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虫咬伤,伤害那么大!

 

6月2日晚,我院急诊科来了一名高热4天的66岁男性患者,当时测体温已达39.5℃。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发现...





6月2日晚,我院急诊科来了一名高热4天的66岁男性患者,当时测体温已达39.5℃。急诊科医生接诊后,发现该患者除了高热、畏寒症状,没有其他不适,仔细查体发现全身散在红色皮疹,无瘙痒或疼痛,左髋部发现一处约0.5*0.8cm的焦痂(如下图)。追问病史,患者自诉最近在山里干农活。由此医生怀疑他是否为恙虫病所致。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患者得了恙虫病。患者高热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是被恙虫叮咬了!!!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亦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鼠类,以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通过叮咬传染给人。我国古代名医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本病流行于华南一带,称之为“沙虱热”。本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好发于夏秋季,多见于5~11月份,其中以6~8月为高峰。恙螨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灌木丛边缘、草莽平坦地带及江湖两岸。

得了恙虫病会有哪些表现?



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但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大部分为持续高热,体温38℃~41℃,常有全身酸痛、淋巴结肿大、咳嗽、皮疹、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可并发呼吸衰竭、肝脾肿大、感染性休克等。误诊率高。

恙虫病潜伏期6~21天,平均10天,人类被恙螨叮咬的局部皮肤先出现充血和水肿,形成小丘疹,继之形成小水泡,水泡中央坏死和出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痂皮,称为焦痂(见下图),痂皮脱落可形成溃疡。恙虫病易侵袭人体湿润、气味较浓、较隐蔽的部位,多见于腹股沟、下腹部、肛周、会阴、生殖器、腋窝等处,亦见于面颌部、后颈部、肩部、胸部、腰背部、髋部、小腿等处,有时可从肿大淋巴结寻找附近所在的焦痂。(
下图分别为右髋、左腋下焦痂)




恙虫病的诊断



 1  发病前3周内有田间作业、林地草丛接触史,或垂钓史;

 2  特征性焦痂或溃疡;

3  常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及肝脾肿大;

4  实验诊断:血清外斐氏反应阳性;病原学检查于单核细胞内可见立克次体,或作接种、组织培养分离出病原体。

得了恙虫病怎么办?



 1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食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高热者可用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可予糖皮质激素减轻中毒症状。

 2  病原治疗:恙虫病治疗首选口服多西环素

如何预防恙虫病?



 1  在恙虫病发生的高峰期,旅游及野外作业者要穿上防叮咬的布鞋及衣物,应使用驱避剂涂在衣领、袖口和裤脚上,以防幼螨上身。要注意不在草地上坐卧,谨防幼螨叮咬。

 2  身体出现不适,要检查身体是否被虫子咬伤,及时到医院就诊。被虫子叮咬后,要及时就诊,切勿怀着饶幸心理。

 在恙虫病高发季节,可结合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消灭老鼠,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
总之,恙虫病临床症状多样,误诊率高。在夏秋季时,尤其6~8月份,外出时应注意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对于医生而言,遇到持续发热患者,应注意排查恙虫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尤其下腹部、腰部、腹股沟、腋窝等隐秘部位,及时发现焦痂,及早诊断、治疗,降低误诊率,尽早解除患者的痛苦。

供稿来源:

浙大一院全科联盟第四分联盟 嵊州市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嵊州分院)

转自:浙大一院全科医疗科微信公众号

作者介绍 

吴林飞,嵊州市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负责人,全科医学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号立场,转载仅作观点分享,如有侵犯版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关注 医生汇呼吸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