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我想和你唱》的人,便懂下一轮内容创意的风口何在

 

“连接型内容”或将成为下一个内容创造的风口——一则,有市场的商业诉求,二则,有文化的社会意义。...



如果阅读不方便,不妨听语音吧
1号播音员:张梦婕


人类,正在进入“文化大割裂”的时代。

越来越少的,一个文化产品成为普世的现象级爆款;越来越多的,这个圈层的超级爆款在那个圈层浑然不知。

美国学者伊莱·帕理泽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个再形象不过的术语——The Filter Bubble——直译而言,就是“分割的气泡”,即,随着媒介普及程度的扩大与算法科技时代的到来,曾经的大众被四分五裂到各个圈层的“气泡”当中,并且越来越匮乏于交流。

这种关于兴趣的、人群的、资源的的割裂,不仅仅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当下正在发生的传媒现状,更是我们需要警醒的、未来甚至会影响人类文化走向的文化陷阱——一旦文化走向分裂而阻断交流,文化融合、反思、创新的弹性将受到极大重创。

所以,我们必须看到,在中国今天的综艺市场上,有一个非常特殊乃至独一无二的节目,在做的就是“文化大割裂”时代下弥合与连接。

这,就是做到第三季的《我想和你唱》。

《我想和你唱》如何做到“连接”?

于是,从文化割裂与文化弥合的角度出发,1号认为,可以把《我想和你唱》定义为一档“连接型”的节目。

首先,它连接了人群——明星与素人。

当然,在近年总局的三令五申之下,星素结合的节目比比皆是。然而,相较于处于政治安全生拉硬拽的星素结合,《我想和你唱》是一档从节目底色起、从模式根源起,就纯粹要做明星与素人连接的节目,节目组称之为“星素社交”。而由此,你也看到了这档节目在国内星素结合之上的“三大之最”:

其一,最自发。相较于不少星素结合节目苦于寻找素人资源,而《我想和你唱》几乎是目前星素节目中最能够调动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节目;

第6期:张杰与粉丝合唱《最美的太阳》


其二,最尽兴。由于欠缺足够的荧幕经验,多数的素人在节目中非常难展现本真的、自在的状态,而《我想和你唱》却将素人的high点从节目前的歌曲录制一直延续到节目上的舞台表现,并且你从中看到了中国素人无限的创意和幽默感,真正能从这个节目的素人呈现上,看到一个朝气的、活力的、有自信、有创造力的中国世相;

其三,最大规模。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一群人的星素互动,而《我想和你唱》做的则是百万人的星素互动,连接的不是一个精心挑选的特别的素人,而是任何一个想要互动便可加入的普通的素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级别的星素互动。



其次,它连接了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

双屏互动的融媒体创新,在近年来屡见不鲜。然而,成功造成大势的却寥寥无几。《我想和你唱》之所以可以连接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重要核心便在于它找对了“连接点”——音乐。

在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端,音乐类节目是类型化程度最高、市场稳定性最强的,在作为新兴媒体的手机屏,唱歌类应用是国民度最高、用户群最大的。在两端都有极其成熟的硬件条件与市场环境,通过“合唱”的形式,便将大屏与小屏合二为一。

再次,它连接了时空——经典与当下。

《我想和你唱》的模式逻辑是,以歌手发表的经典曲目作为召集令与唤起者,集结百万素人进行最新版本的歌曲合唱。

作为召集令的曲目往往都是多年之前各个歌手的经典之作,它可能是属于60后、70后、80后或者90后的,但它作为召集令发布之后,也成为了一种面向公众的“挑战项目”,会打破圈层地看到不同代际的人的演绎作品。而由此,一个音乐作品也在这样的全民挑战的背景之下,成为让不同代际的人进行音乐沟通的场域。

《我想和你唱3》如何升级“连接”?

而令1号意外的是,做到第三季的《我想和你唱》,非但没有呈现出许多综N代在第三季容易暴露的“老态”,反而进一步地放大了它地模式优势。

其中之关键,1号认为,是做到第三季的《我想和你唱》更吃透了其在“连接性”上的特性与优势,于是,便以此为节目改版的核心,有的放矢地进行模式升级:

首先,它进一步强化了人群连接。

上文我们说了,《我想和你唱》做的其实是一场国民性的“星素社交”,而社交应该是更深度、更紧密的。于是,《我想和你唱》在本季人群连接上做的两大调整是:其一,减少明星数量,由每期三名明星变为一名明星;其二,增加素人曝光,大比例增加星素互动的形式与版块。

例如,“10秒同框合唱”,让30个素人每人有10秒的时间与明星进行合唱。这个合唱表演十分有意思,由于每个素人的表演时间压缩到了10秒,于是,每个素人的音乐演唱与表演设计都有了更精致的处理,体现在舞台上的效果便是,设计感更强、趣味性更高、内容密度更大。

第4期:莫文蔚与素人“10秒同框合唱”


又如,最终合唱前的“排练时间”,让两位最终合唱的候选人分别与明星进行合唱,在这个过程中由明星选择最后合唱的素人代表。这一环节的设计,便有几分把舞台秀变成真人秀的意味,看到了星素互动在真人秀纪录镜头下的不同呈现,是一种大胆而新颖的模式设计。

其次,它进一步强化了媒体连接。

相较于前两季节目,通过一个星素合唱的剪辑短片交代了双屏媒体融合的前史,便进入到舞台秀的部分,第三季的《我想和你唱》在保留最经典的剪辑短片外,在节目开头增加了一个明星打电话邀约幸运素人赴约爬梯的环节。

第2期:王源给粉丝打电话


这一环节的增加,通过“打电话”这个动作设计,其实完成的是一个从新媒体到电视屏的媒体渠道转化,具有枢纽性、交接性、过渡性,更有仪式感地达到了衔接了双屏之间的融合关系。

最后,它还进一步强化了时空连接。

前两季节目的时空连接,主要是依靠星素互动中的人完成的,但从本季开始,由于增加了“想唱KTV”的环节,这一连接关系还开放到可由歌曲完成。

例如,在王力宏专场的“想唱KTV”环节中,既有在2004年红极一时的《老鼠爱大米》,也有在近年红遍中国的《海草舞》。它跳脱出了仅限于歌手本人的专场歌曲表演,而变成了一个歌手作为参与者的与有关音乐的时光隧道。

《我想和你唱》的“连接”启示录

在“文化大割裂”的时代,媒介渠道分散所并发的观众注意力分散,对传媒行业而言,既是一个当下的挑战,也是一个未来的机遇。

而1号由《我想和你唱》所看到的,便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大割裂”的语境之下,“连接性内容”所可能产生的巨大价值:

其一,连接起人群,将会爆发集群的创造力。

广电号召行业多创造素人节目、星素节目,其实并不无道理。在《我想和你唱》的歌曲剪辑短篇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网民无比强大的创意爆发力,在同样一句歌词之下,百万级的素人们贡献了千变万化的声音表达、面部反应、肢体语言、组合创意,这是全球最强大的模式创意大师也无法达到的创意高度。



其二,连接起媒体,将会形成最大声量的社会效应。

在内容割裂、渠道割裂、受众割裂的时代之下,只有通过具有迁移性的联动效应,才能让一个内容穿刺不同的“分割的气泡”,形成社会级别的影响力。一方面,它带来的是商业价值,实现广告效益的最大覆盖;另一方面,它实现的是文化价值,正如前文所说,分割的气泡、分裂的文化造成的是不同文化碰撞的式微,这将对文化反思与创意的弹性带来极大影响,而若能实现有效的媒体融合,实则缩小、延缓或避免这样的不良局面。

而作为目前国内在“连接性”做得最成功的节目,《我想和你唱》无疑能够提供给后继希求在“连接型内容”上继续发力的团队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价值:

其一,要找到连接的“点”。《我想和你唱》的“点”是音乐合唱,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其二,要找到连接的媒体。《我想和你唱》连接的是活跃用户基数极大的唱歌软件,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其三,要找到连接的模式。《我想和你唱》是从百万级、到百人级、到三十人、到六人、到两人、到一人,是从开始强调娱乐性为主、到中段专业性渐增、到收尾带来严肃性的表演,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1号结语

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

越割裂、越离散,聚合与连接便约会成为呼唤与期待。1号认为,“连接型内容”或将成为下一个内容创造的风口——一则,有市场的商业诉求,二则,有文化的社会意义。

那么,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1号认为,不妨借鉴《我想和你唱》的模式逻辑,思考一下抖音。


近期好文

◆ 豆瓣评分,“水有多深”?

◆ “张艺谋们”转战网剧的商业逻辑

◆ 1号合辑 | 如何评价5月的传媒业

◆ 1号专访|朱军:文化自信,综艺节目应有的底气与灵魂

◆ “跑男”衍生品销量惨淡 综艺衍生品市场方兴未艾?

◆ 1号重磅 | 优秀生VS高富帅VS进击者——三大视频网站竞争画像

◆ 请时刻准备好跟所有当红偶像告别!

◆ 联动营销,网剧套播,两部“女子图鉴”更新“超级剧集”新法则?

◆ 从塑料级到钻石级:综艺正能量表达进阶手册

◆ 1号专访 | 模式研究专家彭侃:中国原创的春天还有多远?

◆ 1号合辑 | 2018年Q1传媒1号蓝皮书

◆ “撩”时代,国产“纯爱剧”的爆款在哪里?

◆ 1号重磅 | 香雪兰:监管风暴下,视频网站选秀造星的盛世危言



    关注 传媒1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素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