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达峰泥模.泥哨.泥响蛋

 

泥模.泥哨.泥响蛋泥模、泥哨,小时候玩过,现在也收藏了不少。编过书、写过稿、办过展。这些造型各异、线条简洁、...



泥模.泥哨.泥响蛋
泥模、泥哨,小时候玩过,现在也收藏了不少。编过书、写过稿、办过展。这些造型各异、线条简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现如今已不多见,大多成为“文物”。

“泥响蛋”小时候没有见过,更没有玩过。说到“泥响蛋”,还有一段趣事,十几年前,天津三岔河口附近改造清淤,挖出一大批破瓷、碎玉、烂瓦片,还伴有一些泥模玩具、象棋子等。当年,要这种东西的人并不多,大部分被我弄走。经过清洗、分类、断代,其中不乏珍品。反应了明清时间三岔河口的风土人情。

有几个圆圆的陶球,吸引力我,外皮有的光光,也有几何图案的,中间镂空的,有些还雕刻出各式花纹,有的一晃,还能发出声音。



关于这种陶球,我并不了解,查阅资料某年的《文物》杂志里,有一介绍,说某地出土的某文化遗址里,出土了几枚这种陶球,专家考证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我怎么也不敢断定,我收集的这些陶球有三千多年历史。这期间我也咨询过几位这方面的行家,答案都不太令我满意。

某日,二姐夫师绍敏,来我家喝酒,看到这些陶球,便问:“达峰,这是从哪弄来这些响蛋?”

“响蛋?你认识?”

“这东西,我小时候,玩多了,中间放有一粒泥丸,用手一摇,里面当啷当啷的响,如铜铃。准确的说叫‘陶响蛋’。外圈有花纹还可以捆上绳子,做出各种花样,投掷滚玩,这种叫泥绣球。”

二姐夫大我十来岁,淳朴勤快,脑子好,读书多,见识广,最初在镇上的信用社上班,后来下海经商,也曾是富甲一方的当地首富。住我临村,也是我人生的领路人,在我刚开始起步时,没少帮助我。现在他的儿子已随我定居天津。

突然有个想法,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开一间这样的艺术馆,用来展示我的藏品,同时开班,免费给孩子们传授这一灭迹的乡土民间文化。



前几天,天津水上公园水香洲书院举办“纪念民俗学家张仲先生逝世十周年.跨越千年的泥模玩具展”时,免费为100多个孩子讲解、传授了一节“玩泥吧”,很受孩子们喜欢,我也很高兴。

据二姐夫说:“制作泥模,首先要做一个母范,在母范上刻出浮雕图案,再用母范翻出泥模,图案多呈阴文。

制作泥模,需先找些我们当地特有的质感细腻、颜色发红的胶泥土,这种土多在路边或河沟,运回家里,用水浸泡搅匀,最好再挖一个坑,将搅拌好的红胶泥土放置坑里,等水分渗透得差不多时,挖出来,在石板上或水泥地面上,反复揉打,摔透揉熟,就像揉面团一样,黏而有韧劲,切成小块,备用。

泥模拓好,不能直接在太阳下暴晒,以防爆裂,需要放在阴凉的地方,慢慢阴干。然后,放入土窑,点火烧制。烧制好的泥模玩具,变成砖红色,相互轻轻撞击,音质清脆,且不变型的即为成品。”







泥哨,这东西我小时候玩过,实际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曲的变体,造型多以小鸟、小鸡为主。泥哨腹中为空,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有的需要加入少许水,才可吹响,我们叫:水哨。

二姐夫说:制作泥哨,用的材料跟泥模用的土基本相同。制作时,先用刀把备用泥团,割成大体轮廓来,再用泥哨的母范,拓出泥哨后,顶端做一个吹孔,然后用竹签将腹中掏空,还得留出一个发音孔,这样一个漂亮的陶哨就制作成完成了。

泥响蛋制作的过程比较复杂,泥响蛋中间镂空,球面雕刻有各种花纹,球体中间放着一颗泥丸,用手一摇,如同响铃。

首先将备用的胶泥土,做成窝头状,包进沙子和干泥丸,封口后仔细对接或直接团成圆球。圆球稍干,再用刀具或竹签刻划出各种图案,有还要做镂空处理,然后,在上窑烧制,这样一枚枚漂亮的“泥响蛋”就制成了。

泥模、泥哨、泥响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大多是人们在劳作之余,随遇而安之时,自由创作出的,随心随意的作品,正是这种随意性,才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了人类一种最朴素、最自然的审美情趣。唐代以肥为美,从唐代的泥模玩具中就可得到证实。再如宋代的“摩喝乐”、清代的大辫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打土豪,抗日救国、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等等。因此,泥模玩具对人文历史、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也具有重要的、无法代替的意义。



现在,历来被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泥模、泥哨、泥响蛋也这类土里掉渣的土玩具,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画家、雕塑家、艺术家、收藏家的重视和赞赏。

丰子恺先生曾说:“这种(泥模儿)玩具最富有美术意味,最适合儿童心理,我认为是着实应该提倡的……它是我的美术研究的最初的启发者。”

在天津,我的两位恩师张仲老和冯骥才先生就特别关注这类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和传承,他们的老友画家华非先生和金石家刘栋先生,八十年代中期还出版过一本《泥模艺术》,现在已经是难得的珍贵的参考资料了。

多说两句,在我收藏的众多泥模玩具中,没有发现,还没有发现雄安新区一带的“泥响蛋”。

泥模、泥哨、泥响蛋,这种真正的淳朴的民间艺术瑰宝,早年孩子们美术作品、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最原始的启蒙教材,至今不被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所重视,它们的收藏主题是官窑青花,明清瓷器、名人字画、铜鼎甲骨……

好在,民间最美、最淳朴的民间艺术,还是有民间最美、最淳朴的草根爱好者们来收藏、来保护、来传承。
作者简介
董达峰,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年历片研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未来》作家责任编辑,包头市最美书友会顾问。发表专著、论文300余篇,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国文物报》《中国艺术报》《中国商报》《天津日报》《四川日报》《中国收藏》《收藏》《收藏家》《收藏界》《今晚报》《山西日报》《燕赵都市报》《天津青年报》《每日新报》《乡土》等等均有报道或刊登转载,多篇文章和作品被推荐到百度首页,几十篇论文被:美国波斯顿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广西大学、东北师大、重庆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河北师大、西北大学、湖南大学、贵州大学等等转载存入数据库。


包头最美书友会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不忘初心

展翅飞翔
主   编:依然

副主编:天心  若凡


    关注 魔幻小狼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泥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