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又一位妈妈因为没做对这件事,让孩子陷入成长困境!

 

文/赵老师人往往能够看得清别人,却看不见自己。父...





文/赵老师

最近,赵老师的两个儿子,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一个小毛病。就是每逢开心、撒娇、耍横、生气的时候,总会把下巴往出一伸,伸的长长的,然后上下两排牙咬在一起,做表情。有的时候,伸的急了,下面的牙齿,还会把上面一排牙齿包在里面。

初时觉得没什么。

最近两个月,却开始让我捉急。大儿子正在换牙期,因为这个表情,4颗门牙开始往里走,临近的两颗小牙却被挤出来,像两颗小虎牙一般挂在外边。

最最要紧的是,再这样下去,会改变他的脸型。因为,你懂的,这样下去,会变成廖凡同款脸,虽然赵老师平时很喜欢影帝廖凡,不过,当然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越帅越好,内涵和外表兼备。

于是,当务之急,就是找牙医来帮忙。

其次,就是要行动起来,时时检点他。比如,他一这样,我就提醒一句,或者摸一下他的下巴,他懂的,就收回去了。

不过,心中也在暗怒:小东西,从哪里学来的臭毛病?

有一天,我们在一起打闹,滚在一起的时候,我把老大按在床上,正装模作样凶他,猛然发现,自己正在做他倆的同款表情。一瞬间,心被照亮了,嗷,原来这个表情,是我的惯用表情,每每和他倆在一起,开心时,逗他倆玩,或装坏人,凶他们时,就会有。

喔,元凶在这里!元凶原来是我!

他们是跟我学的,可是,我还在抱怨他们学了坏的毛病。

因为我是小龅牙,所以,下巴随便伸,也够不着门牙,可是,他们还小,一伸就伸过头了。以前我老担心他们换牙时,会变兔兔牙,现在看来,兔兔牙是不会有了,地包天,倒要防着了。吓,一想到这,我的小心脏就被暴击了10000点......

人往往看得清别人,却看不见自己。

所以今天,我想问问各位父母,我犯的这个错误,是不是你们每天也在犯?

我们每天擦亮眼睛,盯着孩子身上的每一个小毛病,可是,却忘了,这些毛病,这些小问题,80%都源自我们自己。是我们把虱子传给了孩子,却骂孩子染上虱子,连累了自己。



再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是王小华老师前两天讲给我的。这个故事更如镜子一般,照出了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这个孩子升初一的时候,以全校前40名的成绩,考入了省级重点中学。不过,妈妈想让孩子上区重点,因为区重点到时候可以被推荐,上最好的高中,而且离家也近。可是爸爸不这样想,他认为,既然孩子考上了省重点,他有能力上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不去呢?于是孩子就上了省重点。

妈妈却并没有心安,一直在纠结,是不是上区重点更好呀?

受她影响,孩子也有一些动摇,常常会有情绪反复。

去年11月份,孩子因为1分之差,从精英班被甩出去,掉到了一个普通班,于是,他的状态更加低迷。他常常抱怨,抱怨普通班的氛围不好,同学们讨论的都不是学习,而是游戏,或者其他兴趣爱好,但他什么都不懂,跟他们谈不来,也没有朋友。

妈妈说,那要不咱们回来吧,回区重点吧。

当然这件事也不是一蹴而就,费了很大劲,才办成。因为担心以后后悔,回不去省重点,所以,以请假的形式离开,保留名额。

回到区重点,老师们都非常热心,都帮孩子补课,然后,很快,下一次考试,他就考到了全班第一。本来挺开心的,可是,孩子却又闷闷不乐了。因为区重点学校小,抓的严,每天作业都很多,周六周日也不能休息,虽然离家近,中午也不能回家,晚自习要上到很晚才结束。孩子跟妈妈说,还是以前的学校好,以前的学校重素质教育,校风宽松,在这儿太累了。妈妈就又犹豫了,说,那要不你就回省重点吧。可是,省重点没有回去几天,孩子又后悔了,说省重点虽然是以素质为主,可是,老师几乎一下课就走了,想问问题都找不着人,或者就以各种理由推辞,不会给他讲很多题,所以,还是回区重点吧。

妈妈又纠结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妈妈最后说,为了这件事,自己都快抑郁了。留在省重点吧,可能会对孩子的素质更好,有更多时间,可是,又怕管的松,被耽误了,回区重点吧,又怕把孩子给累着。

就这样左边想想,右边想想,这个还是那个?那个还是这个?难以取舍。

孩子也颇受干扰,他的内心很不安定,精神没有办法专注在学习上。他现在已经完全不拿主意了,说,随便吧,你们说哪个就哪个。

现在,孩子每次看见他们,就牢骚特别多,情绪也特别大。

就像文章开头讲的,我两个小儿子的毛病和问题,都源起于我;这个故事中,这位儿子从省重点前40名的学生,到后来心思没有办法专注于学习,他的游移不定,牢骚满腹,其根源也来自于他的妈妈。

所以,你看,父母才是那个始作俑者的人!

所以,你看,孩子只不过是我们在水中的倒影!

所以,所谓家教,其实只是八个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每天与其瞪大眼睛,在孩子身上找问题,拧着他的脑袋要他改,还不如反求于己,回归自我,去改变自己。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教育是不是就简单很多了?

看到孩子不求上进,就问问自己,是不是我也是这个样子?是不是因为年龄渐长,就放弃了对自我的要求,让孩子看到了我的惫懒?

看到孩子凡事不爱动脑筋,也问问自己,是不是我也这样,总是稀里糊涂,活在生活的表面,不求甚解?

看到孩子脾气暴躁,不够包容体贴,下次生气骂他的时候,也留意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跟他一般,青筋暴起,口不择言?

说起来,我们的毛病比孩子的多的多,而且,深入骨髓,已然变成了一种性情和生活方式;小孩子的毛病,只不过是浮在水上的叶片,虽然清晰可见,却很快可以捞起。

所以,赵老师常常讲,父母进步一厘米,孩子就可以往前走100米。这不是哄你,是真实的生活。

2016年春天,李波老师曾经发起一项运动,叫“21天早起朗读计划”,原意是希望父母经由自己的早起朗读行动,振作起来,给孩子一个清新振奋的家庭氛围。

可是,很多父母积习难改,把任何学习行为,都寄托于孩子,自己才做了2天,就眼巴巴瞪着孩子,恼怒人家不跟上,甚至发生亲子矛盾,跟李波老师告状。

李波老师为此专门录制了一期讲座,30分钟,告诉父母,榜样不是作秀,管不好自己,就影响不了孩子。

其中,有一位妈妈很不一般,她很听话,只管自己做,也不要求孩子。孩子却耳濡目染,学到了,一直到现在,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自己对着太阳大声朗读,母女俩精神气质都焕然一新。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着急,赵老师,我年龄大了,能改的自然尽量改,但是,更多的,也许我就意识不到了,或者即便意识到了,也很难改正了,那样,我的孩子岂不是就要被我耽误了?

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

暑假走心课时,孩子们常常问李波老师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我妈每天都在我耳朵边上唠叨,要好好学习呀,真的好烦!每当这时,我就特想跟她吵一架,实在是想着她是我妈,不好发作,但是,心里总是很憋屈,怎么办呢?



每逢这时,李波老师总会这样讲:

下一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要这样做,你妈妈一定会无语,而且会很尴尬,一定不会再唠叨。



听完这句话,孩子们往往会很急,催促道,怎么做呢?老师你快跟我说说。

李波老师娓娓讲来:

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出现时,你要慢慢抬起头,堆起满脸的笑容,跟妈妈说两个字:呵呵。当然,你也可以再加一句:妈妈好可爱



妈妈这个人好有意思,一看见我就开始唠叨,尤其是面对我的学习的时候,一看见我不学习就开启唠叨模式,太猛了,这种瞬间表情转换大法已经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太有意思,太可爱了,嗯,真是太可爱了。

说完可爱,李波老师希望大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的心里,要多想一层,你要跟自己在心里讲一句:妈妈好可怜



是啊,妈妈四十多岁的人了,我也已经长大,已经不需要像我小时候那样照顾我的吃喝拉撒,原本可以去拿出大把的时间去做她年轻时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可以去更好地享受生活。可是,她的世界好像只有我,还有我的前途,每天还在为我焦虑:吃好了吗?喝好了吗?睡的怎样?最近听课跟不跟的上?最近情绪怎么样?跟老师、同学相处得好不好?下次考试能不能考好一点?要不要给他报个暑假走心课,要李波老师帮忙教育教育?

她的生活中除了我,似乎对自己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所以,妈妈好可怜......

当你嘴上说完:呵呵,妈妈好可爱。在心里说完:妈妈好可怜......

之后,我相信,你妈妈一定会尴尬地站在那里,这个时候,我还希望你能跟妈妈温柔地来一句:妈妈,你去吧,我这就要开工啦



讲实话,我最初在走心课上听到这段对答的时候,真是觉得又新奇,又幽默,心里又有点酸酸的感觉,觉得真好,李波老师怎么会这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可是,你说它好,一时却又想不出好在哪里。

思想了好久,后来才明白,好就好在,他赋予了孩子们一种超越的意识。

当一个孩子,能够以这样一种姿态,这样一种思维,去解读这个矛盾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在人生的境界上,超越了父母。

我不求你理解,我反而看到了你的不容易;

我不反感你的干涉,我反而看到了你的用心。

今天,当一个孩子拿着这样的觉悟面对自己的父母,何来叛逆?只有家和;而明天,当他长大了,拿着这样的觉悟,面对这个世界,何愁事不成?只有成功。因为,这是一种担当的意识,一种超越的意识,一种成熟的意识。

看到这里,你一定明白赵老师的用意了:孩子虽然源于父母,但他完全可以超越父母,开辟出一条与父母完全不同的人生大道。教育和见识,可以让一个孩子,拥有超越父母人生的可能性。所以,15岁那年,当一个名叫克林顿的孩子在高一优等生高级英语班上写下:

我看见了他们---其中一些是我很亲的人,他们从没学会如何生活。我希望并努力成为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但常常,和他们如出一辙......



那一刻,他注定会成为日后的美国总统。因为他的思想意识已经远远将他身边的成年人甩脱在身后,包括他的父母。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拥有不同的父母,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源和起点,从一开始,我们跟其他人,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真相,却不是全部的真相,由起点的你,到终点的你,这之间的奋斗与奇迹,需要教育和见识的成就!

这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就像父亲如果聪明勤劳,可以做一名能干的农夫;而他的儿子如果有机会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眼界与见识更大,未来就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农业科学家。

所以,你做不到的,未必你的孩子做不到;你走不过去的,可以先努力走一程,剩下的,让你的孩子接着走下去。

为人父母,首先就是要努力走好自己这段路,然后,托举起孩子,让他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更长远的路,你走不过去的天高地阔,教育,会引导着孩子走过去。

昨天我们开教研会,一位最近新入职的老师,93年的姑娘会后兴奋地讲:

阳明教育这个环境太好了,我太喜欢了!就像一个大班级,我们是学生,李波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每天都关心着我们的成长!



你看,一个26岁的成年人在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中,都会欢欣喜乐,何况,一个15岁的孩子呢?

他们的生命,那么年轻,就像向日葵一般,永远向着太阳的方向。即便偶尔蒙尘,也抖抖身子,轻装上路。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最后,送你两句话,一定要记住嗷:

家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我们修己内省,做更好的自己;

教育,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优秀的师长,带孩子的人生活出超越于我们的精彩!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考试帮(ID:ksb100)


    关注 学习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