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O型腿真的是缺钙吗?

 

在微信中搜索WHEKYS就找到我了...





前几天有个家长发给我一段视频,是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宝宝,走姿显示双膝关节略向外似呈O型,家长不放心,问是否缺钙。今天,我们来说说,O型腿与缺钙有关吗。







儿科医生说

   大家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叫佝偻病的,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与骨头有关,不然怎么叫‘佝偻病’呢。老百姓喜欢用缺钙来代替这个名字,甚至是很多儿科医生也喜欢用缺钙来代替这个名字,也可能是大家对缺钙更好接受。其实,这个病的全名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也就是实际上是缺维生素D,而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了影响钙的代谢,言外之意体内可能不缺钙,维生素D不足就会引起骨质软化。O型腿和X型腿是佝偻病常见的骨骼畸型。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样,小婴儿刚站立行走时,下肢开始负重,下肢长骨会有一个生理性演变过程,会有一定的生理性曲度。

这两者如何区分呢?怎样判断是否是佝偻病引起的O型腿呢?

我们先来说佝偻病的骨骼改变。因为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其骨骼的改变是全身的,言外之意不会只有下肢骼的改变,也就是说在孩子有O型腿或X型腿的同时会有其它的骨骼变化,如颅骨的变化、呈乒乓球样改变、方颅、马鞍状等等。如胸廓的改变、呈现肋骨串珠或鸡胸样。以及手腕及脚踝等处的钝圆型骨性隆起,也叫手镯或足镯的。换句话说,佝偻病的骨骼变化不会只有下肢长骨变化。因而如果宝宝仅仅下肢呈现O型腿时不要轻意下佝偻病的诊断,更不应以此大量补钙及维生素D。另外,这样的孩子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会下降,骨骼的X线检查会有特殊表现。

我们再来说说正常的宝宝怎么会有O型腿呢?

其实这是一个生理的变化过程。从爬到走是出生后的成长过程,在独立行走之前,宝宝的下肢骨并不负重。当开始学会走路后,宝宝的下肢骨会因负重而出现一个生理变化过程,我们叫线性排列。新生宝宝的腿都是呈O型的,是因为股关节的屈位外展外旋的原因。这种O型腿不会超过15度,需要到宝宝18月龄才会有所改变,等宝宝到了2岁后又会呈一个膝外翻的过程,也不会超过15度,等宝宝到7岁了才会象成人一样。所以,宝宝的这种O型腿与佝偻病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公众号及版主介绍:儿科医生的医学科普公众号是公益性质的,目的是为宣传科普知识。版主田致洲医生系威海市儿科副主任医师,儿科主任,妈妈圈特邀专家、搜狐健康金牌科谱作者,多家APP育儿平台特邀专家。平时利用休息时间整理了家长关心的问题并汇集成科谱微信公众号—儿科医生(微信中搜索whekys),自从该公众号开通后,得到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应家长朋友们的要求,努力做到每日更新。在此对一直支持我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欢迎光临儿科医生健康小屋。其中有适合婴幼儿使用的消毒喷剂,适合宝宝贫血、偏食挑食的营养包,乳铁蛋白,乳糖酶等,儿科医生推荐必为正品保证!



读书笔记:以新生儿手足抽搐为首发表现的少见病--DiGeorge综合征

读书笔记:儿童惊吓性癫痫

手足口病并非都典型,流行季节发热的宝宝即使手足无皮疹也要警惕手足口病!


咨询医生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儿科医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