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续集、炒冷饭,没落的港台剧还有救吗?

 

港台剧是如何从收视保证“沦落”到了如今靠翻拍和续集博存在感的局面?...



文 | 喵七

近年来,在IP大热的背景下国产剧飞速发展,昔日强势占据内地市场的港台剧似乎陷入了“穷途末路”,不仅观众对港台剧的关注度变少了,连整体口碑也下滑得厉害。与港台剧相关的更多新闻不是又出佳作,却是诸如“又一部经典港台剧被翻拍、出续集”此类。



经典台湾偶像剧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翻拍,从《流星花园》到《恶作剧之吻》以及近期宣布的《王子变青蛙》,无一例外;港剧则似乎热衷于出续集,近年来的剧集很多都是系列剧,《使徒行者1、2》《溏心风暴1、2、3》《宫心计1、2》相继播出。

其实,无论是翻拍还是出续集,都有“啃老本”之嫌。那么港台剧是如何从收视保证“沦落”到了如今的局面? 

台偶剧的落寞:前十年霸屏、后十年翻拍



台剧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偶像剧,《流星花园》《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败犬女王》等都是台偶剧的佳作。

《流星花园》
鼎盛时期,台偶剧作为台湾的重要文化产品,传播至大陆、香港、东南亚等地,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

实际上,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台剧也曾陷入瓶颈期。对于琼瑶剧、乡土剧以及武侠剧,本土观众已产生深深审美疲劳,这些类型剧的主创人员也渐渐放慢了创作的步伐,加之以《东京爱情故事》为代表的日剧在东亚的风靡,台湾本土电视剧市场陷入被日剧攻占的窘境。

而为了摆脱日剧的包围,台湾本土影视创作者也在不断积极探索出口,基于日剧受台湾群众的喜爱度以及日本文化的普适,发展出了改编自日漫的偶像剧创作路径。

首播之时就以平均收视6.43刷新了台湾电视剧收视纪录的《流星花园》,便是改编自神尾叶子的漫画原著《花样男子》(又译为《流星花园》);偶像剧的经典之作《恶作剧之吻》则根据多田薰的漫画《淘气小亲亲》改编。

《恶作剧之吻》
自2001年《流星花园》开播后,偶像剧在台剧中就独占鳌头,不仅满足台湾本土市场,还传播至大陆、东南亚等市场。这个时期的台偶剧具有强烈的日漫纯爱风,多为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式,以满足观众的少女心取胜。

2005年的《王子变青蛙》标志着台湾原创偶像剧的正式登场,台偶剧的风格也更为明确,原创本土风逐渐取代了日漫纯爱风,乡土情结也更为明显。《王子变青蛙》中的渔村、《放羊的星星》中的“明日乡”就是浓厚的乡土情结最好的佐证,剧情也更加离奇、浪漫。

在2008年后,台偶剧的风格进一步转变,更多关注社会生活。《败犬女王》《命中注定我爱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即使是在走现实路线,还是脱离不了感情至上的台剧风格。

《命中注定我爱你》
相比台湾偶像剧,内地偶像剧的发展就相对滞后。《将爱情进行到底》作为内地偶像剧的鼻祖诞生于1998年,此后陷入了长期模仿台湾、韩国以及日本偶像剧的怪圈。《十八岁的天空》对标日剧《麻辣女教师》,《红苹果乐园》对标台剧《流星花园》……

内地偶像剧的不成熟也给了台湾偶像剧大肆入侵的机会,《流星花园》《放羊的星星》在大陆播出时的收视率也是惊人,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然而随着2007年《奋斗》的热播,内地偶像剧终于又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现实主义路线,关注普通人的成长,以真实可感来引发观众共鸣。至此,台偶剧在大陆的发展也开始走下坡路,其低龄化定位、套路单一等弊端也加速了粉丝流失。

2010年之后,台偶剧又掀起了一股翻拍风潮。湖南卫视自制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台湾翻拍的2016版《恶作剧之吻》、2010和2018两版《泡沫之夏》……不胜枚举。

近期《王子变青蛙》也宣布将被翻拍,作为经典浪漫偶像剧,老版延续了台偶剧一贯的言情风,还带有浓郁的乡土风。较为特别的是全剧的喜剧氛围,诙谐的台词、不时出现的青蛙道具都增添了搞笑轻松的氛围。

老版《王子变青蛙》
有消息透露,这次翻拍的《王子变青蛙》将作为网剧登场,并且人设会有一定变动。与其他翻拍剧一样,消息一出,引发了粉丝们的热议和抗拒,“不要拍,毁经典”等言论层出不穷。

港剧的突围:经典续集+内地依托



相比台剧,港剧起步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便经历了飞速发展,留下了《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经典作品。

然而,进入90年代后,亚视与TVB常年的争斗,却导致香港的电视剧产业发展速度变得缓慢。在2003年的《金枝欲孽》掀起热潮后,港剧更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谷期。
《金枝欲孽》


场景、道具的低成本,同一件戏服在多部剧中出现,棚中拍摄真实感欠缺;演员的“高龄化”,熟悉的面孔多次出现,挑大梁的还是已过60岁的汪明荃、米雪;

台词矫情,《宫心计2》中出现的“成语大会”,这的确体现了编剧的深厚功底,但也拉开了和大众的距离;宫廷剧里华丽的画风,缺乏质感,不再符合大众审美。

这些都成为港剧饱受诟病的原因,为了让港剧的生命力得以延续,现港剧的突围主要有两条线路:拍摄经典作品的续集以及内地依托式发展。

《宫心计2》
查阅这几年的港剧,不难发现很多经典剧都打造成了系列剧,在探索出受到观众喜爱的剧情模式后,抓住这个契机,继续延伸IP价值。

最近上映的《宫心计2》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宫心计1》中把宫斗从后宫延展到了宫女,演员演技精湛、剧情跌宕起伏,使得这部剧在香港本土甚至内地市场都广受欢迎。

《宫心计2》时隔九年再次延续了这部作品,观众期待值极高,不过,却出现了口碑高开低走的情况,违背历史、人物塑造脸谱化等情况都使得这部剧被观众不断吐槽。本想依赖经典作品再次回归观众视野、紧紧锁住观众目光的TVB,这次并未大获成功。

港剧的另一出路就是内地依托式。在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随着《内地与香港特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于2005年的签署,港剧对内地的依赖关系更为明朗。

拍摄场地上,香港本土太过狭小、可拍摄场景有限,不得不选择棚内拍摄,或者出境找合适场景。但棚内拍摄往往会使画面失真,“粗制滥造”感强烈,出境去日本、韩国等国家又造价太高。在这一情况下,内地便成为港剧拍摄的最佳选择。

而港剧与内地播出平台的联动也愈加紧密,从以往与内地电视台的合作到现在和内地视频网站的合作,更多合拍剧就此诞生。

2006年,为纪念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曾与中央电视台联手拍摄《岁月风云》,播出后在两地广受关注,开辟了“后港剧时代”,港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回暖迹象。

《岁月风云》

港台剧为何要“炒冷饭”式创作?



即便如今港台剧在内地市场中竞争力大大减弱,但因其曾对内地电视剧风潮的引领、加之情怀等因素,不少观众还是期待港台剧能再创佳作、重现盛景。如今,港台剧也还具备一定的市场号召力。

然而,受缺乏原创力,资金、人才资源匮乏等客观因素所限,港台剧产出新的佳作难度不小。

同时,市场环境早已发生巨变,国产剧兴盛,各种类型剧都在大力发展,现实主义题材回归,网剧佳作不断、打造精品化路线,都使得观众可选择的空间更加广阔,其对港台剧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不断下降。

翻拍、拍摄续集的确是种博取关注度的好方法。经典IP的再造、粉丝的热议,都能对剧集的传播起到正面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成本,以相对低的人力、财力,产出关注度更高的作品,性价比很高。

《使徒行者2》
而港台导演的北上,也是推动翻拍剧层出不穷的一大原因。

港台本土的人才流失不仅局限于演员,还有不少导演也来到大陆,“台湾偶像剧教父”沈怡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基于市场对港台风格电视剧的需要,以及他们自身的导演经验和优势,不少翻拍计划也应运而生。由他们亲自掌握自己优秀作品的翻拍权,品质也会更加有保障,这对IP的延续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港台剧未来何去何从?



其实从台剧翻拍更多由内地制作公司来操刀,以及港剧的内地依托式发展,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一个信号:港台剧未来的市场空间在内地,其创作和传播都将更多依赖内地。

通过港台导演与内地影视公司的合作、取景也在内地完成等“内地化”操作,更多的内地的内容创作风格势必会融入港台剧制作中,未来的港台剧必然是向着融合方向发展的。

主创人员来自港台,保证了港台剧的风格,而内地实力雄厚的制作公司又能提供更多资金供项目运作,在画面质感、制作水准等方面也会更符合观众的审美和市场趋势。



陆港合拍剧《岁月风云》
这不仅是港台剧回暖的预兆,还是内地电视剧市场发展的一大信号,来自各个地域的剧集制作力量与风格形成碰撞,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将成为剧集市场的发展方向。

同时,由于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地域化色彩将进一步弱化,两岸三地的人才齐聚内地,同心协力打造出更多优质电视剧,不仅能为全国观众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也有望助推中国文化产品的出海。


    关注 有点儿内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