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各位别再分享歌了!!!

 

因为大家都在听自己的歌啊!...



♫ 这是一篇自带BGM的文章,佩戴耳机食用更佳。



◀ 电影《初吻》剧照

胖友圈每天都有新的刷屏事项,这次是某播放器的用脸生成歌曲。播放器用AI技术扫描你的脸,生成各项指数,同时也生成一首歌曲。我的专属歌儿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对此我无观点,只说一句,年轻的朋友们你们好!

话说现在的音乐平台真是花样百出,光是年底总结,就各显奇招。我们的年底票圈也变身大型晒歌单现场。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年度歌单分享出来,好像有人关心似的。就像我们平时分享到胖友圈的那些歌儿,怕也没几个人点开。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听自己世界的歌啊。



◀ 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剧照

前一阵周杰伦出了新的单曲,除了老粉丝一如既往收听,还有很多路人加入到了调侃歌词队伍,“哥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这土味情歌,不知你有没有听进去。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出道18年的歌手,还在给大家唱歌,那么他的所有歌声,所有关于过去流行音乐的记忆,也都还在。我们常常说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转眼间流行音乐似乎开始式微。现在的歌手都叫偶像了,他们管这叫梦想。只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并不知道,这梦想是当一个名利双收的明星,还是做仅仅一个歌手,有人听他唱歌就够了。

华语流行音乐还活着吗?这个问题真是无聊又凝重,当然还活着。只是以一种更加丰富多彩的状态飘飞着,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安居的巢穴。

今天聊聊音乐吧。

◀ 电影《银河护卫队》剧照

♪ 听歌的人真正经

一千个听众,就有一千首《倒带》《后来》《演员》及……。大概每个人听歌的时候,内心都是一个小剧场,幻想自己是mv主人公本人。关于听歌,故事太多了。

我记得前几年流行一首歌,叫《北京下雨了》。闺蜜老是听,我不以为意。吐槽说,北京下个雨也能写首歌?那为什么不写上海下雨了?每每说这些,闺蜜都甩给我一个白眼。后来喜欢上了一个在北京的男孩子,我就开始关心北京下不下雨。每次知道那里下雨了,就会听这首歌。

有一年夏天,一个从远方来北京找我的姑娘,在KTV里唱《词不达意》,很动情。一首歌就让我感受到了她的情绪,但当时没有细问。很久后,她讲起那时的心情。唱歌的时候她正在网恋,两个人能感受到明显的互相吸引,但因为距离等原因又不敢向前一步。隔在屏幕的两端,她总会想到“词不达意”。那首歌就成了那段时间的治疗曲。

文本的意义在于解读的人,音乐给人的安慰来自于,我们听到歌的瞬间对它的演绎。当一首歌的歌词或者旋律与个体经验挂钩时,那首歌就立刻笼罩上一层独一无二的光晕。

一首歌对人的安慰是什么呢?就像是你的心被顺毛轻抚,所有情绪都被按压了一遍,你会觉得好一些了。

“音乐使我做了一个梦”,作家木心对音乐有过这样的形容,“与战争相反的是音乐,到任何一个偏僻的国族,每闻音乐,尤其是童年时代就谙熟的音乐,便似迷航的风雨之夜,蓦然靠着了故乡的埠岸,有人在雨丝风片中等着我回家。”



◀ 电影《再次出发》剧照

失落的时刻,失恋的时刻,不得已的时刻,在地铁里促狭的时刻,在人群中穿梭,无名着前行的时刻,大概都需要那么一首歌。

“音乐有的时候就是一个时光平台,记录了你聆听时的感想、你聆听时的气候,甚至记载了你聆听时的光线。”当你再听起某首歌时,你还能想起上一次听它时是怎样的光景。它记录了你的生活。

♩ 最愉快的消磨

音乐是如何产出的?这个问题看上去专业,其实不然。关于音乐生产的变迁,普通听众才是见证者。我们看着一些改变正在发生,也在渐渐适应。

首先,唱歌的人变了。今天有种专门职业叫“偶像”。爱豆们和四大天王那时候有相似性,他们都有大量的死忠拥趸。不同的是,爱豆们不再以唱片发行的形式给粉丝们唱歌,更多地采用数字专辑或数字单曲,粉丝的支持也更加方便快捷——单曲购买。互联网发展诞生的线上支付,使听歌这件事成为了一个线上产业链。粉丝的热狂是数字音乐售卖的神器,音乐平台需要流行偶像。

唱歌的人还有一个改变,是原创歌手纷纷被挖掘出来。以前选拔歌手通过各类歌唱比赛,后来有了选秀比赛,现在则有各家音乐平台推出原创歌手培养计划。热爱音乐的人或许没有在电视节目中找到位置,但他们还有更多渠道展现自己。虾米音乐的“寻光计划”,通过扶植原创音乐人,打造互联网专辑,让一大批无名音乐人发出了自己的光。



◀ 原创音乐人 金玟岐

歌曲生产在变。数字音乐时代,传播更容易了,不需要一张过去的CD,用某播放器就可以听听我们过去的爱情。

多样化的媒介对于音乐的传播绝对是利好的。这两年,电视音乐节目开始盛行,比起让歌手红起来的选秀节目,音乐类节目更集中于音乐本身。歌曲竟演节目带火了诸多曲目,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首歌爆红,甚至到了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的程度,令我们恍惚间回到了流行金曲盛出的年代。

小视频APP的盛行,也让一大批流行曲转身成为“抖音神曲”。当然,如果你在人家原唱底下刷这四个字,会被骂得很惨。

技术开辟了电子音乐的新时代,但机器造乐显然有其弊端,流水线的旋律制作,大同小异的电子音,让听众的耳朵逐渐审美疲劳。

音乐市场在变化。今天每种音乐都有用武之地,都有受众市场去接纳它们。大众对于多元化的接纳促进了音乐生产的丰富多彩,流派不仅用作商业区分,也代表了音乐的角色性格。我们更在听歌中划分出了群体:喜欢大众流行的人是追星族,喜欢民谣的人是小文青,喜欢嘻哈的人真性情……人们已然习惯了音乐性格与听众性格的联系。



◀ 电影《再次出发》剧照

“音乐同语言文字一样,已经进入生活成为人们沟通的基本要素,这都是数字时代兴起而产生的改变”。音乐在“好听”的审美价值之外,需要承载听众的情感表达。流派、歌手、旋律和歌词,每一个选择都在构建着听众的形象。

播放器中的“为你推荐”也正是运用了这一点,计算程序抓住了你的选项并提供给你更多类似的选择,这种“贴心”的运算推荐已成为听歌标配。

以前唱片公司通过售卖唱片来赚取利润,现在音乐产业则掺杂着唱片方、互联网公司、广告商等多方的利益。数字音乐播放器从一开始的混乱,到现在逐步走上正轨:版权管理渐渐规范,音乐专题更加有吸引力,地面活动的展开初具规模,这一切都是数字音乐时代的勃兴。甚至网易云音乐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听众们的情感表达和花式抖机灵。

还有许多事情正在改变。听众有了更多的需求,音乐的形式和种类仍然在丰富和细化中。作词人姚谦早年曾说“唱片已死,音乐还活着”,后来的数字音乐时代印证了这句话。但姚谦后来也想通了,“唱片业不代表音乐产业,唱片只是音乐的微小通道之一”。黑胶唱片或是磁带,CD或是无形的数据,承载音乐的形式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音乐的内核。歌还是歌,听众还是听众。



◀ 电影《海上钢琴师》剧照

希腊神话中的音乐之神阿波罗,同时也是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他还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美好。你看,音乐从一开始就是人间良药,治愈着我们。

还是想要一首歌啊,还是想要感同身受。

部分参考自《如果这可以是首歌》
♣ 每日赠书
● 哪一首歌里有你的故事?

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选出1位书友,赠送新经典好书一本。



点击图片可购买此书

《如果这可以是首歌》

姚谦 著

金牌音乐人姚谦随笔集,文字匠人的日常:旅行随笔+生活笔记+产业观察!16页精美彩插,姚谦独家分享旅行和生活中,如旋律一般的难忘时刻!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本期编辑:博文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关注 新经典文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