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简静默,独享清乐

 

“有一天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点击图片,加入会员


后台回复【早安】获取今日诗签
点击上方音频聆听主播清香朗读
♩~♫~♪~♬
“有一天早晨,

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

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泰戈尔

去年,看过一部日剧,是《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主人公麻衣习惯「以扔为道」,把对物品的需要程度压缩至最低。她居住的整个屋子空空荡荡,如同一间样板房,只摆置一些必要的东西。家里所有的碗、碟、杯子,在放置时连间距、方向和角度要保持一致,一切都是极少,极精,极简。

剧里的奶奶有着老一辈的恋旧之情,对喜爱之物总是不舍得丢弃,故而她的房间总是满满当当的。麻衣曾问奶奶为什么不想扔,奶奶思索后说:“可能因为,感觉扔掉的话就消失了,把拥有它的人和制作它的人的心意全部扔掉的感觉。”

当时我也比较倾向奶奶的行事,并不太能接受什么都如此简单,住所简单,出行简单,简单到连自己都是剥离开来的感觉。但之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总会有意识地为生活留白,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



想来每个人都是需要不断清空、不断减负的,迎面而来的一切,平稳,纷繁,占据整颗心。当自己主动开始做减法,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请出自己的世界时,倒是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愉悦。

我的心只有这么大,凭什么要空置那么多东西?

「加法」,即多一些,多学一些,多赚一些,多一些朋友,多一些关系;什么都要多、要大、要好,要正好满足自己的欲望,正好实现自己的所求所愿。

而事实上,「拥有」并不等于「幸福」,简洁、明白、不庸碌、不累赘的生活才更漂亮,更有别样的意味。



无论生活的幽谷多么阴暗,穿行其中的必然是一个逐渐充盈起来的自己。这个“自己”增加的是阅历、经验、故事,以及对事物绝对的敏锐度和感知力,这个“自己”同样是在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它减少的是蒙尘的念想,是无关紧要的欲望。

快乐是内心的感受,是真实的领悟,与物质无关。写至此,又想起王小波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过这种诗意的生活并不是矫情的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里,让自己带一点格调与品位做事,把生活过得浪漫有趣,不让自己活得粗糙。”

有用还是无用,减还是不减都在一念之间。减,不是粗糙,不是形式,而是心灵的轻轻松,情感的明明亮。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用一截,就会少一截。生活是一道道阡陌纵横,于其中踽踽而行,或经流水人家,或闻鸟雀啁啾,或见榆柳娉婷,行途愈长,愈久,愈倾心于「删繁就简」,愈希望能够慢慢抵达心底的伊甸园。



当我们明确自己的所求时,日常会变得有条不紊,生活会长满透明的翅膀。

有人说,简单是一种大智慧,一种高境界。我不觉得把它提升至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意义,人们太喜欢定性,好的坏的,一定要说出个一二三来,仿若不说点什么,就会丧失点什么。

那么多纷繁的事物前来与自己相涉,眼花缭乱的时刻很多,不知所措的心境更多。万事与万物,本来就没多么复杂的。

浅浅的随意,默默的朴素,淡淡的从容,越是如此,越能够解脱于现实的桎梏,隐隐约约地回归一种本然吧。



松尾芭蕉于《纪行》中所言:“心之所至,我舀取清澈的河水,生火做饭。一滴滴流淌的河水使我陶醉,小小的柴堆使我心情愉快。”

生活不就是一餐一食,一粥一饭,一屋一床,一花一书。没那么多繁琐的情节必须去铺排,也没那么多画面必须去勾勒、渲染,不断叠加并不会让生活变得像理想中那么丰富。负重那么多,最后不过是更累一些罢了。

故而,少即是多,即是丰富。删繁就简,乾乾自守,做好自己的“减法”,谙舍得之理,明进退之道。

刚好遇到,恰好喜欢,就很好很好了。



文字已获作者授权, 图片来自文人空间、止观元年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小镇创始会员 
仅限100位居民
▼ 
点击小程序,立即加入小镇创始会员


    关注 小镇的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