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回忆录

 

直到今天,我都还清晰地记得3年前的那一幕。...

直到今天,我都还清晰地记得3年前的那一幕。

2015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里,我的一个朋友小杨,一边抽着烟,一边淡淡地跟我说,他想在金融街富凯大厦买一层楼做办公室,和证监会做邻居。

听完后,我张大了嘴巴。我只知道,小杨在这波牛市中挣了一些钱。但没想到,25岁不到的他,竟然一下子有了这样惊人的实力。

其实,在当年,不仅是他,我身边的很多人都似乎在一夜之间发了横财。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嗅到一股一夜暴富的土豪气息。

而这一切,都拜2015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牛市所赐——
Part

1
再回首,恍然若梦


盼了很久,牛市终于来了!

从2014年7月开始,上证指数一路走高。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上证指数就从2000点一口气涨到了5178点。

每轮牛市都会造就一批大牛股,这一次也不例外。在众多牛股中,翻倍只是起步,5倍不足挂齿,10倍尚可称道。
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耀眼的要数乐视网了。

贾跃亭“七大生态”的蓝图以及“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的口号,点燃了无数机构、牛散和股民的热情。乐视网的市值从之前的区区几十亿,一路飙升至最高时的将近2000亿。

贾跃亭本人也一跃成为中国最有钱的10个人之一。也许你很难相信,如今的首富许家印,当时竟比贾跃亭相差了一大截。而后来拯救贾跃亭的孙宏斌,当时完全排不上号。
也许是受了贾跃亭的启发,很多老实巴交的上市公司也开始讲起了转型的“故事”,玩起了“跨界”的游戏。

很多在传统行业走投无路的上市公司,随便收购一家不起眼的互联网金融、影视传媒、网络游戏等公司,股价就会瞬间,乌鸡变凤凰。

最奇葩的是,一家叫多伦股份的上市公司,只是把名字改成了“匹凸匹”,竟然也连续涨停了好几天。

这段时间,无数的市值管理专家开始大行其道。他们号称自己有点石成金的法宝,概括起来就是“定增+并购+质押”三板斧。

首先是搞定增。当时,任何一家公司,随便找个理由,几乎都能拿到批文,而且一定会被一抢而空。甚至于,还会被溢价(高于市场价)抢购。那两年,整个A股的定增数额呈现井喷式发展,2015年高达14000亿!
然后是搞并购。项目好坏不重要,只要有故事,有概念,有噱头,一旦收购成功,市场就会给出数倍的溢价。逻辑很简单,上市公司以20倍不到的市盈率从一级市场收项目,然后以50倍甚至100倍以上的价格在二级市场卖股票(质押或减持),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何乐而不为?

最后是搞质押。股价上天了,还不进行股权质押,更待何时?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们,都把股份质押给了银行,券商、信托公司,换来了大把现金。搞来这些钱怎么花呢?没追求的,用来挥霍;有追求的,用来炒股;有理想的,用来收购项目,要么转手卖给上市公司,要么筹划独立上市。
更直接的就是减持。比如,贾跃亭就在乐视网股价最高时,宣布减持高达113亿的股票。

当时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买不起北京的一套房,但是大股东减持1%的股份,却可以在北京买10套,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这三板斧搞完后,公司股价上天了,股民开心了,大股东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回报。如此一举多得的操作,你说6不6?

深谙此道的私募一哥,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徐翔,联合了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先入股,再并购,后减持”的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为一家百亿级的私募机构,徐翔旗下的泽熙,创造了5年32倍的收益神话,华丽丽地甩了巴菲特、查理·芒格、彼得·林奇等一票投资大师无数条街。
而这一切飘逸的资本运作背后,都离不开那些忙得脚不沾地的金融高富帅和白富美们。定增、并购、质押、减持、炒股,哪一个不需要他们的支持?

从另一方面说,那两年,也是这些所谓的“金融民工”们最幸福的日子, “连睡觉都觉得奢侈”。

那真是一个,如梦如幻的资本盛世。
Part

2
梦醒时,物是人非
而这一切,都在随之而来的股灾后,戛然而止。

2015年6月12日,市场第一次暴跌时,很多人想到的不是减仓,而是逢低买入。在很多人的心中,股市10000点,是个挥之不去的迷梦。

哪怕是股灾发生后,很多人也不死心,总觉得股市一定会很快重拾升势,再创新高。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场摧枯拉朽的股灾,就像是潘多拉打开了魔盒,成了今天种种悲剧的开始。

1、内生尴尬:“三板斧”失效,经营搞得好吗?

2015年年底,中央正式确立了“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总方针。

在金融行业,一系列“去杠杆”和“防风险”的政策陆续出台,包括:定增新规、并购新规、质押新规、减持新规,以及核弹级的资管新规。

这些“新规”所指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堵截那些已被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玩得炉火纯青的资本游戏,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三板斧”。

这对于那些擅长讲故事,喜欢搞资本运作,但却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所以,靠梦想起家的乐视网,从2000亿跌到了100亿,面临着退市风险。与此同时,靠着PPT打天下的贾跃亭,也从身家640亿的“巨富”变成了背负几百亿债务的著名“老赖”。

乐视网不是个案,在整个A股,股价跌去90%以上的公司比比皆是。
这些昔日的“大牛股”变成了今天的“大熊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概念等身,故事遍地,却无法将吹过的牛逼变成现实。

这简直算得上中国企业界的一个奇观了:多的是花里胡哨的“故事大王”,却鲜见踏踏实实搞经营的实业家。

2、外延之痛:都买了什么玩意儿?

不会搞经营,并购搞的怎么样呢?

现在回头来看,当年很多上市公司的并购,简直就是一场场的闹剧,甚至还有像粤传媒那样被“骗婚”的。

2014年,粤传媒4.5亿收购做广告业务的香榭丽。当时,市场对这段“姻缘”十分看好,消息发布后,粤传媒股价一路攀升。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了香榭丽的财务造假行为。从2011年到2015,香榭丽公司账面显示净利润为1.15亿元,实际净亏损却是4.33亿元,前后竟虚构了5个多亿的利润!

也许你会说,粤传媒的例子比较极端。那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组数据吧:
截至到2017年12月31日,全A股上市公司(剔除无商誉以及金融公司)的累计商誉为11924亿元,相比于2013年,增长了6倍。占净资产的比例高达7.64%,占净利润的87.93%。

也就是说,如果对这些商誉全部计提减值,那么有可能侵蚀掉所有公司一年的净利润。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

这种事情究竟会不会发生,取决于你相不相信,上市公司在那两年疯狂买买买的那些玩意儿。

3、诸神的黄昏:贾跃亭、徐翔们的覆灭

这3年,伴随股价的下跌,除了贾跃亭,关于上市公司老板破产的、跑路的、被抓的、跳楼的消息不绝于耳。

当年,玩转市值管理的总舵主徐翔,在2017年年初,因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10亿元。

在2015年牛市中叱咤风云的公募一哥任泽松,因为接连踩雷视,尔康制药,宣亚国际,勤上股份等,所管基金巨亏30亿,排名垫底。

在2015年牛市,因为重仓持有乐视网而大赚数十亿的牛散章建平,因为接连踩雷乐视、中兴通讯,而惨遭巨亏。

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份数据,2018年前5个月,已经有2700只私募产品惨遭清盘。

此外,金融圈的小伙伴们也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

3年前,一篇《中信建投证券年终奖签发!超500万的比比皆是》的文章曾刷爆了朋友圈,让其他行业的小伙伴好生羡慕了一段时间。

如今呢,降薪、失业、还不起房贷,金领的“断供潮”正在不断上演。最近,有人曝光:

某券商高大上的投行部员工收入普遍下降40%,金领的月薪连5000都拿不到。
相比三年前,恍若隔世。
Part

3
谁说过,万劫不复
当然,在一些人看来,今天发生的种种,并不完全是这些当事人的责任,而是一种早已注定的轮回和宿命。

已故的经济学家周金涛,早在2015年就已经预测:2018年到2019年是康波周期的万劫不复之年,60年当中的最差阶段。

因为这两年,正是经济短周期(基钦周期)、中周期(朱格拉周期),房地产周期(库兹涅茨周期)以及长周期(康波周期)的共振低点。

当时他提醒大家:要尽量持有流动性好的资产,现金为王。

在大洋彼岸,曾先后躲过1987年股灾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也用费雪的债务周期理论,多次表达了对全球经济的悲观态度,并且不断地加大了做空力度。
由此可见,任何悲剧的发生,都是内因和外因综合的结果。除了个人的失误,也有大环境的因素。

虽然我们能理解并包容犯错,但现实的惩罚却是非常残酷的。

对于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关键的节点就那么几个。如果,在关键的节点上犯了错,不仅过去的所有努力化为乌有,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消化伤痛。

而2015年的股灾,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很多人的命运,都是在那一刻被彻底改变了。
Part

4
结语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在当年的资本盛世下: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当大家都在搞定增,玩并购,上项目的时候,你能否保持理性,岿然不动呢?

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在热烈的是牛市氛围中,面对那些沾了故事就动辄翻几倍的股票,你能否抵住诱惑,心静如水呢?

反正我觉得,自己并不一定会比贾跃亭,徐翔们做的更好。

对了,开头说的那个小杨,后来因为加杠杆炒股爆仓,亏了上亿元,如今已经杳无音信了。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无间道》中的一句话:出来跑,迟早要还的。
本文转载自:投行大师兄(touhangdashixiong)作者:程郡


    关注 全景财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