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走不出“拿几千员工祭天”的怪圈?看看这家凉透的券商!

 

我们没有那么缺创新,我们最缺的反而是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如果说创新、说转型、说升级、说奋斗,中国资本市场30年,还没有哪家券商能出大鹏证券其右!可它的结局却是:欠下40亿巨款、破产、被吞并、董事长入狱、员工散落天涯。

本文4203个字,大概8分钟读完。

金融八卦女频道每日为你送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欢迎置顶关注,八妹等你
文:老六

来源:资管老六(ID:ziguan666)

前几天,一位自称是原大鹏证券员工的朋友加了老六微信。

简单寒暄之后,这位朋友突然感慨了一句:

“感觉这些年来,券商行业完全没有创新发展,始终就是玩的大鹏游戏。”

老六内心一沉,一时竟不知从何反驳,竟还隐隐有些想同意。

这碰巧与老六最近的思考不谋而合,即:

在证券这个行业,总在讲的创新、转型、升级,到底指的是什么?

爱翻旧书的老六也翻了许多过往的资料,想寻找这其中的奥秘,却意外地被大鹏证券那段传奇的经历所吸引。

如果说创新,说转型,说升级,说奋斗,中国资本市场30年,还没有哪家券商能出大鹏证券其右!

可它的结局却是:

欠下40亿巨款,破产,被吞并,董事长入狱,员工散落天涯。

仔细想想,难免叫人英雄气短,想骂世事无情。

但作为活在当下的我们,面对已经凉透了的大鹏,可能还是要以古鉴今才更有意义。

来自18年前的证券公司“五化”战略


2000年12月,鉴于“入世”前的企业恐慌症,《人民日报海外版》专访了大鹏证券董事长徐卫国,请他谈谈如何“打造券业的民族品牌”。

成立仅8年,总资产即过百亿,在没有强大股东背景下,拔地而起,跻身全国前十大券商。

彼时的大鹏证券,自然正是最辉煌的当口。
徐卫国很大方地接受了采访,他的回复是:

“我们公司董事会已正式提出了管理信息化、决策透明化、业务国际化、客户全球化、服务品牌化的‘五化’发展战略目标。”

当然这也不是一句空话,至于怎么做,徐卫国也讲得很清楚:

——充分利用在IT方面的优势,创办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引入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后来参考的是美林证券和爱德华·琼斯的模式);

——成立金融控股集团,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百货店

——重视人才,每年从年度利润中提出10%设立员工奖励基金;

——布局海外市场,成立大鹏国际,与海外接轨。

不知各位读完徐卫国这番描绘是什么感想,反正老六的脸算是红了。

人家18年前就已经想得很透彻的东西,18年后依然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假如有哪位做秘书的朋友看到此文,可以找找《人民日报海外版》这篇报道原版,把徐卫国这段讲话copy下来,这就是话术啊。

哦,对了,徐卫国的讲话还漏了一点,大鹏证券也是国内较早利用大数据系统管理客户的券商。

他们和美国Sybase公司一起搞了个大鹏证券数据仓库。

这玩意的使命是:

用数据仓库系统将分散的各个业务系统上的用户数据集中并统一起来,辅助管理层决策,由‘坐商’变为‘行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纪业务运作模式。”

——可以说非常超前的Fin-tech了。

两大轮牛熊切换,间歇性狂欢,轮回式转型


徐卫国在接受完采访后没多久,就在大鹏证券董事会会议上宣布了大鹏的正式转型。

那是2001年4月。

从那时候开始,直到2005年1月,大鹏证券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用徐卫国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最大的不变就是变。”

遗憾的是,转型、创新并未给大鹏证券带来长治久安,反而让它更为动荡。

2005年1月,证监会一纸通告宣布关闭大鹏证券,随后还明确是“全面清盘式”的处理,不留任何余地。

2005年10月,证监会同意大鹏证券清算组依法申请大鹏证券破产。

在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利好的前夜,07年超级大牛市的不远处,大鹏证券轰然倒塌。

它那些很乖很听话的同仁,不仅接管了它,还很快就吃到了糖。

2007年超级大牛市是老天第一次慷慨的赏赐。

2007年,证券公司营业收入2835.85亿元、净利润1306.62亿元;

与2006年相比,营业收入上升352.29%、净利润上升413.25%。

给你设想一下今年赚的是去年的五倍,小心脏还扛得住不?

2015年杠杆大牛市是老天第二次给力的眷顾。

2015年证券业营业收入达到5751.55亿元,净利润2447.63亿元;

与2014年相比,营业收入上升了120.97%,净利润上升150%。

就是没到五倍那么夸张,今年赚的好歹是去年的两倍了,还是很棒啊。

当然了,上面都只是罗列数据,而关于收入这种事,我们也都知道有种现象叫“被平均”,看看就好。

老六现在说说别地儿看不到的,即两轮牛熊切换时的裁员情况

07年牛熊切换,到08年开始,就已经出现国内部分券商降薪的现象。

不过坊间有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熊市效应直到2011年底、2012年才完全爆发。

来自《周末金证券》的统计:

“2011年,国信证券铁腕裁员近6000人;

2011年末开始,广发证券半年内裁员4000人;

2012年12月上旬,银河证券宣布一次性裁员4500人,裁员率50%。”

没错,就是这样无情。

15年牛熊切换,16年倒是很快就有方正、华泰等巨头采取措施预防。

从今年开始,更多的头部、老牌券商也卷进了风波。

至于会裁多少,老六不敢妄言,但从老六在网上看到的一份上市券商员工总数(2014、2015对照版)能看出来:

2015年扩招了那么多人,这个泡泡要挤掉,还是会非常疼的。
——这不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各种新闻嘛,避嫌老六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相信一直看下来的朋友都会有个直观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总是走不出靠天吃饭:

一遇行情变差就好像必须要拿几百个、几千个基层员工“祭天”一样,这样的怪圈呢?

而且吊诡的是,每次还要加个名头“转型升级”,“更新换代”,理由无比正当?

其实2011、2012年那次裁员潮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三家大型券商都以营销见长,裁撤的也都大多数是营销人员。

营销人员可以干什么?行情好的时候能出去多开几个户回来,每个有效户背后都是源源不断的交易佣金啊。

这么执迷交易佣金,说白了还是转型不成功,遇到行情好的时候,就还是人海战术,以廉价劳动力博取市场上容易赚的钱。

(到了2017年,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占比首次超越经纪业务,而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老六也说不准。

毕竟是炒股,风险始终相伴左右。)

大鹏折翅最大的启示:创新敌不过人心涣散+管理不善+无视风控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很好奇:

10多年前徐卫国就提出了这些观念,大鹏证券看样子也去执行了,为什么还是死掉了呢?

是啊。这就是为什么老六想用“恕我直言,‘转型升级’可能正在成为证券行业最深的套路”这样的标题的原因。

因为大鹏证券不是被任何外敌打败的,它从头到尾就只输给了自己!

用一位大鹏老员工的话来说便是:

“昔日光彩夺目的大鹏正在走向他生命的终点,而革大鹏命的掘墓人正是大鹏自己。” 

而老六的概括就是12个字:

人心涣散,管理不善,无视风控!

1、人心涣散

由于徐卫国创始人、董事长的传奇身份,其在整个公司的话语权得不到任何制衡,尤其体现在人事权上。

改革就意味着人员调整,徐做人员调整的动作未免太偏激了些。
《21世纪经济报道》就曾这样报道:

“大鹏的五个公司,其中四个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是湖南岳阳人。大鹏证券简直可以改称岳阳证券了。”

“大鹏重用的有三种人,一是创业的人,二是老乡,三是亲友。”

这在大鹏投行部门表现更为明显。

大鹏的投行部门在强盛时期曾经在全国排第九,拥有8个通道,160多名投行人员,曾为大鹏创造上亿的年利润。

然而在一年半换了8任总经理的折腾下,最后投行部门只剩下30来人,业务基本停滞,通道闲置。

2、管理不善

一方面高喊改革,一方面强推新政,却忽略了最基本的管理疏通和风险防控。

根据一篇刊载在证券时报网的文章,作者“吴丁杰”回忆说:

2001年底,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两间营业部———上海浦东大道营业部和上海金陵东路营业部出现了内部案件。

案情大同小异,都是部门经理通过萝卜章,和客户私下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此后不断制作假的交割单、对账单,欺骗客户,最后在大盘猛跌时,转走这笔几千万的巨款。

区别在于前者逃走失踪,后者未能逃脱。

这仅仅是道德问题吗?

当时就有人评价说:

“徐卫国一味强调扁平化改革,推行FC模式,一再强调营业部就只做销售,把大家都往前台推,以致员工失去归属感,才为过激行为提供了土壤。”
老六比较赞同这种说法,在证券公司整盘大棋推行改革时,在第一线为公司赚钱的人,也就是营业部的利益也要通盘考虑进去。

老六一位在券商总部做合规总监的朋友,很早还提出过“营业部兴,则证券公司兴;营业部强,则证券公司强”的口号。

3、无视风控

且不说大鹏控股下面盲目扩张的几个公司:

大鹏国际、大鹏创业投资公司、大鹏资产管理公司、大鹏网络公司都不赚钱了吧。

大鹏证券做股票自营也是亏得一塌糊涂,这也成为打倒大鹏的最后一记重拳。

前面说到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越经纪业务收入未必是好事,就是因为这里面太多的历史教训了。

其实十多年前那次券商危机中,绝大部分就是自营亏损,加上挪用客户保证金,窟窿堵不上了。

大的像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小的就比如汉唐证券、大鹏证券。

大鹏证券做自营不学好,偏学当时大部分同行,去坐庄。

现在有据可查的是,还至少坐庄了三只股票,其中以“五矿发展”最为知名,当然也亏得最多。

据深圳市罗湖区检察院的指控:

大鹏证券在五矿发展上苦心经营6年时间,在大鹏证券坐庄期间,五矿发展的股价从7元起步,最高到达32元,大鹏证券也一度获得8亿元左右的浮盈。

不过也比较讽刺的是,2000年底,五矿发展达到历史最高价32元,随后开始一泻千里,当初8亿元的浮盈最终变成了亏损。

8亿元的浮盈最终变成了约8亿元的投资损失。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大鹏证券能再本分一点,像当时的中信证券那样“不坐庄、不跟庄、不操纵股价”,或许还不至于猝然死去。

再忍忍便是晴天,毕竟行情是最好的疗伤药啊。

我们可以不要概念,但绝对不能无视现实


说一千道一万,老六自己是从大鹏证券这段企业史上学到了不少。

概念永远都是很美的,现实却往往布满了虱子。

转型升级也好,创新发展也好,都是听起来很带劲的好话,但落到地上,“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怎样活下去,活得稳,活得稳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没有那么缺创新,从大鹏倒下的身影里,我们反而可以找到自己最缺的、其实也是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人心向背,科学管理,坚守本分。

——如果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做点奉献又算什么呢?

——如果管理科学,得到回报岂不更是加倍奉献?

——如果本分做事的人和企业能够被善待,那又何须惧怕这市场会“劣币驱逐良币”?

眼下都2018年了,全国上下都在讲回归实业,回归本位,金融业的本位是什么,证券业的本位是什么?

不用多说了,反正不是“转型升级”这样的华丽概念就是了。

也不要再以“转型升级”之名,行“裁撤员工、掩盖问题”之实了吧。
— THE  END —


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700万人的选择。点击阅读原文,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


    关注 金融八卦女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