈妈好,而把“坏妈妈”,和“坏孩子”的关系投射到第三者身上,比如父亲。
三元关系阶段
三元关系的阶段是三到六岁,这时孩子充分意识到,除了“我”、“你(妈妈)”,还有“他(爸爸)”的存在。

这个三元关系的核心是竞争与合作,也就是说爱父母中的一个,恨父母中的另一个,可又发现,父母都是生养自己的人,所以不能完全“爱”或者完全“恨”,而要学习爱中有恨,恨中有爱。

父亲拉着孩子的小手,迈向外部世界,这个经典画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这一般发生在三岁后,因为三岁前,孩子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修好和妈妈的这个二元关系上,最终实现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同时形成自己的个性。

这两者都具备后,孩子就有了基本的能量,可以在和父亲的三元关系中去博弈了。



作为母婴关系外的存在,父亲被所有孩子视为第一个敌人。

父亲要秉持的原则,应该是先向孩子传递善意,向孩子证明自己是好的,然后再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独立意志的。更重要的,父亲要牵着孩子的手,带孩子走向外部世界。需要记住的是,作为父亲,你就是孩子最初的外部世界。

当父亲和孩子关系中的“好”足够多了,孩子对父亲的观感就变了。

关系中的“好”越多,孩子就越是能整合,看到父亲有好有坏,自己也是有好有坏。

当孩子能看到,在自己和父母的这个三元关系中,自己、母亲和父亲,都是有好有坏,但基本是善意的,同时又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这就意味着,孩子真正进入到了三元关系的世界。

这个阶段发展得好,孩子会充分意识到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他内在心灵的复杂性,谁都是有好有坏、有爱有恨,二元关系的那种彼此连在一起的忠诚感也消失了,会发现谁的身上都有占有欲、嫉妒欲,包括自己。

不管一个人多爱自己,这份爱都不再是独享,而是要分享了。

三元关系,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源头。



所以,就引出了这个隐喻:家庭和心灵内部,是孩子与母亲关系的象征;而家庭和心灵外部,是孩子与父亲关系的象征。如果想要孩子和外部世界建立好关系,就必须和父亲修好关系。

关于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我们可以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

当你觉得,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这就是一元关系;



当你觉得,你和另外一个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二元关系;



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和与你竞争的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三元关系。



当孩子真正经过这种关系的递进,他进入社会,与人交往基本没有任何障碍,还能在人们面前展现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力量,为自己喝彩。

志愿做一个有趣灵魂的高个子—小雨

往日文章精选:

关系 | 孩子与母亲

讨论死亡

接纳、认同、转换

干掉“焦虑”!

拒绝”好人卡“!(下)

拒绝”好人卡“!(上)

把两颗心画成一个同心圆

揪出压抑你的凶手

I See You!!!

碰撞出真知

重新成长,重新释放!

关系即命运

初心

母爱的忘我

特级三文鱼,给我来一打!

爱的饥渴

把爱找回来

价值条件过多

不要动我的奶嘴!!!

梦想?还是幻想?!

父母需要学习的心理课程

至尊宝能成为盖世英雄?!

助人技术简介

内在比赛


    关注 王伶俐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