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子演变图鉴

 

”你认为新时代的女性会是什么样子?” “自由 。”...





去年火爆程度和口碑爆棚的美剧里,《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绝对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其实它讲述的故事在我们看来,可谓绝对的老套——丈夫出轨,妻子自力更生开创一片天地,而且故事的背景还是设定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

但相信许多现代女性看了这部剧,依然心有戚戚焉。

因为麦瑟尔夫人的故事并没有局限在讨论婚姻生活的套路里。她在丈夫面前时刻保持最精致的形象,嘲讽了那个时代落后的看待女性价值的社会观念;她在丈夫出轨又企求复合时,认真say no,夺回属于女性的自由选择权利;又在没人看好女性角色的脱口秀秀场上,打开自己的一片天,证明单身女性也可以在那样的社会中独立实现自我价值。



在麦瑟尔夫人身上,我们找到了为了尊严、为了自由、为了自我本身的女性独立内核,也更让单身女性为之共鸣。

是的,我们今天就想来回顾一下单身女性的抗争史,其实单身女性其实并不是一种现代化的发明,古往今来,一直有许多的女性们因为各种原因而拒绝走进婚姻,用单身来保卫自己为数不多的权益与自由。

《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
已由理想国出版上架
就像《单身女性的时代》作者写在序言里面的那样:

我从小就不喜欢故事的女主人公结婚嫁人。大凡成长小说都是如此,一旦主人公步入成年,故事便都毫不例外地以 同样的方式结束。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这都是一个无法逃遁的事实——对于女性而言,成年意味着结婚嫁人,意味着故事的结束。

为了让自己的故事不再戛然而止,女性们经历了数百年的斗争与改变。

“我们女人正逐渐成为我们想要托付的那个男人”,《单身女性》杂志的创始人斯泰纳姆如是说。她认为反对婚姻不是拒绝男人,也不是拒绝爱,而是提倡一种充实的、平等的女性生活。

如今,女性命运不再是简单的“二选一”(不结婚就养猫),在她们面前会有更多的选项、更出彩的人生。结不结婚,女性都需要一种保持单身的能力,在思想上自主、经济上独立。

由此,我们将无可避免地迎来一个单身时代。



在正文开始前,不如我们先来做一个有趣的小测试——
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 阅读原文
测测你是属于哪个时代的单身女性
跨越200年
单身女子演变图鉴
1
生活在1830年的单身女子:
和一只猫孤独终老的刻薄老处女


“婚姻制度使女性变成了奴隶......女性若想获得自由,必须卸下婚姻制度的镣铐。”

在这个年代,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除婚姻外并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让她们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和社会地位,以及有社会认可的性生活和生育年龄。

多数情况下,未婚女性都寄人篱下,她们被视为家庭、社会的负担。一个单身未婚女性,纵使她有再大的抱负、再高的天分,纵使她取得再大的成就,也鲜有机会能获得与男性同行同等的地位,不太可能赚取稳定的收入。



教师职业在当时虽然薪资微薄,又不大稳定,但却是个正在发展壮大的行当。由于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天生适合养育儿童,她们自然而然地填补了这些空缺。



这时候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是女性,单身女性占女教师人数的一半以上,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系列“婚姻障碍”政策的出台,学区有权解除与已婚女性的工作关系,或拒绝授予她们终身教职,许多州的女教师在结婚之后很难再继续执教。

那个时候的大多数人都“明确认为教师是未婚女性的工作”,这份工作能够“减轻不婚带来的耻辱”,使未婚女性虽无自己的孩子也能教育孩子,履行家庭使命。



1829 年出版的《年轻女性指南》一书称:“不管一个女人身处何种生活状态,她的一辈子就是要顺从、克制、谦卑”。日常家事被写得费时费力,为的是要充实女性的生活, 免得她们无聊厌倦而离开家庭。

在这个年代,单身女性少而又少,大多数女性会选择在成年之前结婚。

但是,拥有丈夫(然后生儿育女,甚至儿女成群)同时就意味着成为贤妻良母,意味着失去自我,甚至放弃法定权利。



美国的婚姻法秉持了“夫妻一体主义”。 夫妻一体主义原则包含了“大量令人震惊的有关社会地位的法律限制”,这些限制包括妻子不得持有自己的工作报酬,不得签订合约或是提起法律诉讼。从经济层面来看,传统婚姻契约类似于主仆之间的合约。

而在女性的心中已经有了一种奇怪的萌动,一种不满足感和一种深沉的渴望。每个住在郊区的已婚妇女都在独自一人与之抗衡。

当她们整理床铺、去杂货店购物、挑选沙发套子、和孩子们一起吃花生酱三明治、开车接送男童子军和女童子军们、夜晚在丈夫身旁躺下时,她甚至都不敢问自己那个埋藏在心底已久的问题:“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了吗?”

*图片来自《简·爱》剧照
2
生活在1870年的单身女子:
被污名化的「女汉子」们


“对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说,自由比爱情更适合做我们的丈夫。”

1865 年,美国内战刚刚结束,工人阶级女性开始意识到她们没有男人可以依靠了——因为她们的丈夫、父亲和兄弟或是奔赴战场或是去了西部。

于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外出工作,但劳动收入的差异让她们意识到,社会中还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和阶级矛盾。



曾经做过教师的弗吉尼亚 · 佩妮在 1869 年出版了《思考与行动》一书,探讨越来越独立的职业 女性所面临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她强烈要求政府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甚至建议向收入优渥的单身男性额外征税,以此补贴未婚女性。

此时,女性越来越独立,奴隶也刚刚获得自由,这段时间社会运动频发,全美国都笼罩在不安之中。而这些社会动荡被直接地归咎于未婚的女性。



这些“女汉子”不是被指责错失了享受家庭生活的机会,而是被认定根本不适合家庭生活。

《纽约太阳报》发表了长篇评论说,“那些不男不女、总是渴慕成为女中豪杰、绝不肯输给男人的人,她们不配做一个女儿、母亲和妻子,因为合格的女儿、母亲和妻子需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

19世纪60年代末,伊利诺伊州最高法院以已婚妇女无权单独经营业务为由,驳回了女性申请法律执照的请求。

法官在判决书中写道:“原告显然无法证明历史上择业是女性的基本权利之一,女性的首要任务和使命是完成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这是一个高尚而又美好的职责。”



美国医学界也将欧洲的医学声明作为理由和依据,建议限制女性的生活,促使她们依附于男性。

在 1873年出版的《教育中的性别:给女孩一个公正的机会》中,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 克拉克提出,女性如果和男性一同学习,而且负担一样的话,她们的大脑将会不堪重负,子宫和卵巢也会退化。

钱伯斯·席勒更在报告中称,医学界认为“更年期的痛苦很可能就是女性生殖器没有定期沾染男人精液引起的”。



毫无疑问,这些诊断的背后隐藏着对女性反叛的恐惧,正如勒庞所写,“让女性接受与男性相同的教育......是一种危险的思想。如果有一天,女人误解了女性天性赋予她们的低等工作,她们就会离开家庭,加入战斗,那一天便是社会革命的开始,一切维系家庭的神圣纽带都将消失殆尽”



然而,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女性坚持不结婚,并且继续寻求改变。

*图片来自《妇女参政论者》剧照


3
生活在1920年的单身女子:
从家庭出逃的新一代都市女性


“在纽约,每条街都有认识我的人,这种感觉令人安慰,而且让人安心,即便是在我那个没有多安全的社区里。”

大都市中那些带有阳具意味的高楼大厦,是对男性战胜自然和自由市场取得胜利的赞美。

但是那些亮晶晶的玻璃尖塔和闪烁的证券代码却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大多数城市中顽强坚韧的一面,都来自长居于此的女性。



更准确地说,是来自单身女性。城市为她们提供了更安全的庇护,反之她们也促进了城市的完善。

一旦有非农业的工作机会出现,女性们就会立刻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在那里她们可以找到工作、结交其他女性、赚取工资,也可能会邂逅未来的伴侣,当然也可以——即使是暂时的——远离丈夫和父亲的控制,独自生活。



下东区街头的手风琴师和卖唱艺人演奏着动人的歌,流动的杂技演员表演着逗人把戏,还有随处可见的烤土豆的小商贩、卖热玉米的小摊、供顾客购买汽水的自动售卖机。

职业女性则要在每天的清晨和深夜, 辗转几条街道到达工作地点。

随着这样的场景愈加普遍,性别上的困境和陈旧的礼仪规范在逐渐消失,女性是城市一份子的观念正渐渐深入人心。就这样,女性开始外出兜风,不再以之为羞耻。她们参与社交活动,在承担工业城市绿化清新空气功能的公园中游逛。



在市中心,庞大的人口催生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也带来了一应俱全的福利设施和便捷服务,让人们不再需要来自伴侣的帮助了。

随便哪一天你都可以把衣服送去干洗,如果半夜饿了也会有食物送来;可以去外面闲逛,去公园小坐,或者去看场演出;所有的便捷服务,艺术文化活动,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约会对象,都让婚姻显得相形见绌。

城市允许了那些人——那些在婚姻里躁动不安的、不满足的、总是充满渴求的、会给伴侣带来不幸的人——退出婚姻的大路,转而踏上偏僻小路,从小路走向她们心仪的目的地。



总想要追求新鲜的事,想要结交更多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赶上火车去远方,想要痛快喝酒,想要参与马拉松长跑,想要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其实这些都不是坏事。

“我们不清楚我们要什么。我们想要探寻这世界的一点一滴,一直一直地探索下去。”那个年代的都市女性多尔叙述道,“我们是单身的、独立的、经济自主的纽约女性......我们正坐在巅峰,俯身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选择。这些选择让我们为之振奋。



“因此我们想尝试各种可能,不管是更大的、更好的、更快的、更闪亮的,还是更高的、更性感的、更强壮的或者更聪明的,还有那些非常与众不同的或者完全自我的选择。主宰自己选择的权利——何乐而不为呢?”

*图片来自《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4
生活在1998年的单身女子:
以《欲望都市》为蓝本的社会边缘人


“在城市里,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更多,与同事和朋友的交往也更多。

“但如果是晚上在家,我会坐在客厅里的小餐桌前,对着电视机前吃着四个人的晚餐。可能这样会减少我因为单身而没有一个“家”的失落感吧。”

1979 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称,有单身女性为自己购买立体声音响、艺术品、饼干罐,还有家具,因为“单身女性也应该拥有好东西”,“谁想一直坐在装橙子的板条箱上等到有人给你的手指套上婚戒呢?”

适应这种新常态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该报解释说,如果说这一代的未婚消费者“比她们的母亲和祖母略微放纵了一点的话,那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值得这样’”。



尤其对女性来讲,为自己添置东西是得之不易的自由。苏珊 · 安东尼 26 岁开始当小学老师赚钱的时候,她已经两次拒绝求婚,坚持单身。她给自己买了狐皮手套、白色的丝绸帽子、还有紫色的羊毛连衣裙。

也许《欲望都市》可以用来参考一下那个年代的消费观:女性们的消费观开始转变,就像《欲望都市》中用大量名贵的鞋子、高档的美食来显示女性独立的做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应该把钱用于日常的“奢侈”开销和提升生活品质的观念都已习以为常。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充裕,在城市中生活的单身女性也迎来了精神层面上的困难:虽然无伴侣的生活不一定就意味着和外面的世界少了联系,但是女性在没有正式恋爱的时候,无需经常和男友一起同进同出,她们确实有了更多独自呆在出租房里面的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单身女性的生活经历是彼此隔离的,她们就像被放逐在孤岛上,更多社会中的“正常人”却无法理解她们。



很多人无法将大龄单身女性们归类,在家庭主妇,老是遇人不淑而嫁不出去的女人、同性恋以外,为什么会有找不到或者不愿意找男朋友的女人?为什么她们没有不开心?她们是不是厌恶男人?大众的脑子里始终挂着一个巨大的问号。

在有些场合,人们预设所有成年女性都是妻子或母亲,单身女性就会有一种自己是“隐形的”、不重要的感觉。还有人一直担心,没有婚姻的人是否会缺少存在感,尤其对于长久以来都因为与他人关系良好而受人重视赞美的女性来说。

《当哈利遇到莎莉》中,哈利对莎莉说了这样一句台词,像她这样的年轻女性只身前往纽约,有可能“死了两个星期都不会有人注意到,直到臭味飘进楼道”。

台词很有意思,但同样令人心惊,尤其是让都市里的单身女性们感到些许害怕——不缔结传统的婚姻,她们会不会就像脱锚的船只,不光游离于核心家庭之外,更与世界脱节?

*图片来自《欲望都市》剧照
5
生活在2018年的单身女子:
拥有爱情依然单身的女孩们


“我只是一个单身的普通女孩。”

不知道你没有发现,之前年代的单身故事里一直没有爱情的出现,因为那些年代的爱情都会殊途同归地走向一个结果:婚姻。

从前,女人依靠男人供养、给予她们社会地位和栖身之所,而且必须结婚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性生活,并且生儿育女。在这种情况下,她们的标准可以降低,而且必然会降低,男人只要拿出一张工资条、有生殖器、还活着,就可以了。

如今女性的要求提高了,她们坚持为自己寻找更好的伴侣也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单身女性也能拥有足够完美的生活,因此她们的择偶标准提高了,这也是女性们自身独立所带来的意外结果。



新闻记者珍 · 多尔发表在《乡村之声》的一篇文章对纽约的单身女性做了很好的总结。她这样写道:“那个让你第一次品尝精品威士忌的男人,那个带着孩子并让你明白自己究竟想不想要孩子的男人,那个既喜欢男人又喜欢女人的同事,那个和女人随便上床的男人,那个甩下你跑路的人,还有那个你有意让他跑路的人——他们都在你感情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要后悔你曾经有过他们。”

的确,现在更多女孩有了更为开放和自由的感情与婚姻观:我们感情好就在一起,不好就分手; 我们的交往可以是长久的,也可以是短暂的;

我们曾在爱情中迷失过,也曾在欲望中沉沦过;我们曾经拥有过美好的关系,把我们领向心理层面的,有时是地理空间层面的新场所,也曾遇到过烂人, 在生活上和与伴侣相处上给予我们无数的教训。



如今,女性晚婚在整个国家、在所有阶级中都已非常普遍。

今天的年轻女性,她们的工作待遇几乎已经和男性持平,这在现代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2012 年,在所有 25 岁至 34 岁的工作者中,女性每小时的薪酬是男性职工的 93%。

在有工作的女性里,选择保持单身的人也越来越多。从 2000 年到 2009 年,同一年龄段的女性工作者中,单身人口所占比例已经从 34% 升至 46%。

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单身女性们,不论她们选择单身的原因是为了谋求生计,还是为了多一些成人生活的空间,她们都创造性地改变了女性和工作之间的传统关系。



当结婚与不结婚都不再变得奇怪了,单身也不再是一种为了自由孤掷一注的选择,女性的人生开始有了更多可能。

*图片来自《美食、祈祷与恋爱》剧照
6
单身女性正在这个本不是为她们设计的世界里,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是一个新的共和国,有一群新的公民。如果我们想要繁荣壮大,就必须为自由女性提供发展空间,必须对那些建立在“女性只有结婚才有价值”基础上的经济与社会体制做出调整。

简而言之,属于单身女性的新时代就要到来,我们要带着开放的眼界和好奇心拥抱这个时代。而现在,这条道路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

唯有真正承认女性是平等和独立的个体存在时,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社会契约更加牢固。

倘若我们的祖母、曾祖母,以及她们那个时代没有结婚的女性同胞,都能预见未来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就更有责任放远目光,尊重她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如今的世界,各类女性群体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生活得更加自由,是时候为她们重建这个世界了。

最后,献给大家
写在《单身女性的时代》扉页上的两句话:
”你认为新时代的女性会是什么样子?”
“自由 。”




转载: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klx@imaginist.com.cn


    关注 看理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