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猫语】被抽去了生命力的年轻人

 

被抽去了生命活力的年轻人过早的“死去”,不再有冲动,不再有期许……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未来……...



路梅心理

靠谱的心理咨询

“我觉得自己没有目标了……”
“以前做什么都是被规定好的,现在要听我自己的,可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你想要怎样?我来帮助你……”“可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
“别让我想,你就告诉我做什么,即使不高兴我也会做……”
“我没什么爱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干什么都没劲,什么都不想干……”
“我知道这样混日子不好,可实在不知道还能怎样……”
“我觉得自己活着没什么意义,象行尸走肉一样……”


上面这些话你听过吗?你熟悉吗?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怎么回事?

前不久听Kim老师的精神分析课程时,其中有一段讲到早期养育者对婴儿、儿童的喂养方式,让我深有感触,联想到我们的养育现状,上面那些话就一句句浮过脑海,想到一起工作过的那些象是丢了魂儿的年轻人,不禁唏嘘。他们如临深渊,却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了,甚至还进一步责怪自己没出息、矫情,不知所措的游荡在世间,看不到脚下的路,更看不到未来。

Kim听到过一个来自中国的案例:一个小孩在客厅里面玩轮滑鞋,同时家里电视放着动画片,家庭的其他成员都围着这个孩子,你一口我一口的在喂这个孩子吃东西,而孩子却一直关注的是电视和轮滑鞋,所以他完全没有体验到饿了,以及吃的感觉,他只是感觉自己在忍受这些大人把各种食物塞到自己嘴里。而类似这样的情境不仅发生在喂食的环节,也发生在睡觉、安排睡觉的环节 。有一些家长就是没有办法等到孩子发出信号之后再响应孩子,总是“先知先觉”,在一切要发生之前就都做好了,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好的家长。而作为结果,这个孩子就没有机会感受到身体发出感受到的信息给自己 ,并且让自己表达出这些信息给其他人,他们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还有一个相关联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到底失去了什么……

一个来访者之前带着她的小侄子去动物园玩,在此过程中,孩子突然就变得非常不配合,发了一大通脾气,这个来访回去之后跟孩子妈妈讲这件事,妈妈说:“哦,那他也许是饿了!”但是在动物园的时候, 这个孩子完全没有办法向他的姑姑表示说我饿了,他没有办法发出一个清晰的信号,直接就崩溃了,开始发脾气。
这两个例子引发我很多的思考,令我联想到在大学里做咨询时那些不知所措、迷茫的年轻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有什么用,好象不是自己想要做的,而自己真的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也不清楚;他们不知道活着干嘛、有什么意义,除了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比如将来孝顺、照顾父母是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得活着但毫无生气和兴趣,更谈不上乐趣和幸福感。其实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但也是被父母雕刻出来的年轻人,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做什么都被要求去执行,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被扼杀,大脑的很多功能被搁置,甚至遗忘,感受不到自己的需要,感受不到生的乐趣,也缺乏勇气去承担,害怕改变,他们失去了生机盎然活着的动力……他们习惯了做牵线木偶,一旦失去那根线,整个人就垮了下来。

回到Kim老师例子的场景再去感受一下——当养育者不停围绕着儿童,喂食、塞水果、催促喝水等等嘘寒问暖,长此以往、反反复复之时,儿童就丧失了感受自己饥饿,感受自己想要什么并主动发出信号的能力。这个能力常常被我们忽视,因为我们心里有一个固有的观念是“他还小,就是说不清楚,我不照顾他他就是不知道,难道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营养不良,饿着吗?而且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但也许很多能力的培养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么“自然”,习惯性的方式会积累成一种我们无法抗拒的力量,越来越不可逆转。尤其在成年之前的若干年里还会被无微不至的照顾方式不断强化,“你只要好好学习,其它的都不需要操心……”到后来,不操心可能就变成空了心

因此,当我们丧失了主动感受、主动发出信号的能力时,未来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无法感受到自身需要,会误以为别人给我的就是我想要的,不管是否自己真的需要。即使自己感觉不对劲、不高兴、不喜欢,却还是会怀疑是不是自己搭错神经了,会内疚自责、自我批判;不会怀疑也许是塞过来的“东西”有问题,是自己被强加的不爽;也不会想到哪怕那是件好“东西”,我也可以不喜欢,可以拒绝。有时还会引发强烈而莫名的情绪反应,但自己又理解不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怎么了,就感觉更加糟糕,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值得活着,仿佛有一大团东西梗在喉咙里,那真的是“有苦难言”。
从儿时起,我们需要在饿了、困了、冷了、热了、渴了,这些最基本的本能需求的满足与被满足的体验中,不断体验和学习识别、分辨、理解、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并与他人产生连接和互动的关系,尝试接纳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负责。这个连锁链条隐隐的发挥着作用,是个以小见大的发展过程,常常不被我们注意,可它的影响,以及破坏性不可小觑。

当家长不经意间把这些基本能力抽走之后,我们的生命活力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茫然不知所措的灵魂只有在暗夜里呻吟,白天还要装作一切如常行走在似乎必须要走的路上。脸上不会有笑容、心里不会有喜悦,甚至连悲伤也体会不到,反正就是那句话“日子总是要过,别人也是这么过,我也只有这么过……”

每一次,当我听到来访者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快乐,我好象从没体验过开心的感觉,什么对我来说都一样,没什么太多的情绪感受……”我的身体会有一阵寒流袭过,一种震颤、一种悲凉感油然而生。

被抽去了生命活力的年轻人过早的“死去”,不再有冲动,不再有期许……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未来……

预约咨询请联络藤藤⬇️
微信:puurjun 
Tel :010-61647981






公众号|路梅心理

路梅心理

提供心理学知识

及个人领悟与感受的

第三空间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咨询


    关注 路梅心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