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管理学》第5集:永别了,上帝之手

 

我们无法左右变革,所以只能引导变革...



.bizsvr_00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white-space: normal;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01 {box-sizing: border-box;} .bizsvr_02 {font-size: 14px;} .bizsvr_04 {letter-spacing: 0px;box-sizing: border-box;font-size: 14px;}

永别了,上帝之手

在足球历史长河之中,1966年世界杯决赛英格兰队和德国队的进球之谜,1986年世界杯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2002年世界杯韩国队令人哭笑不得的屡屡受益,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法国队对爱尔兰队亨利的手球破门,乃至2010年南非世界杯“兰帕德冤案”……

国际足联在前任主席布拉特时代,面对误判要求引进电子技术质疑时,曾不止一次地拿出“误判和错判也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作为挡箭牌。国际足联VAR项目负责人罗塞蒂指出,“两年前,我还非常怀疑能否使用这项技术。但我现在改变了主意,研究证明,平均来说,纠正一个错误只需要一分钟。世界杯是使用这一技术最合适的机会,它让足球盛宴更加公平公正。”

北京时间6月16日19时9分左右,俄罗斯世界杯C组法国队对澳大利亚队的比赛中,世界杯历史上首次出现VAR(视频助理裁判)介入,场上发生的一小幕,却注定成为足球的一大步,由此载入世界体育史册。

比赛第54分钟,法国队博格巴接球直塞,格列兹曼突入禁区被澳大利亚队里斯登铲倒,主裁判库尼亚第一时间并没有判罚点球。但在场边视频裁判的提醒下,主裁判决定并随即跑到场边观看VAR,这是世界杯历史上裁判第一次观看VAR。在观看VAR之后,主裁判做出了改判为点球的决定!格列兹曼随后也是主罚点球命中,法国队打破场上一直没有进球的僵局,1比0领先澳大利亚队。这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观看VAR(视频助理裁判)的改判。

无独有偶,本场比赛“高卢雄鸡”最终2比1力克“澳洲袋鼠”,另外两个进球都借助了VAR。一个是法国队乌姆蒂蒂禁区内手球被判罚点球,另一个是法国队博格巴禁区内一记吊射打到澳大利亚队球门横梁,球反弹到球门内整体已经越过了门线,两个进球的背后同样都有视频裁判系统包括门线技术保驾护航的功劳。

经过皮球内的智能芯片技术和视频回放,裁判最终确认博格巴的吊射越过球门线,法国队喜获锁定胜局的第二球,以2比1险胜对手。智能芯片技术和鹰眼技术,双重助力判罚,让比赛更公正。

所谓的视频回放,即视频助理裁判,三个英文单词Video Assistant Referee的缩写为VAR。视频助理裁判团队由1名视频助理裁判和3名附加视频助理裁判组成,所有视频助理裁判团队的成员都是顶尖的国际足联裁判员。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选出了13名裁判,他们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专职担任视频助理裁判。视频助理裁判团队会在坐落于莫斯科国际广播中心的一间视频操作室里支持现场裁判的工作,所有12座球场里的摄像机画面都会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视频操作室中,每场比赛的当值主裁都会通过一套先进的光纤无线电系统与视频助理裁判团队联系。

科里纳曾说:“视频助理裁判的目标,绝对不是追求判罚达到100%的准确。而是避免重大误判。”而在国际足球历史会的官网上,明确了VAR使用的两大原则。其一,最小的干扰,最大的收益。其二,只要在主裁判的吹罚明确错误时,VAR才能够介入。所以,至少在口头上或是纸面上,国际足联对VAR的态度非常简单明了,主裁判才是比赛的关键,VAR是一种辅助手段,帮助主裁规避那些明显的误判。

何为明显的误判,并没有客观的标准,我们可以尝试举一些例子。比如前文提及的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比如南非世界杯兰帕德面对美国队射出的惊天重炮,比如韩国队在2002年世界杯上的种种获利……

VAR一旦出现将永久进入足球领域,变革就已经发生,而且这个情况是不可逆的。试看之前的技术进步,无一不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陌生到习惯,比如定位喷雾剂,比如高科技训练背心,比如门线技术,比如蜘蛛摄影机……刚开始时还有种种的不适应,无论是观众还是裁判,球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现在的球场这些成为标配。

这对比赛的影响是什么,看看首轮比赛全部结束时的17场比赛就知道了,共产生了10粒点球,这一数字已经与四年前巴西世界杯小组赛的总点球数持平(2014年世界杯的64场比赛一共才产生了13粒点球)。之所以有这么多点球产生,与VAR的引入不无关系,比如之前法国、瑞典以及埃及,他们都是通过VAR技术,在主裁判看了视频回放以后才确认这是一粒点球。无论是门线技术还是VAR,毫无疑问,科技改变了世界杯,减少了错判的发生。

其实任何领域都是如此,比如智能手机一出现,整个手机市场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整个情况一直延续到今天,将传统的手机市场彻底抛弃,如今再提到手机时,大家自然而然的反应要么是苹果系要么是安卓系,情况其实也是一样。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量变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人会否定变化的出现,阻档变化的来临,就好像视频裁判系统的众说纷纭一样,有的球员不喜欢,有的裁判不喜欢。这让我想起第一代iPhone发布后,诺基亚当时的CEO康培凯显得很不屑,他是这样说的,“苹果不会对诺基亚造成任何影响,因为诺基亚专注做手机很多年了,同时又有满足任何价位和需求的产品线,而苹果仅仅只有一款产品。”

显然,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话显得很可笑,因为现在的诺基亚几乎已经销声匿迹。而苹果却已经成长为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达到62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八的经济体,超过印度2015年的GDP。

可是在当时看来,绝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苹果能够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打败诺基亚。因为当时的诺基亚强大得可怕。可以看到2007年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诺基亚以40.5%雄踞第一位,甩开第二名的三星27%。而当时的苹果只有0.6%的份额,实力悬殊,难怪诺基亚对苹果相当不屑。

可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全球手机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苹果推出iPhone后的2007年和2008年,诺基亚份额不降反升,可以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可到了2010年,诺基亚就扛不住了,份额直线下滑,跌到28.9%,一年的时间就下降了7.5%。同年,乔布斯推出苹果划时代的产品iPhone4。iPhone4引起的巨大反响可以用空前来形容,不仅粉丝们疯狂惊叹,就连同行业界也钦佩不已。两者一对比,诺基亚式微。

其中,还有谷歌推出的安卓也给了诺基亚当头一棒。从此诺基亚一直走下坡路并持续亏损,并在2013黯然退幕,出售了自己的手机业务。

量变有时候市场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还有机会,还有份额,在当事人还没有感觉的时候,变化正在悄悄的发生,不经意之间,当质变的点发生之时,一切就如脱缰的野马,不可阻挡,有没有做好准备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当变化来临之时,你是主动的应对,将未来的趋势变化纳入到组织的经营之中,还是一路被动,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结果将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对于21世纪的企业来说,要把变革视为一种常态,因为“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

变革无可避免,我们无法左右变革,所以只能引导变革。


    关注 德鲁克说的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