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什么样的策略,得以让中国电信一直在物联网做领跑者?

 

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物联网的中国电信,正在迈入“亿时代”。...





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物联网的中国电信,经过几年蓄势,2016年连接规模突破千万。2017年以来,围绕平台建设和生态构建,深耕智慧城市、垂直行业及个人消费等三类市场,目前连接规模已突破6000万,预计到2018年底承载用户数规模将过亿,正式迈入“亿时代”。

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中国电信NB-IoT网络部署基本完成,物联网平台能力在不断提升。下一步,中国电信将延续之前对物联网产业链的补贴政策,发挥政策引导和杠杆作用推动物联网生态圈中新的技术及应用的快速发展。

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
“端管云用”带来的价值提升
据介绍,中国电信主要通过“端”“管”“云”“用”四方面助力产业链价值提升。“端”是指模组终端的参与者、“管”是指基础网络的运营者、“云”是指开放平台的提供者、“用”是指产业应用的推动者。赵建军指出,作为运营商,要将“云”和“管”作为核心,再向终端和应用产业两端做延伸和拓展。

从“管”的角度来看,中国电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完成NB-IoT和LTE网络,打造高低频融合、高中低速全覆盖的精品物联网络。中国电信的整个网络布局,聚焦在4G物联网。作为国内首家完成4G低频全网重耕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在物联网市场上的4G转向更快,4G用户的连接已经超过70%的比例。

在4G+高速率网络领域,已建成70万基站,实现300Mbit/s峰值速率;在LTE Cat.1中速率网络领域,与4G共用80万基站资源;在NB-IoT低速率网络领域,已开通31万NB-IoT网络基站,是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惟一提供全国覆盖的商用国精品网络,目前连接规模已经超过500万。

针对需要语音支持、高移动性的低速率物联网应用场景,中国电信已在部分城市试点eMTC网络,并计划今年下半年试商用;针对无人驾驶、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更高带宽、更低时延应用需求,中国电信积极参与5G标准制定和网络规划,并已在深圳、苏州、雄安等6城市建设5G试验网,力争2019年实现试商用。

“端”的方面,中国电信多样化的定制终端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协助产业链合作伙伴降低生产成本。中国电信在终端模组上聚集了高低频融合、高中低速全覆盖、与精品物联网络相匹配的通用模组,目前已累计上架近百款产品。尤其在NB-IoT模组方面,中国电信一路领跑,NB-IoT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价格方面,推动NB-IoT模组价格由最初的上百元每片下降到几十元每片,下降幅度超过2/3,有力推动NB-IoT模组的行业普遍应用。

另外,中国电信与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开发了适用于智慧水务、智能家电、共享单车等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通信模组,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开发物联网智能终端,并可以很方便地将终端对接到中国电信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减少终端监控软件开发的时间和成本。

在2018年中国电信推出了NB-IoT开发版,可以促使中国电信合作伙伴在做终端的物联网化改造过程中大幅缩短时间,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开发成本,预计在整个成本当中节省30%左右。

中国电信资源的全面投入,推动了模组成本不断降低。赵建军表示,“电信运营商在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协商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发挥政策引导和杠杆作用,降低模组的成本。”

那具体该如何推进?赵建军认为可以从3方面入手:一是在招投标等引入环节方面,在严格质量要求的同时,对模组价格进行明确限制,反向推动模组厂商通过投入技术研发、优化自身流程等方式,降低模组生产成本;二是深化物联网业务在各行业领域的覆盖和拓展,扩大市场规模,通过市场规模化,带动模组生产的规模化,降低成本;三是加大模组补贴。电信今年继续投入3亿元对模组进行补贴,同时也会关注整个补贴流程的优化,确保补贴的准确性,真正发挥补贴的杠杠作用,降低模组成本。

从“云”的角度看,中国电信建成了从连接到使能,再到SaaS应用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在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产业都在向智能化转变,不仅对物联网络的需求旺盛,对云资源的需求使用也同样频繁,几乎每一个物联网项目对云都会有需求。中国电信在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将会在其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平台方面,中国电信按照平台的三层架构在构建平台体系,上年6月份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平台体系包括连接管理、通用使能、垂直使能服务。

连接管理平台架构于自主研发的云平台,具有海量并发处理、高弹性水平扩展、微服务架构等特点,功能上可实现物联终端生命周期管理、自助连接诊断和自动化规则等,每日调用次数超1.4亿次,为物联网客户提供优质体验的连接管理服务;通用使能平台实现了多种终端协议的快速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设备管理等功能,通过平台能力开放,为终端和应用开发厂家提供更好的开发环境,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面向垂直行业推出了白色家电行业使能套件,提供完整的家电智能化解决方案,适配超过20个品类,上千个APP定制模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助力家电行业智能化产品快速上线。

另外,基于物联网开放平台体系,中国电信打造智慧停车、智慧环卫、智慧楼宇、智慧小区、智慧校园等多个行业的SaaS应用。

“用”的方面,中国电信提供多行业解决方案,助力客户价值提升。“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可以说,应用创新将是物联网的核心。”赵建军表示,“运营商不应局限于万物互联的大连接机遇,也应在应用上做深耕和布局,深入产业链,与产业链生态协作发展,推动物联网在行业应用部署。”

当被问及在应用创新方面如何探索时,赵建军给出了3点建议:首先,加大物联网应用在行业领域的覆盖面和介入度,深度了解各行业的运营环节、生产特点和需求痛点,将应用与运营环节和个人生活进行整合和聚集,成为应用行业发展和个体生活的一部分;其次,加大应用技术的研发,既要在基础技术上进行加大投入关注,在前沿技术的研发布局上,也要紧跟趋势,进行持续性研发更新;最后打造开放性的合作平台,在应用设计和开发上,可以以共建的方式吸引企业客户乃至个人消费者加入到行列中来。

而中国电信在物联网落地应用上,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比如在智慧城市方面,通过水系“联排联调”,有效提升了福建福州市的城市水系管理。在福州市城区47个主要易涝区域部署超过1500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监测积水数据;对现有的水系闸泵设施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水闸联动;通过模型运算,为联调联排提供决策建议,实现应急排涝、智慧调度。现在,降雨、蓄洪、泄洪、排涝、导流的水系已全程“联排联调”,城市防汛排涝及水系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垂直领域方面,中国电信开发了“小牧童”畜联网产品。该产品利用套在奶牛脖子上的物联网设备采集奶牛的活动量信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现代牧业提供奶牛和大型散养畜种的实时定位、轨迹查询、生理期实时监测等多方面服务,有助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降低成本与劳动强度,助力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

面向智能家电市场,中国电信打造了白色家电行业使能套件,套件中包括了标准化的智能净水器、智能空气净化器等行业应用模板,可以帮助客户快速实现家电入网,并可以通过手机APP、管理平台对家电的进行监控,降低运维成本。比如一个做共享型智能净水器的客户,在使用中国电信的方案后,采用自动化监控代替日常人工巡检,人工成本降低了30%。

共生共创共享的物联网生态圈
中国电信天翼物联产业联盟自2016年7月15日成立以来,联盟成员已超过250家,已快速成长为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发展的最具“行动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联盟之一。

在中国电信提出企业3.0转型战略背景下,为接应物联网业务生态化实施要求,服务于“天翼物联产业联盟”生态推进,中国电信于2017年6月,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发布了物联网开放实验室,面向产业合作伙伴、行业客户等用户开放,提供端到端、可配置的新型物联网基础设施,同时还构建实验室生态服务体系,提供基础资源、产品开发、认证评估、专家咨询及对外演示五大服务。
“外因+内因”的助推
中国电信在物联网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赵建军坦言,中国电信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利的生态环境。“在外部环境上,国家政府大力扶持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促进物联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有利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在物联网业务发展和推进过程中,也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都为中国电信物联网的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行业环境;而在内部上,中国电信提出了转型3.0战略,把物联网作为基础业务之一,成立物联网分公司进行专业领域的运营,并从集团、省、地市等层面,进行战略落地的分工和推进,建立并完善‘集团管总,专业主建,属地主战’的协同运营体系,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进产业共建。在集团上下的团结努力下和产业合作的支持,中国电信在物联网这个新兴领域逐渐,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赵建军具体说明到。
大数据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物联网和大数据相互交叉,收集、分析和理解物联网数据成为关键,而目前,在实际使用上,物联网的大数据挖掘仍然不够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数据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些数据将如何处理?

记者从中国电信获悉,对于海量的数据,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一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中国电信对于物联网数据有统一的平台和数据库进行管理,同时在内部管理流程上,对不同数据设置不同安全授权等级,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二是确保物联网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大数据的采集和监控,实行7×24不间断的监控,同时对各行业、各消费级别的数据设定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确保大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三是在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上,中国电信后期也将在物联网与大数据的融合方面,进行深度布局研究,与客户开放合作,让大数据与物联网更好地融合发展。
挑战及应对建议
如今物联网的热潮“铺天盖地”,但其发展依然存在诸多挑战,“目前物联网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且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应该说整体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是很好的。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目前物联网在发展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安全隐私、产业和技术分散等方面。”赵建军向记者分析到,具体来看,在安全隐私方面,物联网安全是互联网安全的延伸,但是跟互联网安全相比,物联网在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防护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物联网安全的“三个特点”带来了“三大问题”——泄露途径更广、防护难度更大、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在产业和技术上,我国物联网行业区域覆盖广泛,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尽管产业的整体规模仍不大、效率低;二是行业集中度低,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三是结构失调,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四是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传感器技术、物联网芯片技术滞后于国际水平,这是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是核心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标准体系缺失,规模应用相对不足,技术难以对接市场。

那么如何迎难而上?赵建军认为,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完善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议出台物联网安全指导意见,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加强对物联网共性和关键安全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动物联网团体标准试点;建立政府主导、第三方测试机构参与的物联网安全预警和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二是鼓励自主研发和创业创新,加快物联网安全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智能感知、无线互联、数据处理、智能分析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投入;鼓励信息安全企业与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增强物联网安全产业的创业创新制度供给,加快物联网安全产业集群化步伐。三是加快制订物联网终端标准,加强物联网终端入网检测,建议加强物联网终端监管力度,提升物联网终端规范化管理。

综上可见,运营商在物联网上有力的投入和全面构建生态链,也给产业链制造了更有利的市场环境。那么围绕中国电信物联网,各企业有哪些实际行动呢?

爱立信与中国电信联合打造了一套全球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DCP,得到业界广泛青睐。目前,全球已有28家运营商选择了爱立信的DCP平台,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爱立信与中国电信打造的DCP平台,为企业提供资费定制能力、多通道流量管理、可控可管、二次流量经营等服务,可更好地满足企业客户部署物联网的需求。(点击图片查看网络报道)





在2018 年下半年,大唐移动希望与中国电信在网络设备、智能硬件及垂直行业应用3 个方面进行合作。在网络设备方面,大唐移动作为传统的网络设备厂商,可以为中国电信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的网络设备;在智能硬件方面,大唐移动可提供设计、测试、生产等全方位服务;在垂直行业应用方面,大唐移动可分享行业应用经验并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与中国电信共同面向客户,共同推动行业应用落地。(点击图片查看网络报道)



基于诺基亚贝尔的物联网应用产品方案组合,诺基亚贝尔与中国电信在智慧照明、智慧消防、智慧家居以及智慧环保等领域开展了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创新。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诺基亚贝尔就加入了天翼物联产业联盟,与中国电信及其他合作伙伴积极紧密合作,提供高效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点击图片查看网络报道)



日海物联基于物联网“云+端”生态体系,已面向行业推出了“公用事业、资产物流、智慧家庭、农业环境、智能楼宇、智慧城市”六大领域解决方案。迄今为止,日海物联和中国电信多个省公司已经落实了物联网诸多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合作,并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完成落地实施。(点击图片查看网络报道)

中国电信物联网迈入“亿时代”
的更多详细报道
请浏览
《通信世界》
2018年6月15日刊


    关注 通信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