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如果我开始哭起来,就不会很快停止

 

童年是最艰难的时光。...

1


重病痊愈后的哈玲卡离开疗养院,从原来的孤儿院转到了新的孤儿院。这是她的命运,不断从一个幽暗之地辗转到新的幽暗之地,她又成了一个人。这里生活着经历过各种不幸的孩子,在这里她不仅没有朋友,还得面对和承受欺凌。

之前不久,娄姨妈的第二次监护人申请被法院驳回。第一次是因为娄姨妈没有稳定的工作,这一次是因为娄姨妈工作时间太长,法官认为她无法好好照顾哈玲卡。娄姨妈是这世上仅有的能够带给她温情,从不放弃她的血亲,娄姨妈说会继续争取对她的监护权,接她一起住,但这一愿望实现起来遥遥无期。哈玲卡有且只有娄姨妈可以想念了。

父亲一栏空缺,母亲从来没有好好待过她,哈玲卡觉得最好别认识自己的母亲。娄姨妈说,你的母亲心灵有创伤,经历过可怕和残酷的人,自己就可能变得可怕和残酷,不会自动变成更好的人。

哈玲卡自己就是经历过可怕和残酷的孩子,娄姨妈在对姐姐的谅解中,隐含着对哈玲卡命运的预见——她的心灵有创伤,她不会自动变成更好的人,她也可能变得可怕和残酷。但哈玲卡自身有种超越的力量——她极端明敏,她从未放弃自省,她渴望朋友珍惜友情,她懂得并有限地接受那些一厢情愿的好意,她也认为偷窃是不对的,最重要的是她想挣脱这样的“遗传”,她觉得经历过心灵打击的人,就不该再伤害别人,她坚持做到这一点,哪怕她的准则与道德规范有时会冲突。

来到新的环境中,哈玲卡不喜欢老师的拥抱触摸,她掩藏自己,冷眼旁观同伴之间的欺凌,她认为偷窃根本没有那么严重——如果饥饿难耐时,为了生存人可以行不可为之事,那么渴望也和饥饿差不多,渴望是心灵的饥饿。为了能够去看望因为工作忙碌,很久不能来探视的娄姨妈,哈玲卡偷走了募捐箱里的10元钱。她是个问题儿童。

哈玲卡不寄希望于奇迹发生,虽然她相信奇迹会发生。

而奇迹真的发生了。哈玲卡的幸运在于,周围那些有意和无意中对她的帮助支持,还有她自己的天分。

2
娄姨妈的从未放弃,虽然充满着无望,却是哈玲卡最可倚赖的,以致与娄姨妈相关的一切,都成为美好、善意、智慧的导引,这让哈玲卡即便在最痛苦的时候仍然感到踏实。娄姨妈无条件的爱,令哈玲卡产生了归属感,无论走到哪里,经历了什么,无论她们是否最终能够一起在生活,这份在意和牵念,都给予哈玲卡无尽的力量和温暖,在她受伤之时不断地疗愈她。

严厉刻板的乌尔班小姐,初初并不主动亲近新来的哈玲卡,这让哈玲卡觉得舒服。直到哈玲卡融入了新的集体,直到哈玲卡接受了她,她才拥抱抚摸她。在发现募捐箱被打开过之后,她什么都没有做,于是,哈玲卡得到了参加募捐活动的奖品,去什切青城堡远足的机会。

哈玲卡在这里遇见了美,她在雕像前泪流满面,认为这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一个从未经历过的美好世界,用这样的方式启发她并向她展开。

直到此时,乌尔班小姐才问她:“你为什么把募捐箱打开?你从里面拿钱了吗?”哈玲卡没有承认。乌尔班小姐竟然也没有穷追猛打,她保证:“我们今后不再谈论此事。”

读完整本书,你才能读懂乌尔班小姐对孩子们的懂得。她不急于亲近任何一个孩子,因为秩序和公正本身就能给每一个孩子带来安全感,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一旦她发觉了孩子对她的信任和接纳,又不吝于表现出自己愿意亲近。

偷窃和说谎一贯被视作非常严重的道德问题。很少有成人能够坦然面对,看到其积极的力量。其实,偷窃和说谎是非常费劲的事情。首先,孩子要能区分外部要求和自身的状况不一样,进而有把握自己能够不让对方发现这个不一样;其次,孩子要掩藏好自己,同时表现出符合对方期望的态度和行为。这是心智成长和内在力量的表现。

试图纠正、遏制的成人们惯常做的,是摧毁这个力量,通过揭穿和惩罚制造恐惧,让孩子再也不敢了,至少口头承诺再也不敢了。成人们很少意识到,分辨内外的不一致,学会调和内外的冲突,是终身的课业。坦然接纳这个不一样,认为差别才是正常,双方都愿意回到自身,反省自己给对方造成的困扰,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积极正向的关系,实现坦诚相对、相互关顾。

我对女儿说,活过不惑之年,为娘已经懒得撒谎了。我能理解自己,同时也能理解对方的态度和行为,对于彼此的差别,据实以告或者笑而不语,会因人而异,但一定不再存有大家观点一致、行为一致才能好好相处、共事,这类不当的期待。你据实以告,我努力理解,不带有自己的情绪,不先在地判断对方是幼稚可笑的,一味否定对方的感受,那么彼此就没有说谎的必要。难就难在,我们习惯了第一时间跳出来不高兴,以情绪替代理解,接着就是评判这不对那不好,心里的善意好意,总是以一副气势汹汹羞辱指责的模样砸给对方,理解既然不能发生,只好用谎言来缓和冲突。

至于偷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渴望,力量的增长加上我也始终认为偷窃是不对的,自然就不会陷入哈玲卡式的挣扎。小时候去人家地里偷番茄、偷黄瓜吃的事儿不再发生,并不全是害怕惩罚,而是一个接受了公共道德准则的人,在有足够的力量满足自己之后,主动选择了令身心更轻松自在的活法。我能够控制自己的渴望不如我能够满足自己的渴望,前者是压抑,时常会陷入挣扎,只有后者才能提高自我价值感。对于低龄的孩子而言,帮助他们读懂内心的渴望,提供满足自身渴望的更好的路径与方法,远比揭穿和惩罚更好地解决偷窃问题。

哈玲卡缺乏的不是道德规训,而是满足自己内心渴望的力量和机会,乌尔班小姐读懂了她的挣扎、痛苦和不安,她愿意“不再谈论此事”,这不是放纵,而是懂得之后的信任。我从来不认为成人们应该放纵孩子说谎和偷窃,但在应对之前,首先得试图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需要怎样的帮助和支持。理解是需要努力的事情,但唯有理解才会带领我们找到更为适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像乌尔班小姐一样等待。我们都撒过谎,我们都偷偷占有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今天的我们大多数都活得大致是或者好像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好人。

哈玲卡的朋友一直是不大有用的人,和她一样害怕,或许才是彼此能够亲近的原因。她们分享彼此的秘密和伤痛,她们相互给予,哈玲卡甚至在雷娜特被欺负的时候冲动地站出来,挑战比她更强大的伊丽莎白。并不只是最好的那些人带领我们朝向善好,对于哈玲卡而言,说出秘密和伤痛、给予和接受对方的给予、反抗,都是对自我的超越。正因为她看重友情,所以得到了报偿,她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更有力量的自己。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真的不必,勉强孩子必须和最好的那些人交往,试图为他们打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伙伴的力量不是来自对方的完美,而是交往中试图对原来的那个我的超越。

3
哈玲卡是整本书中最明亮的部分,虽然她看起来实在是很不好。

狡黠——她心思算尽赢得募捐活动的优胜,偷拿之后小心翼翼地恢复募捐箱的铅封,其实这是智识的超群。

倔强——“如果我开始哭起来,就不会很快停止”,其实这是内在力量的宣示。

敏感——在原本并不期待的什切青城堡游览中,领悟到这世间存在着她所不知道的,美好的生活方式,领悟到和有用的东西比,美虽然是多余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其实这是她天性中对美好事物以及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响。

逃避——她坚持“有一些让我痛苦和不舒服的想法,我不要想”,“不要让人看清自己,永远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在思考中也得小心”,其实这是对自我的保护。

……

所有的问题行为背后,那些积极的力量,因为有意无意地善待,得以好好生长,在一系列的不幸之后,哈玲卡的幸福来临了。



【德】米亚姆.普莱斯勒著,余葆青译,新蕾出版社,2008年3月第二版。

——————————这是勤劳勇敢分割线


    关注 别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