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人物 胡诗宇:在燕园第120年的风雨里遇见你

 

“你觉得这是一场非常长途的跋涉,那当然是选择素履前行。“...



作者|黄琦元
排版|马热万 吴曦


采访伊始,我问起胡诗宇选择北大行管的原因,他先是按照我的问题郑重其事的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选择这条路对自己的要求,然后笑着摇摇头:“其实当时我没想那么多,”他停顿思考了一会儿,“就是觉得挺喜欢的,喜欢就够了。”

后来这一点最初的喜欢,成了他在这场跋涉里的那份初心与不能忘记。他知道这条路艰难也遥远,但是因为喜欢,所以跋山涉水,风雨兼程。

5月4号中午,胡诗宇发了一条朋友圈:百廿相遇,不胜荣幸。配图是被风吹皱了的未名湖和湖边隐在绿荫里的博雅塔。未名湖边的桃花开了,就在前几天。

今年3月30号,北大的一份通知公告正式宣告着他持续了15个月的考研深潜彻底结束,他以总成绩排名第一的名次考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这之前,他在东财有很多身份,他是行政管理专业2014级的学生,是历史协会会长,是《国风》杂志总编辑,而从此以后,他在东财的四年又以北大作为了精彩的落幕。

说起这一天,他显得很平静:“因为面试完那天我自己感觉发挥的还不错,问题不大,其实挺平淡的。”

考北大,是他从大二开始就有的想法。然而想考和考上之间,又是一条两年的长河,河水不绝,向东而去,他乘着一叶舟,荡荡悠悠过河。风不算平,浪也不静,好在舟楫不停,百廿之际,终于相遇。



走不出的困境就多走几步

16年年底,他买了第一套教材,等到第一次把教材过完一遍,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天,一篇一篇把笔记整理完,大连已经入夏了。而真正进入备考状态,就到了暑假。他坐在之远403教室里,一学习的时候发现什么事情都有趣。傍晚,有大爷放着最炫民族风绕着之远跑圈,他扒着窗户,恨不得下去跟着看一会儿,有同学在走廊里背书,他不习惯在走廊里背书,就拿着一本书,在走廊里看他们背书,他形容那段时间是“浮躁得不行”。

“那是怎么渡过这段时间的?”

“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熬自己,磨性子,热也在那儿坐着,好玩儿的也不玩儿。”他一边说一边回忆了一下,“很痛苦,但是必须得承受。其实差别就这么大,你忍下来学进去了,进度就和别人拉开了。”

他讲起那段时间:“我每天也不会起特别早,也不会睡特别晚,就是有规律的学大概8到11个小时,每周休息半天,彻底放松,胡吃海塞。”他一边说一边笑,这样艰难的日子在回忆里也是温热而有趣的。

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年的12月,他说这个月是“玩儿命学”。12月的大连和之前最艰苦的8月成了鲜明的对比,海风吹了几天,空气就冷得可怕,他得了重感冒,脑子混成一团,害怕传染给教室里的同学,还带着大口罩,教室里暖气一烘,拿起笔接着学,就这样走过了2017年最后的时光。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然而比起8月份没有空调的自习教室和12月大连的妖风,最艰难的还是心理上的压力。

有一段时间,他诚惶诚恐觉得考不上了,心理包袱特别重,几乎什么都学不进去。他坦言,因为本科成绩也不是很好,专业又不是很热门好就业的专业,如果没考上,二战压力会更大,这些都是曾经让他感到情绪崩溃的原因。

“可能是紧张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咔一下崩溃,然后我就有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他想,今年就这样了,放手一搏,不考虑结果。大不了就再来一年。放下一直困扰他的“能不能考得上”这样的终极问题,重新回到书本里,反而学到很多东西。

像是蜗牛不再顾及葡萄成熟是不是还早得很,只是一步一步往上爬,步履不停。

后来初试成绩出来,他在两百多人里面排第二进了复试。

在采访的最后,我曾问起他大学四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不假思索:“其实我绝对是自由主义散漫主义的人,想到啥就做啥,平时也没什么规划。”

和所有东财人都一样,他也在这个校园里肆无忌惮的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说大一上学期,安安稳稳坐在教室里上的课没多少,参加社团,去学生会,把热情都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里去。当然,后来也因为这些挂了科,和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一样。

“但是考研真的没有那么难,要是能拿出来高考一大半的努力就够了,”他点点头,“真的,北大也够了。”

他说:“我们只是在大学里轻松惯了,”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

“其实就只是和自己的博弈,谁都不需要战胜,只要战胜自己就行了。”



“历史中有梦”

大学四年,令胡诗宇印象深刻除了最后5个月紧张的备考,最绕不开的就是在历史协会的经历。

他喜欢历史,可能是因为父亲是语文老师,家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小就读了很多历史书籍,但更多的可能是一些他也不清楚的原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喜欢历史也和喜欢某种菜品或者某个姑娘一样简单,肯定有原因在哪里,但是我也懒得去思考到底是为什么,仅仅就是因为喜欢而已。”在他眼中,历史中有过往,有当下、未来和梦想,“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太浮躁不会是一件好事,容易陷在里面无法自拔,倒不如先停几步回过头望望,或许看清了背后,眼前也就渐渐清晰了。”

带着自己对历史的喜爱和理解,大一的时候,他加入了历史协会,第一次以新生的身份走上国风论坛主讲人的位置。然而在他自己眼中“言之有物”的文章却遭遇了挫折,已经离开协会的学长学姐来给他审稿子,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被推倒重来,学长学姐们一处处指出他的错误,然后再陪着他一句一段的改。

后来那篇稿子他又写了很多遍,等到他站上讲台,写作和思维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学长学姐们陪着他改稿子的那段经历,成了他在史协印象深刻的时光。

“像是一种很绵长的情谊,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即使年纪相隔也不能成为交流的阻碍。”

后来这些,成为了他直到现在也在不断跟进陪伴着学弟学妹的动力之一。

今年五月,已经离开史协快一年的胡诗宇带着对史协人这样绵长的情谊再次回到国风论坛并致辞,“历史协会的传统一向是自由和包容,我会尊重你的话语权,尊重你思想的独立性,大家互相之间批评指正逻辑错误、互相批判所持观点、互相交流分享理念。不同的人就应该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头脑闪烁后碰撞出智慧火花。”

他用少有的严肃语气和我说:“这是历史协会最高的人文精神,也是我在那个地方得到的最好的东西。”



4月18日公共管理学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胡诗宇笑着说:“我不排除我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然后今天才能站在这儿,如果我低个十几分儿的话可能,今天大家应该都不会知道有我这个人。”他谈及失败的时候很轻松,就好像他的故事里也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情节,但无论是考前加入的新科目还是被推翻重来的演讲词,他最后总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和面对着失败的可能,卸下心理的包袱,准备好了安安稳稳从头再来。

“你觉得这是一场非常长途的跋涉,那当然是选择素履前行。”

2018年6月的未名湖边,已经是夏天的气息。而从800公里外的海岸走到这里,花费了胡诗宇四年的时光,兜兜转转,步履不停。


    关注 东财人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