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喘息的中国列车——京成直快见闻录

 

#照片整理:单反、胶片-黑白# 1988年7月,北京-成都...



#照片整理:单反、胶片-黑白# 1988年7月,北京-成都





与铁路部门联系并征得他们同意后,我们一人着列车长制服,一人着乘务员制服,三人共同登上北京至成都的直快旅客列车,这趟行程让我们尝到了“乘车难”的百般滋味。

7月26日7时45分,我们和京成车队第七包乘组一起,提前40分钟进站迎接旅客。8时整,旅客如潮水般向列车涌来,把车门堵了个水泄不通。





8时26分,列车正点从北京站开出,当班车长佐苏宁告诉我们,始发站超员30%。我们从列车尾部的守车走到中部的餐车,一路看到每节里站着的旅客已经不下20人,但基本上还算宽松,而水房、风档处已有不少的“捷足者”,大大小小的纸箱子、包袱卷占据了“有利地形”。

中午12点,车到石家庄,我们推餐车到硬座车厢送饭。站在车厢这头难以看“透”那一头,过道里站的、靠的、坐的全是旅客,每排座位的中缝里几乎都站有六七个人,餐车只能在人的身边蹭着走。随行的小张师傅告诉我们,现在起码超员60%。





夜里12点,车过三门峡,我们再次来到硬座车厢,看到的是一副令人生畏的情景,车厢里几乎所有空间都被旅客占领,过道里想找个落脚的地方难乎其难。有的人躺在地板上,从座椅下伸出了一双双大大小小的脚,有的人干脆占领“制高点”,蜷缩在行李架上。





在12号车厢粗略数了一下,定员118人的空间,居然容纳了214人,多出96人,超员已过了80%。10节硬座车厢,我们硬是走了45分钟。

走进16号车厢,想了解一下旅客对列车服务水平的评价。“服务?从列车开动到现在,半天过去了,别说送水扫地,连凉水也找不到。这个列车还有服务吗?”一个年轻人直言不讳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另一个旅客说,开车到现在只有两次“服务”,一次是查票,逮住了几位逃票的,罚了款,另一次是两位乘务员推车来这里卖西瓜。一位干部模样的老者操着四川味的普通话诉苦:“人多,扫地拖地是困难些,送壶开水也不至于送不到吧。既然送不了水,为什么能把西瓜车推到这里呢?”



我们找到该车厢的乘务员,他回答说,人一多了,插脚的地方也没有,没法扫地。锅炉车在10号车,烧一点水还不够临近车厢的人喝,根本打不到开水。这么远,提一壶水也太难了。他还说,本来一个车厢是两个乘务员轮班休息,可他们是三个车厢两个服务员,既要连轴转,还要一人管两车厢,光开车门也够人呛了。





我们把这些意见反映给添乘的京成车队副队长陈贵根,他向我们讲了列车的现实状况。这趟列车原定编12节,现在总共是17节,编组增大了,乘务人员却没有增加,服务强度无疑要加大。又正逢暑天,身体不适者渐多,请假人不少,这趟车上今天就缺员9人。

再说这开水。按规定,每两节车厢就应有一个茶炉车,可列车段没有这么多的茶炉车,这列车10个硬座车厢就只有两个茶炉。陈贵根算了一笔帐,硬座车厢按超员50%算,10节就是1800人,两个茶炉烧一次可供1000人喝水,这就是说,要有800左右的旅客喝不到水,还有沿途车站上水也不是保时保量,有些站干脆不上水。整个列车没有水的时候也有过,连饭也开不了。





锅炉工小宋主动和我们攀谈,他说他早已厌倦了跑车,外面的工作也联系好了,就是列车段不放人。他干锅炉工8年了,每月就几个工资,只有6元钱的奖金,干活不顺心,没劲透了。他反问到,工人干活是计件的,而我们的超额劳动呢?价格不反映价值,这叫按劳取酬吗?

从成都返回北京途中,年届54岁的“老列车”阎德庆谈起现在的客运状况感慨万端。他说:“眼下坐车的人多了是好事,说明中国人比过去富了,跑买卖的人多了。可看到人们坐车那份受罪劲,我心里都难受。



铁道部有统计数字,7月份每天运送旅客约有370万人,铁道部每天开行旅客列车1000对,按现有客运能力每天300万人计算,那么每天平均站着乘车的旅客人数不下70万。主要干线的特、直快旅客列车普遍超员率在50%左右,部分列车超员80%以上,有的达100%。



识别图中二维码读新华社客户端图文|这40年,我们坐的火车


    关注 慧摄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