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金句100条看不懂,看懂已是总经理

 

趁年轻,多加班。...





内容来源:飞米商学院二期 五月课

导师:飞米商学院院长、合硕机构董事长 李伟

说起些些悟,京城地产圈的人都知道:历任合生创展、中国金茂高管。

不做甲方做乙方,做服务商合硕机构,第一年干到100亿元,现在第三年,39个项目,大多在北京,团队400人,保守业绩260亿元以上。

公众号些些悟,百年不变的头图是高圆圆。

两年前,和几个地产老炮聊天中迸发的灵感:把身边的地产牛人集结起来,把曾经的经验教训、学到的新知,分享给现在的操盘手们,给愿意学习进步的营销人一个平台,一起学知识、交朋友,共成长。这是成立飞米商学院的初衷。

这件事就算不赚钱,也要一直做下去。这也是飞米三位联合创始人的执念和情怀,为行业更美好,更健康,更丰富。

(事实上飞米也TMD的不盈利,因为导师团队太强大了,是中欧商学院,是沃顿商学院,是30万,76万学费的标准)

这是些些悟(李伟)分享100条营销建议,每一条都精彩。



营销的作用只是加速或者减缓某种历史进程,不是决定因素。

在我们房地产领域,投资很重要,地买对了还是买错了,对营销运作的生死影响非常大。在这个基础上,广义上的营销,产品定位、项目策划,就尤为重要。到后期,就是狭义的营销,只是加速这种进程或者减缓这种进程。

即便地买得对,产品定位做得好,营销也给力,还架不住调控,一夜之间有很多反市场、反逻辑的事情,在我们这个行业反复出现。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帮助我们做好营销。

营销是整个企业运营完成闭环的最后一部分,你前面无论做多少活动,多少套路,最终变现要通过我们这儿把它圆上。

不是决定因素,但营销很重要。

如果一个项目卖不好,就算前端工程、成本各方面再优秀,那一切也都归零,因为体现不出来。我们是劳动价值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确实是一个善意的建议。

如果我们想在这个行业有所突破,千万不要局限于手头的部门、项目这些工作,一定要往整个产业链的纵深方向走,往经营算账、产品策划、土地研究、公司的整个经营结构走。产品设计、审美、人文、宏观经济,这些方方面面,都是工夫在室外,要么你世面够宽,要么基础扎实,两者有一个,才算能打下一个优秀营销人的底子。

举个例子,刚入行,很多策划天天在广告公司加班盯设计:换一个高端的红色、这个slogan不够响亮、印刷用哪种纸等等......

不否认这些东西也重要,只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陷入一些特别具体的技术的时候,我们就抢了广告公司的活,你再懂不会比专业技术人懂,你知道怎么评价它就好了。

我们应该有的是建立对房地产的格局、经济序列、公司经营的整体筹划,对于项目筹划、产品定位、操盘节奏、营销筹划、阶段目标、资源组织搭配等等方面的掌控,这是我们应该干的,某种意义上叫营销管理。

做一个有营销格局的人,不要把自己陷入一个特别技术、特别狭隘的层面里。



今天市场主流的营销模式,就是渠道。

我找哪个渠道,给多少钱,什么时候给,给的比竞争对手多还是少,哪个渠道更有用......变成了营销的主流内容,确实见效,也确实被绑架。

“渠道依赖”的商业模式,相关方有开发商、客户、渠道方、其他营销资源的提供者。就渠道这种模式而言,开发商成本增加,客户成本增加,其他的营销资源提供者相对来讲显得作用减弱,预算减少。

渠道今天占到整个项目营销费用的一半还多,渠道收益和他提供的劳动成不成正比?它是不是一个多方受益的模式?值得探讨。

我理解的营销,是一个系统、一门科学,跟交响乐一样,这个系统可以理解成:客户在哪里?怎样找到他?如何把他请到现场来?他为什么要来?他来了之后用什么方式能把他留住?沟通什么内容?用什么道具、情景影响他?怎样开始谈这套房子、谈价格、具体的促销?如果成交了,他怎么样满意度更高、继续传播?如果不成交,他口碑好,可不可以帮我们说好话?围绕这个逻辑,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营销技术、手段、资源与之相匹配,然后变成了一套系统。

房地产是一个节点性要求很强的行业,拿地、取证,以及营销也是以一系列结点串起来的。再一个是心态管理:市场好、市场难,操作项目的状态不同。

营销可以理解为基础系统思维、节点思维和心态的管理,这是它的底子。

至于说我们是用渠道,还是用直销,还是自己建,还是用代理,我们是做推广,还是用其他手段,这都是不同的历史时段下的一种营销手段的组合与选择。

营销的底子不能丢,我们关于一个项目的系统营销思维,扎实的营销基本功,这些操作不能丢。不能过渡依赖一个或者两个手段,去决定一个项目的营销质量,甚至生死。

基本功扎实了,再说用哪个手段、不用哪个手段。

这是我对渠道之于营销的理解。



我们同行有一个浓浓的江湖氛围,经常遇到来自同行之间恶意的攻击、中伤。这是个不创造任何价值的行为,但是带来很多烦恼。我们尽量不要做这样的项目、做这样的人。

我们面对来自同行、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放一边,别当回事儿。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做一些LOW的事情,不产生价值和快乐,没意义。道理简单,但这个问题很普遍。



推广的效果,是靠销售业绩或来电来访之类的基本数据评估的;我们做产品筹划的效果,是用户来评估的;渠道的效果是靠费效比评估的。

领导是对这些评估的结果做出应对和重新组织。但领导不是评估的主体,领导不是所有领域的专家。这个事很难,这个观念也很难完全建立起来,这要靠领导的悟性。建立起这个意识的公司发展的就快,政治清明,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领导只管怎么调整、匹配。



判断一个人、一个团队脑子是否清楚,其实就是看你所有的行为、动作、指向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作为一个个体,长期来看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短期来看,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会有与之相匹配的行为和动作。

道理简单,但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真正落实到生活工作里面去,往往很多行为和我们脑子里预设的目标无关,或者弱相关。

更糟糕的就是相反的,你脑子里想的和你实际做的是两回事。脑子里想的一定是身体健康,实际上总在喝大酒,这就没有把目的明确。

在工作中也一样,我们很多做的事情,和目标是正相关,弱相关还是相反,这是要经常思考的。



真正厉害的客户关系,是让客户当面说你的坏话,当面给你建议。你有接纳这些坏话、建议、意见的胸怀,你就有改进的可能;你有这种格局,所以他背后说你好话的可能就大。

跟做人一样,交朋友“忠言逆耳”,但是我们听进去以后,就有改进的空间。

我们是追求客户满意度的分数,还是追求客户满意度的增长率?这是两个概念。绝对分数不重要,40分、60分、80分,是代表过去时段的,但是增长率,代表你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你工作上努力的方向,是因为这些意见和建议产生的。



我是这句话的受益者。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做不了太多事情。

一个团队有两个风格:一个风格就是你代表你这个团队的最高水平,这个团队的天花板就是你发展的水平,这个团队的荣耀也集万千荣耀于你一身,你最厉害,你是最棒的。

还有另外一种团队,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明星,努力让每一个人都在他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尽可能的挥洒才华,这个公司的天花板是所有这些人的智慧、努力加起来的总和,领导人是谁没那么重要,领导人厉害不厉害没那么重要。你自己厉害没有错,但一定是成为组织才能做大,花很多精力帮助同事成功,远比自己成功重要得多,因为他们成功的总和就是你的成功。别管你管多大的团队,还是多小的团队,道理是一样的。

团队管理里面,一个人心里边能装多少人,他就能驾驭多大的场面。你的时间精力有限,事情装到一定程度你就干不好了,只能靠装更多的人,来驾驭更多的事。

装这些人,不是不是靠组织任命的。

从组织行为学来讲,在正规的组织里面,还有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头头可能官职并不高,但他影响力巨大,往往在推动一些事情实质的发展。如果你是一个官方的领导,具备民间影响力,二者合而为一,这才可以叫领导力,具备了这种能力,这个组织就相对稳固,有战斗力。

你要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因人施教,你的出发点是要帮助他成功,这才是一个领导者厉害的地方。



营销要善于搭建自己的业绩的共生体。

工程、财务、物业、成本,它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朋友?嘴上肯定是朋友,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就变成敌人,拍桌子吵架很正常,心里面骂更是常见。

营销这个工作有一个特点,几乎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和营销相关联,绕不过去,都能影响我们工作的进展,这也是行业特点。但是他们的工作,绩效不由营销来评价,所以对于我们来讲,是要先天的动力和意识,搭建业绩共生体。

意思就是你的业绩是与我有关的,我能帮到你。因为我能帮到你,所以你也要帮我。因为咱们互相能帮助,所以咱们可以和气一点,这就变成一个共生体的关系了,各个部门都好才好。

一定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和组织中,搭建以你为中心的业绩共生体。这是在一个组织里想获得更好绩效的基本思维。到一个新的环境,要迅速判断有哪几方和你业绩相关,和这几方可以变成一种什么价值的互相传递关系,先做出一些有价值实际的动作表示诚意,换回一些支撑,你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合作伙伴是外部共生体。

房地产是由大量供应商合作起来的,为什么用乙方?因为它在某个领域比你掌握的资源和能力更多。

你是把他当乙方,还是当顾问、当战友,还是当其他?你把他当什么,他就把你当什么,人跟人的感觉是相通的,单位和单位的感觉也是相通的。

你不如把他当战友,甚至把他当爷、当专家,他为了荣誉、使命、企业战略,也会把这单活儿干好,对你的贡献就更大。



这是我在做广渠金茂府的时候一点感受。我上门买你房子还得预约,进门特别难。有客户就因为穿着打扮不像买房的,在售楼处十几分钟没人接待,等等诸如此类的变态情况。

今天在我们所谓的各种高端项目,仍然是这种现象。

我们本质上是一个服务行业,别管你做多厉害的项目,首先它不是你的,其次你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别管再高端的项目,越是买不起的人,给他尊重,他越愿意说你好话,说得多了,就形成口碑了。

不管高端项目、改善项目还是刚需项目,本质逻辑是一样的,就是解决人的居住问题。必须预约、必须什么人才能进来,这套理论很多人引以为宝典,当然各有各的逻辑,也都说得通。

其实是这样的,那些你拦在门外的人,本可以帮你说好话,帮你说好话的人多当然是好事。你不让人家看,只有两种:要么不自信,要么有鬼,你要卖一个超出于客观价值的价格。



有节制的主动沟通,当今还要再加一点,得更加有诚意。

媒体的任务就是观察你,了解你,发现你,宣扬你,这就是媒体的社会分工,天经地义,人家找你是应该的。这是第五种权利,公权力。所以要主动沟通。

确实需要有节制,两层意思:一,不能什么话都说,有可能无意中一句话,就给企业运营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另一层意思,不能什么条件都无条件答应,不能超过某一个限度的合作。

这个事跟我今天的工作已经没有关系了,只是善意的聊一下这个话题。



当营销工作出了问题最应该干的不是去开会,而是去售楼处。尤其周末、节假日。真正去读懂是客户量不够,还是客户量够但是不成交,不成交是业务员水平不够,还是我们销售道具的问题,是样板间不行,还是单价、总价区间出现问题,是我们产品不行,还是我们的价格促销政策不行,是竞争对手捣乱,还是这个行业变天了,等等诸如此类。

你只有在售楼处待着,才能找到答案,然后再开会,这个会就很有价值。

开会也很讲究。

如果团队势气不好,很低迷,或者被更大的领导骂得一无是处的时候,别着急开会反思,集体去跑个步,喝个酒,唱个歌,先把势气搞上来,再开会。

如果被大领导表扬得快上天了,这时候先骂一顿,让他们冷静下来再说。

搞营销一定要抓上半年、抓第一季度,前面把业绩抓出来,今年任务就很容易完成。要想抓上半年,开年第一个会要早开,最好初三初四就上班,你就在售楼处转,转到初六初七人差不多齐了,开会就骂人,不用怕,有没有理由都骂,找个由头就骂,骂他们个狗血喷头,回去反思好好干,心就收住了。

你要是乐乐呵呵,吃个饭喝个酒,吃个开工饭,那完了,过了十五心也收不回来,一个月没了,算上过年,两个月没了。

解决销售问题,有很多办法,前提是你必须懂读售楼处。把售楼处读懂,解剖透了,就知道怎么管整个项目了。这比无效沟通的会议有价值多了。



客户是从别的客户身上找到安全感,这是至理名言。

不要怕售楼处人多,一个售楼处的土地被几千几万人踩过就是宝地了。人一多,客户心里就踏实,业务员就好谈。就算找最好的业务员去讲销讲,客户也听不进几句,关键信息捕捉到就足够。但是售楼处整体营造的氛围和情景非常重要,点点滴滴,不是靠业务员单向的信息传递。从客户进大门,路好不好走,进来以后看到了什么,保安是怎么敬礼的,保洁是笑的还是哭丧脸的,路是干净的还是杂乱的,售楼处是有人端茶倒水还是冷冰冰,整体聊天是怎么个感受等等。这一整套系统组合下来,潜移默化帮他形成决策。

核心是人气,整个场景的核心,就是人气。想尽办法把人搞过来,没有那么多买房的,总有那么多人来你这儿玩,也是好事。



自己夸自己,听起来很搞笑。

现在自媒体的作用就是从第三方的角度去看。有些软文,90%说与此无关但是很有意思的事,后面扯一点项目相关联的话题,反倒突出了,这就比较高级一些,一样解决传播的问题。

原创、第三方、貌似非商业,这是自媒体文章的真谛。

原创才有吸引力,第三方随便写,不要带任何开发商的主张诉求,看起来是一个无商业目的的事,传播最广、效用最大。

我们做项目,如果业主、同行,甚至毫无关系的人,都夸你的项目好,那你就很成功了。但人家凭什么夸你好?这就需要在上面讲到的整个情景里面下功夫。

这些动作是润物细无声的,表面带不来成交,但是你不会被任何一个营销手段、营销资源所绑架,如果你做好这样的功课,大家都说你好,都说你值得一看,都说这项目难买,还要什么渠道,客户自己就来了。

形成这样的势,技术手段就不重要了。但这个势的形成,要点滴积累;点滴积累是建立在一套营销的理念基础上的。



继续说口碑。

我们很多时候对一个项目的印象,对一个人的印象,是通过别人说来的。

一个饭桌上,有三四个人说,某个项目不错,一起吃饭的人都记住了。换到另外一个饭桌上,他也会跟别人说,那个项目不错,其实没看过,就是把人家的话翻译了一下。反向的,一桌人坐一块,有个人说那个项目太糟糕了,如果再有一个人附和一下,最多两个人,基本上就盖棺定论了,最起码在这个饭桌上盖棺定论了,这个项目就是不怎么样。这里起码会影响50%的人,就会留下一个印象,这个项目不怎么样。一旦要想扳回这个印象,难于上青天。

一个操盘者,要善于驾驭这些潜在的影响。

这些规则,比什么推广都管用,不需要什么成本,需要心思,真正走心。

这种营销比渠道更高级一点,也更难,没有上班、下班之分,24小时,随时随地。

如果你的团队,你所影响的整个组织和系统,都有这样的思维和动作,什么手段、渠道,都不重要了,你已经把有效信息传递给了有效客户。



产品优化是设计的优化,还是成本的优化,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这个话题在过去谈很容易,在今天有点难,因为现在主流是限价商品房。

过去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成本高一点,花心思把房子努力做到最好,我努力劳动的成果被市场接受。因为我的房子足够好,所以买的人也多。这就是所谓的高端产品、盖好房子的完整逻辑。

今天再用这个逻辑,不好圆了。我花这么大心思,这么多成本做的好房子,也是卖这个价;盖起来不塌,也是这个价。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怎么体现?

这套游戏规则,是让开发商有动力把房子盖的好一点,还是有动力把生意做的赚钱一些;我们给这个城市留下的是一堆建筑垃圾,还是建筑作品,都值得去思考。



定价有它非常严谨理性的、专业科学的计算部分,也有非常艺术的、感性的成分存在。

竞争对手、市场、客户数量、成本收益、公司的现金流的状况等等,这些众多因素综合起来,计算出一个结果,最后产生定价,这是理性部分。

还有感性部分,就是价格预期。

在客户心里,他认为这个项目值多少钱,和实际成交价,中间有个差额。客户预期价格高过于实际成交价,他就认为划算;反过来就不划算,你卖起来就很辛苦,要加各种各样的东西才能说服他。

但客户的心理预期价格可以被管理。你给他的正向信息足够多,这个预期价格就会往上浮动。加个学区,就得加点钱;加了精装,又加点钱;科技系统、服务好,都得加点钱。

为什么要把售楼处盖的富丽堂皇?为什么保安、水吧服务员都找帅小伙和漂亮姑娘?做这些工作,花这些钱,就是要提升客户心理价位的预期。

公司内部也有价格预期,各种各样的预期管理,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可能会达到一个相对理性的效果。



其实有瑕疵的真实,也是被包装过的真实。

没有一个项目是完美的,人无完人,一个道理。所以不用回避掩盖你项目的不足、缺陷,甚至问题。也不用拒绝承认。有改不了的东西就大胆承认,把其他优势说清楚就好了。

有瑕疵的真实更容易建立信任,因为你暴露了你的缺点,所以你可信,所以你讲的其他东西,人家也更信。

你把这部分掩盖,想让人家相信的,人家也不相信了。



清零,这词不新鲜,观点也不新鲜,对于搞营销,很关键。

干得再好,到12月31号翻篇,明年的任何一单生意,跟今年都没有关系了,营销就是这么残酷。

反过来看也一样,今年干的老糟糕了,也翻篇,从头开始。

这个月干不好,翻篇,下一个月再努力干好。

永远都有机会,永远也都有挑战,心不大,干不了这个行业。

其实它有很多技巧,特别是管理一线,要有很多心理按摩的手段、方法。

项目管理也需要仪式感。找到自己和团队所能接受并能形成共识的一个仪式,把过去总结、翻篇,开始新的一段。继续努力,调整状态。



向上汇报,你说不出问题来,那你是有问题的。

要么你工作不走心,要么你专业度不够。这世上没有事情是按部就班就能成功的,没有事情顺利到把时间熬到,就搞定。房子都一套一套卖,客人得一个一个找,从我们现实到目标,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段路有很多问题,提出来问题,争取最大化的支持,大家步调统一,这是一个基本的过程。

事前多提问题,往往进展的比较顺利,后面就没那么多麻烦。

创业以后这个感受更强烈,凡是一开头调门起的老高的,基本上不太靠谱,反而一开始大家很严谨,很专业,表明诉求,基本上这事就能往前推进。

年轻人有时候会把话给的特别满,“没问题交给我”,往往他可能是无心的。你要善意的多问他几个为什么,就发现有一堆问题。

要看到他看不到的地方去,慢慢就会成长的快一些。



这是当年我们操盘的秘籍之一。

第一,你要有自己的营销方案,不是别人给你的方案。

第二,你要公开。

作为操盘者,没人比你更了解你的经营诉求、更全面的掌握这个项目的信息,所以这个项目的整体营销结构、节奏、资源调配,你自己要有大概的一个框架。你把这个框架搭起来,把所有的相关合作伙伴都请到一起,让大家往这个框架里填充,每个专业相对应不同的资源和力量,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整体的项目,枝繁叶茂,目标统一,思维一致,在一个平台运转,这是系统思维。

我们现实有很多其他情况,是我自己没有想清楚,我跟这边要个方案,跟那边要个方案。由于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东西,你们的方案我都不满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还有一种情况,我知道我要什么,我跟A谈了,之后又跟B谈,当我跟B谈的时候,我要的东西已经和跟A谈的时候不一样了,因为我的想法变了。这样大家出来的东西还是合不到一起。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好的方案,其实营销就是一个合力,只要你有本事,把相关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按照步调一致的节奏去努力,就错不了。

操盘者不是一个职位,操盘者是对大脑有要求的,是这个盘的灵魂。

作为灵魂,你必须建立起一个框架,定目标、定步骤,调配资源,想清楚以后摆到桌面上,大家知道共同目标,擅长什么就大家各显神威,搭到一起做成一件事。

这是一个基础的操盘逻辑,这样做下来大家都不累,都在自己的领域干好,执行到位,结果就差不到哪去。

尤其是逆势,想出好项目,不是靠运气,也不纯粹靠干劲,必须得形成合力。更加审慎、细致、理性的安排,再加上干劲。



营销职级而言,确实有总监、副总、总裁,但是就专业而言,还真不是谁官大谁水平高。

就算你过去水平高,不在一线,了解的信息不够。而越接近一线的人,信息越真实。就业务领域而言,没有职级,业务必须是平等的。

想做好一个项目,必须得有一个平等的充分沟通的氛围,所以要鼓励自下而上的叫板,鼓励大家都叫板,决策者就好拍板。如果一言堂,谁官大谁说了算,那就是盲目拍板,今天给你拍板的权利,过两天就不给你了。

只要叫板的多,拍板拍得科学,你板子会拍得越来越大,慢慢会培养出来一堆能拍板的人,你就越来越厉害了。



心态要放好。

有的人在一个专业领域坚守这么多年,还在市场的第一排,一定有他的原因。

这个行业没什么牛人,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做与这个历史阶段相对应的事情,就了不起,但是要有不断迭代的意识,持续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就很难。

卓越和优秀不一样,优秀是能算出来的成功,卓越是预测不到的成功。

优秀你能预测出来,我做的项目按部就班不要犯太大错误,这叫优秀;卓越是算不出来的,有各种各样前面的未知困难在等着你,你克服了,才卓越。

持续追求卓越太难了,在你每当舒服一点的时候,就要主动追求下一个不舒服。每当你胜利的时候,要追求一个更大的胜利,不停的在赶路,这很辛苦。

但也正因此,人生质量才有差异。



踩盘和去售楼处是一体两面。

多看项目,这是基本功。别管你做了多少年,多去看,看盘就能沉淀。写作文是有语感的,语感就是很多句子一气呵成,因为看的文章多,写的多,坚持久了就有语感。

同理,一个行业做久了是有感觉的。

感觉怎么来,日积月累的看盘是它的第一步,这是培养我们行业直觉非常好的一步。

行业直觉有了,你看地也很准,做产品定位也很准。



生意是由各种各样的数字构成的,项目总占地、总建面、容积率、绿化率、层高、车库、几梯几户、货量、单价、总量、竞争对手等等,月、周,团队、每个人,对应这些业绩需要多少组来电、来访,倒推出来的客户资源需要多少,方方面面,都是数字。

如果你自己做项目,问你数据,还得现查、现找,证明工作没有走心。

只要走心,数字应该脱口而出。



优秀的操盘手,都有自己的一套审美和哲学。

大家观点可能不同,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判断。

这个背后其实就是审美和哲学。

这两样,一部分是天赋,一部分靠积累。建立审美和哲学,是最底层基础。

如果我们把操作一个项目分成若干层的话,具体的执行是技术层面的,技术层面之下,是有一套系统的思维结构做支撑,这个结构需要你的营销观念作为基础。营销观念之下,就是这些审美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意识在打底。

如果我们要把营销做懂、做通透,要建立这个层次感,不能用形而上的几个技术手段,就把这个行业给覆盖掉了,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现象。

光开会不讨论事,或者讨论不到具体的事,不在点上,开完会喝酒,喝完酒散了。过两个月继续开会讨论,不落地,没结果,是在浪费时间、劳动力、浪费各种资源。

会议管理是一个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管好开会的频次、质量、长度,这个公司运营才能有效率。

对营销更是如此,房子得一套一套卖,这是个打仗部门,打仗部门靠开会是解决不了绩效的。

不是说不开会,开会是集中沟通,它是提升效率的,不是脱缓节奏的。



人多的会,长时间的会,是为了统一思想。

把所有人的思想,统一到一个节奏上。

小会短会,是解决问题的,分好工,定好节点。

搞清楚目的,会开会是门学问。职位越高,会越多,越得知道怎么开会,什么会一定要参加,什么会去一下就可以走,什么会可以不去,什么会过一会儿再去。



所谓的渠道,现在看来是主流的营销手段。

但是渠道用的好不好,区别也很大。用的好就给钱多给钱快,你还能卖得出去,给钱快、给钱多,卖得出去分销比又不划算。即便我们说这是个技术手段,这个技术手段想用好也不是那么简单,你跟渠道公司的老板关系再好没用,因为渠道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业。



别怕加班。

趁年轻多加班,多干活,你把它当成一个充实、学习的自我长进过程。

你的下班时间用在了哪里,就决定十年以后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年纪一大,人的杂事越来越多,周末能抽出时间坐在飞米的教室里,是很奢侈的事。家里不陪老人也得陪小孩,不陪小孩也得陪先生太太。不陪这些人也得被领导拉出去喝酒打球,就算这些都没有,自己还有一些小爱好,时间精力方方面面组织在一起,会把你的时间统统瓜分掉,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时间不够用的人。

到35岁以后体会更强烈,没有那么多归你自由挥霍的时间了。

这个时间段用来自己长进,增加一些价值,形成一些思维的结构,形成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终身受益。按部就班不会让你变成一个多优秀的人。

我们是这么过来的,我们也只会用这种方式,诚实劳动来应对这个世界,我是善意的劝劝大家,有时间多做一些让自己有长进的事情。



媒介是手段,不是目的。

好多人的曝光率很高,好多人台前的东西比较多,有些人低调,彻底不说。

其实露脸不露脸,只是一种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为了实现某一个阶段的经营目标,所以要有这种行为表现。

但这不是经营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名利二字从来不可分割。

如果把这个行为表现当成最终目的,这个事就糟糕了。



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企业也有好有坏。

你公司经营的越好,被负面盯上的概率越高。

如果你服务于你的经营目的,你就能判断清楚优劣势。

再小的人、再小的媒体,也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平等的对视。这往往化解很多事情。



搞营销的领导和不搞营销的领导,关注的重点不一样,但你必须学会尊重。

不管你的领导懂不懂营销,要尊重,懂的要善于引导大家到一个共同的沟通语境中去,不懂的要善于营造成一个大家共同的职场规矩中去。



做房地产就没有不搞风水的,开工也得烧个香,摆个个猪头,这叫心理暗示。

这种心理暗示有时候很奇怪,有时候能形成某种内在的勾连。

信不信没关系,但要尊重。拜佛求己,信自己。



销售是有节奏的,卖房子真的不是一天两套一天两套那么卖,每天一睁眼跟出租司机一样,太累。

卖房子就跟弹钢琴一样,得有重点、有次点,周末卖十几套,周一到周三能偷懒,周末又卖七八套,下周一二能偷懒,一开盘卖十个亿,接下来一两个月能缓缓,缓完再卖七八亿,一年开两三次盘就成了。

既干得好,又不累,咱们原来就这么干的,一年开两次盘,一次盘三四十亿,半年歇着,领导还不管你,因为任务完成了。

今天的市场不允许了,大开大合的时代不在了,但小节奏创造也要创造出来,周末、节假日、某一个大的节点,创造出一些小高潮。

要操盘的干什么,操盘就是管业务员考勤吗?操盘就是操作一个东西的节奏。



管理就是提前忙。这事还没开始,你就得先把它想清楚,想清楚以后布置给大家,让大家忙起来。这时候你腾出时间精力来想别的事,这叫管理。

管理者要提前一步,任何组织都需要这么一个人,告诉大家,我们要往哪条路走,怎么分工,什么节点完成。

如果你把自己定位成这个人,要提前想,大领导想三年五年的事,中领导想一年两年的事,小领导想一年半年的事,再小的领导想一两个月、一周的事。

如果有人很忙,有人不忙,那就是管理没管好,没提前想清楚。



屁股决定脑袋,大家各算各的账。

但是一定要算客户的账,坚持算客户账的企业,能生存下去。光算自己账的企业,发展会有问题,在别的行业都不用聊,但在我们房地产行业,有争议。

比如把房子盖的足够好,政府限价了,那开发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逻辑就圆不上。

客户至上,这个话在我们这个行业,是统一的口号,但还不是统一的价值观。



你宁愿花几倍的精力,帮助那些新同事逐渐学会怎么工作,也不要着急到把他的活都干了。

你生气、着急,嫌他笨、不上手,把他的活干了,这个事虽然顺了,但你的时间如果用来干他的活,其实你自己的活就没时间干了。

你教他确实费时间,但是你教会,就永远不需要占用这个时间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真心教他,他就把你当师傅,你教他越多,你们感情就越多好,帮同事成功是你更大的成功,你就越来越厉害了。



我们判断出这一年,这个项目的某几个节点是最重要的,你不要怕投入,以最多的资源、最多的人力、最优秀的合作伙伴,集中到这个点,把这个仗打下来。只要这个仗打下来,你一年打几次就胜了。

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投入,背水一战,一定要把自己逼到那个分上才能变成卓越。算出来的,这个事有什么风险,有什么收益,这是一种算法,只能做到优秀。前途未卜,我就敢干,我认为大方向没错,所有人都跟着弄,成了这叫卓越。



数字是理性的,指标是理性的。

但实现指标这些人是感性的。

做营销管理既得会骂人,也得会哄人。上班要求很严,下班一定要请人家吃饭,公事多严格没有问题,私事要尽量给人家搭把手。没有一个数字天生是合理的,没有一个指标天然就应该完成,没有人天生就是你的下属。

都是拿心换回来的,你拿你的心换人家的心,你拿你的命换人家的命,你拿你的未来换人家的未来,大家才能命运勾连到一块。一旦大家成为命运共同体,再难的山头都容易打下来,市场好、坏,项目大、小,都没那么重要,因为在大战场上,市场是一致的,做项目的人不一样,区别就很大。

很多人出发点是好的,各方面都管的严,但没有另外一双柔软的手抚摸团队的人心,也带不好队伍。

只有仁慈也不行,干不了这个行业。



恰到好处的精神奖励,远比物质奖励来的重要。

前提是一定要有物质奖励,这是一个离钱很近的行业,物质奖励绝对需要,而且非常重要。

但是同样的给钱,不一样的爽,这是有讲究的。

我扔现金在桌上给你5万,和往你卡里打10万,这5万绝对好使;

成功了奖你50万,这事没干先扔你们10万,这10万比50万作用要大得多;

是设置团队奖50万,还是我只给第一名30万,这30万比50万要好用。

这不是节约成本的概念,而是怎么样能起到激励效果,营销就不是一个平均分配的部门,打仗就不是平均一个人弄掉几个人头。

在销售团队里,你要对30%的人足够好,好到让他感恩戴德,而不是理所应当。这个售楼处另外70%的人,就是被替换掉的命运。这就是生存法则,也行业的残酷之处,要怪就怪你自己不争气,没有努力进到前30%。

这个过程中,你同样的一笔预算,用不同的手段,产生的激励效果不一样,这是一门学问,搞这个比人力资源搞的重要的多,这是人性,怎么样能够最大激发人性成就的欲望,就成功了。

一定得有竞争,一定不能和谐,一定有最优秀的,这个最优秀的还能被挑战和替换,用各种各样的规则,来决定你整个盘子的最大化。



做团队就是用人,用人就用长处,你只要能看到人的长处,人皆可用;如果你眼里都是人的短处,无人可用。

如果你要做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长处,你发现他们的长处越多,这个团队把长处结合到一块,就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不是问题不重要,而是长处更重要,我们用这个人,把他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就可以了,短处慢慢补,有些能补上,补不上不用他这一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用人理念,听起来特简单,但实际操作没那么容易。



在整个事务推进的过程中,领导多问问,多了解节奏,掌握基本的过程,别等到出了问题了,问题已经很大了,才到你这儿来处理。在问进度的过程中,慢慢修正,就朝更接近真相的方向走,不会出大事。

所以,掌握团队的人,基本上要掌握各种各样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靠你多主动的去问。

员工天然不愿意跟上司打交道,也可以理解。但是从你的角度,不掌握一些关键节点,关键信息,等事情比较麻烦的时候再处理,比你提前打几个电话,牵扯的精力要复杂得多。



我们要掌握各种各样的营销资源、营销手段。

根据你当期的营销目标,把它们组合在一块儿。

一个好的操盘手,就是一个老中医,什么病下什么药,对药性熟悉,不是靠一个药打天下。



搞营销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每天都不一样,每个项目都不一样,每一个客户都不一样,每一个团队都不一样。我们每一天做的事情,都和昨天不一样。

所以,其实营销的每一天,都是很新鲜的,有意思的,有挑战的,我们遇到的问题也永远不会重复,这是这个行当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也最有意思的地方。



要做一线。不做一线,接不了地气,地基不够牢,永远都懂不了这一行。

但是只做一线,格局、视野是受限的。

把一线做明白以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项目管理经验,一定要去总部干一下,别管大公司总部、小公司总部。总部有相对宏观的视角,要建立老板思维。

有相对大一点的格局、视野、角度,再具备有做具体事的能力,这种人到哪里都好用,哪里都缺,哪里都想要。

有总部思维,就掌握他的评价体系,就能跟老板对话。

在一线干活,叫有真本事,如果你的真本事和老板的评价体系能对接上,掌握了这两种语言,你才是这个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否则,你干的再好人家对你评价也不高,卖得好说你卖便宜了,这种例子不少。



(略)



我们讲了很多团队、客户等等,这一堆事回到背后,其实都是人,全是在研究人。研究老板,研究职能部门,研究客户,研究团队,其实营销归到根上,它就是研究人,是人的学问,是人性的洞察。

做营销不难,但影响人、改变人、引导人是最难的事儿。

掌握了这些东西,对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事,方方面面都是相通的。营销不是一个工作,不是这八小时我是做营销的,下了班我就不做了。

营销是一个终身职业,也是一个终身行业,它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你叫它营销还是不叫它营销而已。

以上节选自飞米二期李伟分享。
【另外营销51金句,在飞米三期分享】


飞米是什么?

我一直在思考它的价值,我想应该是道与术的结合,而且更偏向道。

在下午,中骏集团副总裁王勐(86年生,30岁任副总裁)的分享中,更体现了这一点。

给你勇气力量,是你暗夜里前行的一点光亮,让你继续前行,然后抵达光明。

导师给予方向,确信,学员彼此温暖,一起同行。这是飞米的价值所在。

并不是那20多位总裁交给了什么具体的方法,有了什么新技巧。

飞米三期,8月开营,将会更好。

我是手哥,等你一起。

飞米商学院,地产实战派的商学院。

每期6个月,6堂主题大课(一堂2天,2-4位导师)。

20位总裁级导师,为全国50名学员授课。

飞米不唯名,更讲求实战。所以,导师及课程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打磨。当然,飞米对学员也有严格审核。

已经举办二期,近100位学员。课程设置如二期,三期更精彩,预计8月启动。



上:飞米二期4月课,下:飞米二期5月课程。



二期课程概览:同是营销总,为什么你年薪几十万,他却几百万?



能够掌控方向的人,都是地产操盘手

超级品牌推手+微信:89803349


    关注 地产操盘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