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影像】溥仪“御用”摄影师丨约翰·詹布鲁恩

 

一位遗失的民国摄影大家,从尘封87年的底片中“复活”...



约翰·詹布鲁恩
John Zumbrun,
(1875

—1949),
出生于美国,早年参军,参加过美西战争
1910年前后,约翰·詹布鲁恩来到中国,在使馆街经营Camera

Craft照相公司。1910-1929年在华期间,当过溥仪的“御用”摄影师,拍过迄今中国影像史上并不多见的壬子兵变、袁世凯祭天祭孔、内阁会议、袁世凯葬礼等发生在民国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

除此之外,更是拍摄了大量的北京城风景建筑和民风民俗,如改造中的正阳门、颐和园玉带桥、从热气球上俯拍的北京城,所有这些不但丰富着广大受众的民国北京想象,更以不同尺寸、不同格式显示着当时摄影技法的多样性。


御花园假山前的溥仪,20 世纪10 年代。


袁世凯纪念辛亥革命一周年阅兵,1912 年。


袁世凯祭天,1914 年。


袁世凯葬礼,1916 年。


孙中山葬礼,1925 年。
“壬子兵变”后被烧毁的民房,1912 年,银盐纸基照片,9.8×12.2cm
1916年,约翰·詹布鲁恩在长城邂逅了路易丝·赫尔德琳小姐(Miss

Louise

Hoelderlin)。两人一年后结婚,他没想过离开中国。几年后,詹布鲁恩身体健康情况出现问题,这或许和12年前的那次受伤有关,当时张勋的辫子军进京复辟,在城墙上拍摄两军交战的詹布鲁恩被炮弹炸伤。

1929年8月2日的《南华早报》这样写着:“詹布鲁恩先生在京开设照相馆19年,他的作品蜚声海内外,曾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期间发生在北京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街边茶摊,20 世纪10 年代。


穿过西八里庄寨门的小贩,20 世纪10 年代。


打水,20 世纪10 年代,银盐纸基照片,10.7×8.1cm


马车,20 世纪10 年代。


旗人妇女,20 世纪10 年代。
1929年8月,54岁的约翰·詹布鲁恩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在上海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太洋丸”号(Taiyo

Maru),这一年,他离开了中国。在他随身携带的铁皮箱子里,装着他在北京的所有影像记录。

2016年,在詹布鲁一家离开中国87年后,这些照片才被发现,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玉泉山玉峰塔,20 世纪10 年代,彩屏干版底片(扫描),20×15cm
大清门
居庸关古道。这里是进出北京的重要通道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颐和园(四张照片)


东交民巷:六国饭店
东交民巷:东段街道及尖顶建筑德华银行
东交民巷:御河中桥西侧路段及远处正阳门
东交民巷地区北侧:英国兵营东北门
东交民巷地区北侧:英国兵营东北门及通往东长安街小路
东交民巷地区北侧:意大利使馆和兵营北门(吊桥)
东交民巷地区北侧:东交民巷使馆区北门和远处崇文门(今台基厂北口)
这些照片的出现,为我们今天研究和探索东交民巷地区的历史以及告诫后人和未来铭记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凌辱,“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史实及历史影像。
城市记忆·老照片


浮图网推出的民国时期老照片,这些老照片记录1917-1919、1924-1927两个时间段数十个中国地域的人文、地理、风俗、建筑、人情等等,包括了广州、上海、北京、杭州、成都、重庆、天津、南京等城市,最大限度呈现旧时的景观。
广州 - 陈家祠
广州 -岭南学堂宿舍
北京 - 北海公园
重庆 - 渡口
缅怀我们的先辈们走过的痕迹,或许你会发现,今天走过的路,就在这片热忱的土地上,就是昨天的延续。它的内容完整体现那时的中国,更反映时代的精神,在文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厚重价值,是业余爱好者的私人收藏品。
长按下图二维码
或留言咨询
可了解老照片详情


- End -
版权 | 浮图网
编 辑 | 黄怡猫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 文艺连萌 •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关注 浮图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