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亲爱的朋友们,因为“龙春华”公众号开通了原创保护功能,为了保护版权,我决定把前面没有标上原创的都重新整理一遍,尽量标上原创,感谢您的理解!...





这天早上吃饭时,儿子低着头搅着碗里的粥,我正想问他怎么了时,他突然抬起头来对我说道;“妈妈,你是最好的妈妈!”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我的心理一下子乐开了花,飘飘然的感觉,瞬间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因为他这一句话是我所有努力的最好肯定。

我注视着他,按下心中的波涛汹涌,假装平静地问道:“为什么?”

儿子低下头继续一边喝粥,一边说:“因为你不生气呀,围裙妈妈总是生气,看到围裙妈妈生气,我好害怕!”

我“噗”的一声,差点把嘴里的饭吐了出来。原来孩子评价妈妈好不好的标准竟然是看妈妈生不生气。

其实,在儿子小的时候,我也有勃然大怒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在大姑姐家,那天晚上,大姑姐做的面条,就在我们准备开吃时,儿子尝都没有尝一口,就发起脾气来,大喊道:“我要吃米饭,我要吃米饭!”

我沉下脸来,有些不高兴地说道:“好好吃饭,在大姑家要有礼貌,大姑给你做什么,你就吃什么。”儿子哪里理会这些,像一只愤怒的小鸟朝我怒喊道:“我就不吃面条,我要吃米饭!”

听着他撕心裂肺的呐喊,瞬间一股无名火在我的心理腾腾地窜了起来,我想我当时脸上的狂风暴雨不压于围裙妈妈的愤怒,呵斥的话语脱口而出:“你来大姑家做客,大姑做什么,你就吃什么,哪来那么多要求,人小小的,要求倒不少!”

儿子一见我发火了,他哭得更厉害了,那叫一个梨花带雨,并且敞开嗓门大喊:“我就要吃米饭,我就要吃米饭,我不吃面条!”

“不吃面条,那就别吃了!”我气呼呼地说道。儿子听我这么一说,一边呜呜地哭,一边跑来抱我的腿,用怯弱的眼神盯着我喊:“妈妈抱抱,妈妈抱抱!”我终是不忍心,蹲下身来,把他抱在了怀里,安慰一番后,又哄着他吃了面条。

那天晚上,当儿子睡下后,我却在床上辗转反侧,他那双怯弱的眼神时不时地在我的眼前闪现。我细细地回想当时的情景,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是在自己家里,我还会冲他发火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在家里我不会觉得他没礼貌,更不会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午时他哇哇大哭(具体因为什么我已想不起来了),我努力地哄着他,可是,婆婆却在旁边火上烧油:“你只要一带孩子,孩子一天都哭!”本来已心烦气躁的我听到婆婆这句话更是怒火丛生,仿佛即将燃烧我整个心腔,我努力地深呼吸,控制住了情绪的爆发。

当时虽然控制住了情绪,可是情绪却并没有消除,而是被我压在了内心深处。所以,当儿子一无理哭闹时,我的情绪就像火山爆发开来,燃烧着我们母子的心扉。

我的眼前时不时地浮现他那张委屈的脸庞以及大声宣称自己想要吃什么的情景。我猛然一惊,他明白自己心理想要吃什么,那是多大的进步,而我却用“礼仪”的标杆硬生生地将其阻断了。他只是一个两岁的孩子,而我却以大人的标准要求他,愧疚、难过一起涌进我的心理,用手抚摩着他熟睡的稚庞,眼泪顺着脸颊轻轻地滑了下来。突然,他一个翻身搂着我的脖子,用带着哭腔的声音着急地喊:“妈妈抱抱,妈妈抱抱!”

我把他楼进了怀里,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我一直都知道妈妈生气会让孩子害怕,会让孩子恐惧,会让孩子感到无措,甚至会让孩子处在自责的状态,觉得都是他惹妈妈生气了……可我依然让孩子感受到了那种恐惧。品着咸咸的泪水,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事,都绝不能迁怒于孩子!”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我真的实现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不管发生了多么不愉快的事,我都尽量不向他发火。有时候实在控制不住了,我就去告诉他:“妈妈有些生气,妈妈要去卧室安静一会儿,你先自己玩一会。妈妈一会儿就出来。””有时候就去洗一把脸,整理好情绪再来面对他,尽量不把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孩子。

长期坚持下来,我就在儿子心中成了那个不生气的妈妈。回顾这三年的成长,我觉得要做到不生气,妈妈要注意以下四方面:

◎及时觉察并处理自己的情绪

我上面写的那次对儿子发火,其实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觉察出自己的情绪,让企图压抑的情绪迅速蔓延,燃烧成了熊熊烈火。如果我能早一点觉察出自己的怒火,及时处理自己的情绪,就能避免自己对孩子发火。我上面写的“让自己冷静一会”的方法很管用,我多次用它来平息怒气。

◎读懂孩子的那些淘气行为

我想大多数妈妈都有共同的经历,面对孩子的淘气行为,比如,把花盆里的泥土涂到电视柜上,拿着画笔四处乱画,叫臭妈妈,吃饭弄得到处都是等,妈妈难免会生气。我曾经为侄子一些淘气行为生过气,但在我儿子出生以后,我就意识到他那些行为其实都是自身成长规律的一些行为表现,把他的每一种行为都看成一种进步。这样一想,心理就坦然了,即使有怒火也转化成了愉悦的心情。

◎用“他毕竟是孩子”来安慰自己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比如,一满足他,他就大哭,甚至躺在地上打滚。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很容易生气,因为这时不仅是孩子让妈妈生气,妈妈更多的是要接受旁人的指指点点。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用“他毕竟是孩子”来安慰自己最有效,只要一想到对方是孩子,孩子哪有不哭的,心理就会很释然。这样,也不会太在意别人异样的眼神。

◎加强自身修养,让内心平和

当我们内心真正平和时,不管生活环境怎么样,我们的内心都难以掀起波澜。而且当我们的内心越来越趋近于孩子的内心时,我们不仅不会生气,还能重温一次童年,让自己那个内在的小孩与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


    关注 龙春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