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访谈】从房颤中心建设看慢病管理

 

对于我国近千万房颤患者而言,能尽早诊断、提前预警,并接受统一规范的治疗,降低卒中风险是最理想的。对于这一领域...



对于我国近千万房颤患者而言,能尽早诊断、提前预警,并接受统一规范的治疗,降低卒中风险是最理想的。对于这一领域的医学工作者而言,实现这些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幸,推进只有短短一年时间的房颤中心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发展趋势。本期我们采访了中国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吴立群主任。




记者

作为房颤中心的主要牵头人,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黄从新:

我国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每年会导致52万人次的脑卒中,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更会导致高达49亿元的卒中治疗负担。因此房颤是我们心血管诊疗领域的一大难题,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模式,从早期预防到后期随访对房颤患者进行规范管理,避免他们发生卒中。

在2017年,我们开始建立房颤中心,目的是汇聚力量,在政府领导和专家的努力下规范房颤的诊疗。我们的项目主要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CSPE、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CSC以及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主办,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截至2017年底,申报的房颤中心已经超过212家,经评估,171家作为第一批建设单元启动建设。

2018年,我们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具体包括修订《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制订《房颤规范管理路径》、开展房颤规范管理和房颤栓塞事件防治规范化培训等。

科学管理房颤患者是我们的目的。通过房颤中心的实践,摸索出合理实用的单病种管理经验则是我们的美好愿景。理想的管理系统应该能实现疾病从头到尾的全程管理,因此它应该搭建有筛查、随访平台,还要有设计合理的数据管理平台。

比如,为了推动房颤的规范诊疗,我们目前推出了20多个诊疗流程,制作成表格形式。面对患者时,医生可依据相应流程进行疾病管理。同时,患者的用药、疗程、剂量、费用、随访结果等各项数据指标也要实时上传到数据管理平台,以方便掌握患者治疗的真实情况,通过反馈加强管理,提升诊疗的整体水平。




记者

从目前情况看,房颤中心对房颤诊疗带来了什么影响?

吴立群:

成立房颤中心是希望各个医院能够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实现房颤患者的管理。它不仅涉及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更需要各家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举例来说,我们对房颤中心考核的一项指标是房颤患者的上报率,减少对病人漏访。这就要求医院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哪怕患者是到医院其他学科就诊,若发现有房颤,系统仍会将信息通报给心内科和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由后者评估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依据评估结果向患者提出合理诊治意见,促使其接受规范房颤治疗。因此,这一系统可以让房颤中心相关科室更主动地发现并干预患者,做到早诊早治,减少漏诊。


记者

提高患者的抗凝治疗比例一直是房颤治疗的难点,房颤中心在这方面能有所改善吗?

黄从新:

以往,我国房颤患者接受规范抗凝治疗的比例据估算约为10%,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60%,即便是我们的邻国印度也能达到34%。房颤中心建设短短一年时间,第一批171个房颤中心建设单元中,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已经达到53%。由于每个病人的信息会实时准确上传,因此这个数据是准确的,也是令人鼓舞的。

这提示我们,以往抗凝率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引起重视,如果医生不重视,就不会规范抗凝;患者不重视,则治疗依从性差。


记者

房颤中心对于不同级别医院有不同的要求吗?

吴立群

对于不同等级医院的房颤中心,不能按一个标准去度量建设效果,而只能赋予不同的建设内容。如山东有一家二级医院让我印象深刻。由于从院长到医生都格外重视房颤中心的建设,相应的患者管理非常规范、细致,患者抗凝治疗比例很高。尽管他们没有开展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房颤治疗手术,但我们依然给出了很高的评分。

房颤中心的建设刚刚起步,大家都在努力做各种尝试,外出考核的同时我们也在收集大家成功的经验,以便推广到更多房颤中心,比如瑞金医院的介入治疗形成规范体系,被评为房颤介入治疗示范中心后,就担负着积极总结经验进行推广的责任。

房颤中心并不是心血管领域第一个单病种管理体系,之前我们曾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成立过胸痛中心,经过若干年建设后,很多医院都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让临床救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尽管房颤与急性心梗不同,它需要建立的是慢病管理体系,但胸痛中心的成功经验,仍让我们信心满满。

以往我们精心诊治能让某个或某些患者受益,而今后房颤中心带来的理念转化和科学诊治体系,可以让无数当下的乃至未来的患者都从中受益。更进一步的,如果将房颤中心建设的经验推广到更多重大的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疾病管理中,一个一个突破,就能早日实现“健康中国”。


(文/本报记者  郑颖璠)

编辑制作:刘洋


    关注 健康报医生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